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宾专利>正文

团形绿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3314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团形绿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成品绿茶散茶作为原料茶,制备时,首先对原料茶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将净化后的原料茶制成5—17克重的团形绿茶;所述净化处理的具体步骤为:1)首先利用溶剂水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然后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8%;2)步骤1)共重复若干次;3)对茶叶进行风选、筛分,完成对原料茶的净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损伤茶叶已有香气、滋味、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原料茶内外的彻底净化,保证了最终所制备的团形绿茶的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申请人早先申请过一种,该方法以成品绿茶散茶作为原料茶,通过将原料茶加湿软化、模压成团、干燥等工序,得到所需的5 —17克重的团形绿茶。每个团形绿茶为一次冲泡的量。饮用时,将团形绿茶放入茶具中,随泡随喝。随着冲泡,团形上的茶叶层层展开,使得每次冲泡都有新的茶叶加入,由此使得茶汤浓度从始至终趋于均匀,延长团形茶的冲泡次数,提高茶叶的耐泡度,提高茶叶利用率。由于目前的成品绿茶散茶通常由茶叶鲜叶采摘后直接付制,而茶叶鲜叶不仅表面附着有灰尘、虫卵、鸟兽粪便、农药残留物等污染物,其内部也残存有被茶叶吸收的农药分子,因而,这些污染物将随着鲜叶的付制而进入成品散茶,并最终进入茶汤而危害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该方法通过增加净化工序,去除原料茶表面附着的污染物,清除原料茶内部的农药残留物,以保证所制备团形绿茶的卫生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该方法以成品绿茶散茶作为原料茶,制备时,首先对原料茶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将净化后的原料茶加湿软化、模压成型、干燥,制成5 —17克重的团形绿茶;其中,所述净化处理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利用溶剂水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然后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 8% ; 加湿过程中控制茶叶温度< 28°C,同时控制溶剂水添加速度和添加量,避免茶汁流失;干燥时,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微波功率和/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来控制茶叶温度(60。。; 2)步骤1)共重复若干次,其中至少一次所用溶剂水为添加有农药降解酶的纯净水,其余各次所用溶剂水为纯净水,或者,所述若干次中,每次均以添加有农药降解酶的纯净水作为溶剂水; 3)对茶叶进行风选、筛分,去除污染物残渣。进一步,所述净化处理还包括步骤: 4)将茶叶烘焙至含水率<6%,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 75°C,间以温度为80—95°C的短时提温冲击,每次短时提温冲击的持续时间以及烘焙过程中插入的短时提温冲击的次数根据茶叶的香气来确定; 并且,所述步骤3)、4)的顺序可以互换。进一步,所述农药降解酶为有机磷降解酶。进一步,所述农药降解酶为比亚酶,比亚酶的添加量为:100升纯净水加入多0.5克比亚酶干粉。进一步,所述比亚酶的添加量为:100升纯净水加入1一6克比亚酶干粉。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所述烘焙过程中的基本烘焙温度为< 65°C,所述短时提温冲击的温度为85— 95°C。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对茶叶的加湿具体为:首先向茶叶喷洒溶剂水并拌匀或者利用雾化溶剂水浸润茶叶,然后将加水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静置。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对茶叶的加湿具体为:将待加湿茶叶置于真空环境中,在真空环境中,向茶叶喷洒溶剂水并拌匀后静置,或者利用雾化溶剂水浸润茶叶后静置。针对茶叶污染问题,虽然有人提出先对鲜叶进行清洗,然后再进行付制,但由于在水的浸泡和冲洗下势必造成鲜叶含水率过高,形成类似“雨菁”现象,将给茶叶初制造成各种负面作用而影响茶叶品质,并且于杀青前的清洗中一旦鲜叶稍有破损,茶叶所含多酚类物质与多酚类酶会产生酶促反应,造成茶叶的发酵程度无法控制,因而多数人仍然沿用将茶叶鲜叶直接付制的传统做法。成品绿茶散茶呈条索状,茶叶上仅有10%的表面暴露在外,90%的表面被包裹成为内表面,相应地,90%茶叶表面的灰尘、虫卵、鸟兽粪便、农残被包裹在条索状茶叶内。本专利技术在对原料茶净化处理时,首先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使条索状的茶叶展开,使茶叶的表面都成为外表面,从而为茶叶表面污染物的剥离、清除创造条件。微波加热为体加热,茶叶内外同时受热。随着微波的施加,加湿时被吸收到茶叶内部的水分同时受热并同时从内向外迀移,而大量迀移到茶叶表面的水分子则促动了茶叶表面污染物的剥离、脱落。农药的降解除了利用降解酶进行降解之外,还包括热分解和蒸腾挥发,温度越高,热分解越充分,而挥发则除了受温度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随着外界环境压力的降低挥发速度将大大加快,因而,真空环境和微波加热大大促进了茶叶表面及其内部农残的降解。随着茶叶细胞吸收微波振动、发热,也促进了农药分子从茶叶细胞上的剥离,而从内向外迀移的水分子则同时实现了将农残分子及其降解后的产物从茶叶内部向茶叶表面的运输、排出。风选、筛分工序实现了对从茶叶表面脱落的污染物的最终清除。农药降解酶是科研人员专门为解决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问题而研制的生物制剂,这类制剂包括北京森根比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比亚农药降解酶(简称比亚酶),北京中天诺亚酶制剂有限公司推出的玛蒂尔农药降解酶(简称玛蒂尔酶),辽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推出的农药降解酶(简称中科酶),北京佳农新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绿芯农药降解酶(简称绿芯酶),等等。以比亚酶为例,该降解酶为有机磷降解酶,不仅能够对农药分子高效降解,而且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早先,曾经有人利用比亚酶来净化茶叶,或喷晒在尚未采摘的茶树鲜叶上,或把已采摘的绿茶鲜叶为净化对象,尤其是后者,采用长时间浸泡来降解鲜叶内部、外部的农药分子,这些净化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比亚酶的利用率低,而且会出现类似“雨菁”现象。长期的制茶实践证明,鲜叶含水率过高,杀菁时易焦变,制出的茶品,味涩而淡薄,水色混浊。倘若,鲜叶在净化操作或搬运过程中,使鲜叶受到若干损伤。这种损伤是折伤或破碎或受压发生闷热,通常会在制作前起不合理的发酵作用,使鲜叶枯干或红变,即通称为“死叶”。尤其是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欲得品质良好之茶成品,更应杜绝“雨菁”现象及“死叶”产生。否则,影响制茶品质甚大。因而多数人宁可沿用将茶叶鲜叶直接付制的传统做法。采用含有降解酶的溶剂水对干燥的成品散茶进行净化,因鲜叶蜡质层已被破坏,干茶吸水性增大,降解酶可快速到达茶叶表面的各个角落和茶叶内部,而在真空环境下,不仅能够排出茶叶表面吸附的气体,进一步加速溶剂水对茶叶的润湿,降解酶得到了充分、精准的利用。因此,与直接对茶叶鲜叶进行净化处理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既避免了 “雨菁”及鲜叶损伤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保证了茶叶净化的生产效率,保证了降解酶的充分利用,而且保证了茶叶内外残留的农药分子的有效降解。成品散茶已经形成绿茶特有的感官品质,干茶重新吸水后,在有氧状态下若再遇到适当的温度,茶叶中必将发生进一步的生物氧化(俗称“发酵”),而改变成品绿茶已有的香气、滋味。故,为了尽可能降低这种影响,本专利技术加湿时,1.控制纯净水的添加量,避免加水过多而造成茶汁流失;2.控制茶叶温度,避免或尽可能减小茶叶吸水后其内部发生非酶促氧化、微生物滋生等生化反应。将待加湿茶叶置于真空环境中,并在真空环境中喷洒纯净水或者利用雾化纯净水浸润,可以产生先抽真空排气、后浸润、再抽真空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排出茶叶吸附的气体,而且使水能够快速浸入茶叶内部,更容易地浸润整个茶叶,缩短加湿时间,减小茶叶中的生化反应。在真空环境中加湿和静置,降低环境中的氧含量,可抑制茶叶中需氧参与的各种生物氧化的进一步发生,为保持茶叶原有品质创造必要条件。将干燥的成品散茶重新加湿,会弱化茶叶的香气、滋味。在对茶叶进行风选、筛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团形绿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成品绿茶散茶作为原料茶,其特征在于,制备时,首先对原料茶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将净化后的原料茶加湿软化、模压成型、干燥,制成5—17克重的团形绿茶;其中,所述净化处理的具体步骤为:1)首先利用溶剂水将茶叶加湿至吸水饱和,然后将加湿后的茶叶及时置于真空环境中,并通过施加微波将茶叶干燥至含水率≤8%;加湿过程中控制茶叶温度≤28℃,同时控制溶剂水添加速度和添加量,避免茶汁流失;干燥时,通过调节真空环境的真空度、微波功率和/或微波连续施加时间,来控制茶叶温度≤60℃;2)步骤1)共重复若干次,其中至少一次所用溶剂水为添加有农药降解酶的纯净水,其余各次所用溶剂水为纯净水,或者,所述若干次中,每次均以添加有农药降解酶的纯净水作为溶剂水;3)对茶叶进行风选、筛分,去除污染物残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宾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