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鲜叶贮藏保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2903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鲜叶贮藏保鲜方法。1)挑选适期采收、无机械伤、病虫害的一芽1~3叶茶叶鲜叶,在采后6小时内进行预冷;2)将预冷的茶叶鲜叶用0.5~5ppm的1-甲基环丙烯于2~4℃下处理12-24小时,得到处理后的茶叶鲜叶;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鲜叶置于干雾控湿条件下,控制相对湿度为93-98%,水分干雾雾化颗粒为2-10μm,干雾无落水湿地现象,1~2℃贮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降低茶叶鲜叶失水,但又不会在茶叶鲜叶表面结露/积水从而造成腐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对茶叶鲜叶进行贮藏保鲜,能显著抑制茶叶鲜叶衰老和失水,茶叶鲜叶贮藏15天上仍能保持原有的制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绿茶(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每年清明、谷雨期间的绿茶茶叶鲜叶,由于采摘期集中,受制于加工能力,大量的鲜叶采摘后得不到及时加工,鲜叶红变内质下降,严重影响绿茶的品质;并且适制名优绿茶的鲜叶被大量浪费在茶树上,降低了名优绿茶的产量;另外,雨水天气鲜叶采摘量减少还造成加工设备闲置浪费。因此,鲜叶保鲜是制约茶叶产业化生产的重要关键技术,也是目前茶业产业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茶叶鲜叶采后劣变主要体现在叶色和香气两个方面:叶色由鲜艳变枯暗,甚至变红;香气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由清淡的类似兰花香的鲜叶香逐渐消失,发生变质的茶鲜叶会产生腐败气味或酒糟气,导致商品价值的丧失。迄今为止,关于茶叶鲜叶保鲜的研究很少。据报道,茶鲜叶在5°C保质期不超过2天;将茶鲜叶用蒸汽杀青后,干冰迅速制冷,在_30°C下保存,可使贮藏期延长3?9个月,但香气欠佳;将茶鲜叶微杀青后,迅速低温去湿,在-5?_20°C下真空包装,可贮藏1年以上。这些技术均存在保鲜效果欠佳,要求设备和成本高等缺点。茶鲜叶采后劣变实质是鲜叶衰老和失水的结果,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因此,控制衰老和失水是茶鲜叶保鲜的方向。1 — MCP(1 一甲基环丙稀,l-methylcyclopropene)是一种新型乙稀作用抑制剂,属于环丙烯类小分子化合物,以气体状态存在,通过与乙烯受体的不可逆结合,阻断乙烯对受体的诱导作用,从而调控水果和蔬菜成熟和衰老。由于1 一 MCP具有无毒、高效、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水果和蔬菜采后衰老的控制。在已公开发表的关于1-MCP作用的文献中并没有关于1-MCP对鲜茶叶的报道。低温是延长农产品衰老和品质劣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茶鲜叶在冷库中被冷却的同时,由于自身呼吸热和干冷空气的吸湿作用会不断失去自身水分,反而加速鲜叶衰老;常规冷库加湿或者塑料袋包装虽能一定程度保持鲜叶水分,但因鲜叶表面积水,导致腐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延缓茶叶鲜叶衰老和使茶叶鲜叶保水,从而延长茶叶鲜叶保鲜期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茶叶鲜叶贮藏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挑选适期采收、无机械伤、病虫害的一芽1?3叶茶叶鲜叶,在采后6小时内进行预冷;2)将预冷的茶叶鲜叶用0.5?5ppm的1_甲基环丙稀于2?4°C下处理12-24小时,得到处理后的茶叶鲜叶;3)将经步骤2)的处理后的茶叶鲜叶置于干雾控湿条件下,控制相对湿度为93-98%,水分干雾雾化颗粒为2-10 μ m,干雾无落水湿地现象,1?2°C贮藏。所述的步骤1)的预冷,优选其预冷温度为2?4°C,预冷时间为2?4小时。所述的步骤2)的将预冷的茶叶鲜叶用0.5?5ppm的1_甲基环丙稀于2?4°C下处理12-24小时是先将茶叶鲜叶平铺于塑料筐中,其平铺厚度为1?5cm ;再将塑料筐外套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保鲜袋,保鲜袋厚度0.015?0.03mm ;然后在保鲜袋内放入1_甲基环丙烯制剂粉末,用水溶解,使其释放1-甲基环丙烯气体达到0.5?5ppm浓度,或者直接注入1-MCP气体使其达到相应浓度,1-甲基环丙烯处理温度2?4°C,处理时间12-24小时。本专利技术的茶叶鲜叶贮藏保鲜方法,先将适期采收的茶叶鲜叶进行适当的预冷处理,再在低温条件下,采用合适浓度的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处理,能够有效减缓鲜叶衰老;然后在干雾控湿的高湿度条件下低温贮藏,显著降低茶叶鲜叶失水,但又不会在茶叶鲜叶表面结露/积水从而造成腐烂。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茶叶鲜叶进行贮藏保鲜,能显著抑制茶叶鲜叶衰老和失水,茶叶鲜叶贮藏15天上仍能保持原有的制茶品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抗衰老作用。乙烯在植物衰老中起重要作用。1 一 MCP是一种新型乙烯作用抑制剂,通过与乙烯受体的不可逆结合,阻断乙烯对受体的诱导作用,从而调控水果和蔬菜成熟和衰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但在已公开发表的关于1-MCP作用的文献中,并没有关于1-MCP对鲜茶叶保鲜的报道。本专利技术首次将1-MCP应用于茶叶鲜叶的保鲜,能较好控制茶叶鲜叶衰老。2.保水作用。茶叶鲜叶水分散失,使干物质大量分解、氧化而损耗,待到制茶时,鲜叶已失去经济价值。保水一方面可以抑制组织干物质消耗和抑制酶活性,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因失水过多而造成叶片枯萎和皱缩的现象。但茶叶鲜叶在冷库中被冷却的同时,由于自身呼吸热和干冷空气的吸湿作用会不断失去自身水分,反而加速鲜叶衰老;常规冷库加湿或者塑料袋包装虽能一定程度保持鲜叶水分,但因鲜叶表面积水,导致腐烂。本专利技术将干雾控湿技术应用于茶叶鲜叶保鲜,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能使环境在保持较高湿度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落地成水/结露现象,使茶叶鲜叶表面依旧干燥,将水分锁定在叶片内部,不会导致鲜叶腐烂。3.抗衰老与保水的协同作用。由于茶叶鲜叶的衰老和失水是相互促进的,我们研究发现,单独1-MCP处理或者干雾控湿处理对于茶叶鲜叶保鲜来说均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应用1-MCP处理后不进行控湿处理或控湿处理不当将导致茶叶鲜叶依然失水严重,或结露导致鲜叶腐烂;而单纯保水(干雾控湿处理)对延缓鲜叶衰老的作用有限。本专利技术综合了抗衰老和保水两种技术的优点,在延长茶叶鲜叶保鲜期上有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挑选适期采收、无机械伤、病虫害的一芽1?3叶茶叶鲜叶,采后1小时,经2°C冷库预冷2小时后,将茶鲜叶平铺于塑料筐内(平铺厚度1?5cm),外套0.03_厚的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袋。称取1 一甲基环丙烯制剂粉末若干,放入小器皿中,将小器皿置于保鲜袋内,加入5ml水使其充分溶解,使袋内最终释放的1 一 MCP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鲜叶贮藏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挑选适期采收、无机械伤、病虫害的一芽1~3叶茶叶鲜叶,在采后6小时内进行预冷;2)将预冷的茶叶鲜叶用0.5~5ppm的1‑甲基环丙烯于2~4℃下处理12‑24小时,得到处理后的茶叶鲜叶;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鲜叶置于干雾控湿条件下,控制相对湿度为93‑98%,水分干雾雾化颗粒为2‑10μm,干雾无落水湿地现象,1~2℃贮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学武金文渊蒋跃明张丹丹肖璐宋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