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038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轨接头,适用于连接各种类型的轨道。该钢轨接头设有两夹板,两所述夹板分别位于两钢轨轨腰的两侧,两夹板背对轨腰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加强板,多组螺栓分别穿过两加强板、两夹板及两钢轨而形成紧固连接的钢轨接头。该钢轨接头通过夹板和加强板的组合设置,大幅提高了接头的竖向刚度,接头刚度比η达到或超过90%,进而提高了列车通过钢轨接头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大幅减少了接头病害出现的几率,延长了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大幅减少维护维修工作量,尤其适用于有砟和无砟的重载铁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轨接头,适用于连接各种类型的轨道。该钢轨接头设有两夹板,两所述夹板分别位于两钢轨轨腰的两侧,两夹板背对轨腰的一侧分别设有一加强板,多组螺栓分别穿过两加强板、两夹板及两钢轨而形成紧固连接的钢轨接头。该钢轨接头通过夹板和加强板的组合设置,大幅提高了接头的竖向刚度,接头刚度比n达到或超过90%,进而提高了列车通过钢轨接头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大幅减少了接头病害出现的几率,延长了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大幅减少维护维修工作量,尤其适用于有砟和无砟的重载铁路领域。【专利说明】一种钢轨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轨接头,尤指一种适用于有砟和无砟重载铁路的高强度钢轨接头,适用于连接各种类型的轨道。
技术介绍
钢轨接头作为连接两根钢轨并承受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垂直力与横向力的结构部件,是重要的轨道部件之一。钢轨接头在传递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弯矩的同时,可阻止钢轨的自由伸缩,但在钢轨收到热胀冷缩的影响时,接头处的钢轨端部又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 目前,公知的钢轨接头主要于对接钢轨的两侧设有夹板,两侧的夹板通过高强度螺栓实现与对接钢轨的紧固连接。但是,当列车车轮经过钢轨有缝接头时,接头部位的钢轨受到车轮的冲击,容易引起接头处轨端发生挠性变形,并最终引发轨端压溃、螺栓松动、夹板开裂、扣件折断、轨枕开裂、道床粉化等接头病害,从而缩短了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另外,列车车轮经过钢轨有缝接头时,轨端受车轮冲击,不仅发出“眶啷,眶啷”的噪声,而且列车振动大,旅客乘坐舒适感较差。尤其对于日益发展的重载铁路而言,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在钢轨接头的性能参数中,其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的大小常作为衡量钢轨接头刚度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重载铁路而言,竖向刚度的大小至关重要。对此,首先定义钢轨接头的“接头刚度比”,即指接头轨缝处两侧夹板竖向刚度的总和占钢轨母材竖向刚度的百分t匕,用符号Π表示。Π值越大,则钢轨接头的竖向刚度也越大,从而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越闻,有利于减少接头病害。 对于公知的钢轨接头而言,上述的接头刚度比η —般介于20%至30%之间,因此,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挠度比较大,乘坐的舒适性和平顺性较差。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钢轨接头存在的问题,本设计人结合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辅以过强的专业知识,对现有的钢轨接头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提供一种能提高其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进而减少接头病害的高强度钢轨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钢轨接头,以期提供一种具有增强的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而适用于重载铁路领域的高强度钢轨接头。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轨接头,能固定在两根钢轨相对接处,将两根所述钢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钢轨接头包括:两夹板,两所述夹板能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钢轨的轨腰两侧并与所述钢轨固定连接;两加强板,设置在两所述夹板远离所述轨腰的一侧,并与所述钢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夹板的上端面距所述钢轨轨顶的距离大于等于50mmo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加强板上端面与所述夹板的上端面平齐。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加强板具有与夹板配合连接的竖直部,由所述竖直部下端向下延伸的折弯部。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夹板与所述加强板的竖直部两相互对应的接触面,其中一面沿长度方向形成一凸肋,另一面形成与该凸肋相配合的凹槽。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加强板的折弯部的底端延伸至低于所述钢轨轨 。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折弯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加强板下部、向远离钢轨方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接、向加强板下部方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与竖直部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折弯部内壁面与竖直部之间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夹板的两端在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加强板的外部,且两所述夹板的延伸部通过螺栓分别与两根所述钢轨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钢轨接头,其中,所述夹板及所述加强板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两根所述钢轨相对接处而对称的设置。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技术的钢轨接头通过夹板和加强板的组合设置,大幅提高了接头的刚度,尤其是接头的竖向刚度,使接头刚度比n达到或超过90%,进而提高了列车通过钢轨接头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大幅减少了接头病害出现的几率,延长了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大幅减少维护维修工作量。 2、本技术的加强板,通过使其折弯部延伸到低于钢轨轨底的底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钢轨接头的横向刚度。 3、本技术通过夹板和加强板相组合的方式,在大幅增大接头刚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单块夹板的重量,安装方便,组装灵活。 4、本技术加强板的长度小于夹板的长度,且加强板的长度可根据螺栓孔距及轨枕间距而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的解释和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图1的分解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双头鱼尾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强板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钢轨接头组装于轨枕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钢轨,2-夹板,3-加强板,30-竖直部,31-第一折弯部,311-内壁面,312-外壁面,32-第二折弯部,321-内壁面,322-外壁面,33-螺栓孔,4-螺栓,4'-螺栓,5-垫片,6-螺母,7-接头装设端,8-轨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钢轨接头一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为图1中结构的分解视图。其中,该钢轨接头对应组装于两根钢轨I相对接处,从而将两钢轨I固定连接,同时,本技术并不限制钢轨I的类型及型号,重型钢轨及轻型钢轨等均可。本技术的钢轨接头设有两夹板2,且不限制夹板2的截面形状,例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如图4所示的“双头鱼尾板”,也可以是全断面夹板(未图示)。两夹板2分别位于两钢轨轨腰的两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夹板2沿钢轨I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两钢轨I对接的位置而对称的设置。 进一步地,为提高钢轨接头的竖向刚度,本技术在上述两夹板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加强板3,如图1和图2所示,且加强板3和夹板2的上端面距钢轨I轨顶的距离大于等于50_,以避免车轮经过时产生干涉。即,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使夹板3的竖向惯性矩增大,而增大惯性矩的方式是增大夹板离开断面重心的面积。 请配合参见图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强板3的上端面与夹板2的上端面平齐。 同样,两加强板3沿钢轨I的长度方向相对两钢轨I对接的位置而对称的设置,多组螺栓分别穿过两加强板3、两夹板2及接头装设端7 (两钢轨I的对接端)而形成紧固连接的钢轨接头。本技术的钢轨接头通过夹板2和加强板3的组合设置,大幅提高了接头的刚度,尤其是接头的竖向刚度,使接头刚度比H达到或超过90%,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轨接头,能固定在两根钢轨相对接处,将两根所述钢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接头包括:两夹板,两所述夹板能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钢轨的轨腰两侧并与所述钢轨固定连接;两加强板,设置在两所述夹板远离所述轨腰的一侧,并与所述钢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和所述夹板的上端面距所述钢轨轨顶的距离大于等于5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金洲徐玉坡梁晨张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