电梯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55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具有:旋转体;制动体,其可以在与旋转体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旋转体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其在制动体向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对制动体施力;电磁铁,其具有通过通电来分别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过电磁吸引力的产生,克服施力体的施力,使制动体向离开位置移位;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在使制动体移位时,制动控制装置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制动体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时,借助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的电磁吸引力以及施力体的施力而挠曲。由此,能够降低制动体的移位所产生的冲击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轿厢和配重的升降进行制动的电梯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电梯制动装置,在板和电枢之间夹持挤压与电动机轴一体旋转的盘,以对盘的旋转进行制动。在这样的以往的制动装置中,在板和电枢上设置有用于降低制动时的冲击声的缓冲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4919号公报但是,在以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需要用于降低冲击声的缓冲材料,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降低制动动作时产生的声音,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电梯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制动装置具有旋转体;制动体,其可以在与旋转体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旋转体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其在制动体向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对制动体进行施力;电磁铁,其具有分别通过通电来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过电磁吸引力的产生,克服施力体的施力,使制动体向离开位置移位;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在使制动体移位时,制动控制装置对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示意结构图。图2是示出图1的制动装置主体的侧剖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电磁铁的结构图。图4是示出图2的第一制动体和第二制动体位于制动位置时的制动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图。图5是示出图4的第一制动体和第二制动体位于释放位置时的制动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3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图7是示出图5的第一制动体挠曲时的制动装置主体的示意结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5的制动装置的动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示意结构图。图中,井道1内可升降地设置有轿厢2和配重3。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升降轿厢2和配重3的卷扬机(驱动装置)4。卷扬机4具有卷扬机主体5和通过卷扬机主体5而旋转的驱动滑轮6。驱动滑轮6上卷挂着多根主钢绳7。轿厢2和配重3通过各主钢绳7吊挂在井道1内。轿厢2和配重3通过驱动滑轮6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驱动滑轮6的旋转由制动装置8制动。制动装置8具有制动装置主体9,其安装在卷扬机主体5上;以及制动控制装置10,其用于控制制动装置主体9的动作。此处,图2是示出图1的制动装置主体9的侧剖面图。图中,卷扬机主体5具有电动机11。电动机11具有与驱动滑轮6一体旋转的电动机轴12。在电动机11上,利用多根杆14固定有盖板13,所述杆14与电动机轴12平行配置。由此,盖板13配置成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上远离电动机11。制动装置主体9配置于电动机11和盖板13之间。制动装置主体9具有第一制动盘(旋转体)15和第二制动盘(旋转体)16,其可以与电动机轴12一体旋转;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其可以在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多个弹簧(施力体)19,其对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向制动位置进行施力;以及电磁铁20,其用于克服各弹簧19的施力,使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向释放位置移位。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经由花键轮毂21设置在电动机轴12上。由此,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上可相对于电动机轴12移位,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电动机轴12固定。并且,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在该例中,第一制动盘15配置于比第二制动盘16更远离盖板13的一侧。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在电动机轴12的轴向。在该例中,第一制动体17配置于比第二制动体18更远离盖板13的一侧。并且,在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之间配置有第一制动盘15,在第二制动体18和盖板13之间配置有第二制动盘16。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从释放位置向制动位置移位时,推压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而移位到与盖板13接近的方向。并且,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从制动位置向释放位置移位,从而向远离盖板13的方向移位,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离开。第一制动体17具有圆板状的电枢22,其被各杆14可滑动地支承;以及滑动部件23,其设置在电枢22上,当第一制动体17位于制动位置时,该滑动部件23与第一制动盘15接触。第二制动体18具有圆板状的可动板24,其被各杆14可滑动地支承;以及滑动部件25、26,其设置在可动板24上,当第二制动体18位于制动位置时,该滑动部件25、26分别与第一制动盘15和第二制动盘16接触。并且,盖板13上设置有滑动部件27,当第一制动体17和第二制动体18位于制动位置时,该滑动部件27与第二制动盘16接触。电磁铁20固定在电动机11上。各弹簧19以收缩的状态配置在电磁铁20和电枢22之间。由此,第一制动体17被各弹簧19向远离电磁铁20的方向施力。此处,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电磁铁20的结构图。图中,电磁铁20具有圆柱状的固定铁芯28(图2),其固定在电动机11上;以及一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一对第二电磁线圈30,其通过通电来产生吸引电枢22的电磁吸引力。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配置在与第一制动体17移位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并且,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以等间隔且交替配置在固定铁芯28的圆周方向上。而且,各第一电磁线圈29相对于电动机轴12的轴线对称配置,各第二电磁线圈30相对于电动机轴12的轴线对称配置。从第一电源31向各第一电磁线圈29提供电力,从第二电源32向各电磁线圈30提供电力。并且,利用第一电流检测器(CT)33计测从第一电源31提供给各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利用第二电流检测器(CT)34计测从第二电源32提供给各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量。此外,制动控制装置10上电连接有控制电梯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未图示)。分别来自第一电流检测器33、第二电流检测器34以及运转控制装置的信息输入到制动控制装置10。并且,制动控制装置10根据分别来自第一电流检测器33、第二电流检测器34以及运转控制装置的信息来控制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制动控制装置10向第一电源31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向第二电源32输出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第一电源31向第一电磁线圈29施加与对第一电磁线圈29的电压指令值对应的电压,第二电源32向第二电磁线圈30施加与对第二电磁线圈30的电压指令值对应的电压。即,制动控制装置10输出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各自的电压指令,从而控制向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的通电。在使制动装置主体9动作时,制动控制装置10对第一电磁线圈29和第二电磁线圈30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即,在使制动装置主体9动作时,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提供给第一电磁线圈29的通电量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制动装置具有:旋转体;制动体,其可以在与上述旋转体接触的制动位置和从上述旋转体离开的释放位置之间移位;施力体,其在上述制动体向上述制动位置移位的方向对上述制动体进行施力; 电磁铁,其具有通过通电来分别产生电磁吸引力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过上述电磁吸引力的产生,克服上述施力体的施力,使上述制动体向上述离开位置移位;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控制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各自的通电, 在使上述制动体移位时,上述制动控制装置对上述第一电磁线圈和上述第二电磁线圈进行互不相同的通电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益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