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型绿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鲜叶摊凉、杀青、摊凉、整形、摊凉风干、提香和精选步骤,其摊凉风干是将经过整形后的茶起锅至摊凉槽中均匀摊凉,厚度为1-2厘米,鼓风吹干,中途不能停风,待茶含水率达8-9%时完成摊凉风干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鼓风吹干的摊凉方式来大幅度降低茶叶中的水分,这样具有以下优点:1、用本加工法可减少茶叶在加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茶叶碎、末及芽茶芽尖的断碎率,从而提高芽茶的完整性。2、降低加工成本在25%左右,节约能源在30%左右。3、提高绿茶外形的色泽,由于干燥过程采用摊凉风干工艺,从而始终保持了绿茶的色泽,完全避免了干燥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造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茶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扁型绿茶的加工步骤包括鲜叶摊凉一杀青一摊凉一整形一干燥一提香一精选,该工艺过程中的干燥是送入机炒辉锅中进行干燥的,在机炒辉锅中将茶叶中的含水率从50%以上干燥至7-9%。现有的干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I、现有的干燥工艺在干燥过程中易产生茶叶碎末,同时芽茶芽尖的断碎率较高,从而影响芽茶的完整性和品质。2、采用机抄辉锅干燥时、茶叶是限量进入辉锅的,这样就需较长的干燥时间、同时 高温干燥散失的热量也非常严重,导致干燥成本较高、能源浪费较为严重。3、采用机炒辉锅干燥时茶叶的外形和色泽会受到较大影响、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易对茶叶的品质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扁型茶叶的完整性、品质、色泽,产量,节约能源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鲜叶摊凉、杀青、摊凉、整形、摊凉风干、提香和精选步骤,其摊凉风干是将经过整形后的茶起锅至摊凉槽中均匀摊凉,厚度为1-2厘米,鼓风吹干,中途不能停风,待茶含水率达8-9%时完成摊凉风干工艺。鲜叶摊放的工艺条件为鲜叶验收进厂后,按品种、等级、产地、晴雨叶、上下午叶等分别摊放于专用的竹簸箕内,厚度一般3. 5-4. 5厘米,竹簸箕放在摊放室内,摊放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室温12-18°C,避免阳光直射,摊放时间7-9小时。杀青的工艺条件为采用40型至50型滚筒杀青机,筒温259°C左右即可投叶,开始时稍多,待筒体出叶转为正常后匀速连续投叶,一般一芽一叶每小时投叶量27-30千克,出筒杀青叶需吹风散热冷却,吹出单片焦叶。要随时注意杀青质量以调整投叶量,杀青叶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时为适度。。整形的工艺条件为用名茶多用机,锅温为119°C,每锅投叶量(杀青叶)500克,锅内叶量均匀,下锅松炒3分钟,待叶质粘性减弱后,投棒(棒重500克)压胚2分钟起棒,松炒2分钟再棒压胚3分钟起棒松炒2分钟,筛割片末。摊凉30分钟进行二炒整形压胚,二炒锅温90-119°C,每锅投胚量600-900克,下锅松炒2分钟后,叶质回软投棒压胚3分钟,松炒2分钟投棒压胚3分钟起棒松炒2分钟起锅。提香的工艺条件为将摊凉风干后的茶叶放入理条或多用机提香,锅温90-119°C,投茶量在4000-6000克,以低档炒约5_10分钟起锅;再用62公分直径铁锅或龙井锅,锅温90-119°C,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胚量150-200克,下锅理顺茶胚,茶胚受热回润,进行抓、握、压、搭、磨的炒制手法,掌握炒胚压锅内润温度数,胚形扁平整度一致,防止茶胚断碎,待茶含水率达7%时起锅摊凉 精选的工艺条件为筛去撩头,割脚碎末,拣剔黄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采用鼓风吹干的摊凉方式来大幅度降低茶叶中的水分,这样具有以下优点 I、用本加工法可减少茶叶在加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茶叶碎、末及芽茶芽尖的断碎率,从而提高芽茶的完整性。2、降低加工成本在25%左右,节约能源在30%左右。3、提高绿茶外形的色泽,由于干燥过程采用摊凉风干 工艺,从而始终保持了绿茶的色泽,完全避免了干燥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造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4、改变简化茶叶的生产加工环节,从而大幅提升茶叶的加工生产量。同时申请人对两种干燥方式获得的茶叶进行了比较,发现采用摊凉风干的茶叶相对高温干燥的茶叶品质更优,其品质特征体现为扁平茶外形扁平、光滑而匀整、色泽翠绿、无夹杂物,内质嫩香浓郁持久高长,滋味鲜爽而回甘, 汤色嫩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叶芽完整。理化指标、水浸出物40%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扁型茶叶的制作工艺包括鲜叶摊凉一杀青一摊凉一整形一摊凉风干一提香一精选几个步骤,其具体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条件为 鲜叶摊放摊放室应保持通风良好,鲜叶验收进厂后,按品种、等级、产地、晴雨叶、上下午叶等分别摊放于专用的摊凉槽内,厚度为3. 5-4. 5厘米。摊凉茶青处鼓风,室温12-18°C左右,避免阳光直射,摊放时间一般8小时左右,确保做到当天鲜叶第二天炒制完毕。杀青采用40型至50型滚筒杀青机,筒温255_265°C即可投叶,开始时稍多,待筒体出叶转为正常后匀速连续投叶,一般一芽一叶每小时投叶量27-30千克,出筒杀青叶需吹风散热冷却,吹出单片焦叶。要随时注意杀青质量以调整投叶量,杀青叶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时为适度。机械整形用名茶多用机,锅温为119°C,每锅投叶量(杀青叶)500克,锅内叶量均匀,下锅松炒3分钟,待叶质粘性减弱后,投棒(棒重500克)压胚2分钟起棒,松炒2分钟再棒压胚3分钟起棒松炒2分钟,筛割片末。摊凉30分钟进行二炒整形压胚,二炒锅温90-119°C,每锅投胚量600-900克,下锅松炒2分钟后,叶质回软投棒压胚3分钟,松炒2分钟投棒压胚3分钟起棒松炒2分钟起锅至摊凉槽中均匀摊凉,厚度为1-2厘米,鼓风吹干,中途不能停风,待茶含水率达8-9%时,放入理条或多用机提香,锅温90-119°C,投茶量在4000-6000克,以低档炒约5-10分钟起锅。手工辉锅提香用62公分直径铁锅或龙井锅,锅温90_119°C,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胚量150-200克,下锅理顺茶胚,茶胚受热回润,进行抓、握、压、搭、磨的炒制手法,掌握炒胚压锅内润温度数,胚形扁平整度一致,防止茶胚断碎,待茶含水率达7%时起锅摊凉 精选以筛去撩头,割脚碎末,拣剔黄片,干样送检,经质量审评,符合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验收装箱密封,入库保鲜、出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型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鲜叶摊凉、杀青、摊凉、整形、摊凉风干、提香和精选步骤,其摊凉风干是将经过整形后的茶起锅至摊凉槽中均匀摊凉,厚度为1-2厘米,鼓风吹干,中途不能停风,待茶含水率达8-9%时完成摊凉风干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鲜叶摊放的工艺条件为鲜叶验收进厂后,按品种、等级、产地、晴雨叶、上下午叶等分别摊放于专用的竹簸箕内,厚度一般3. 5-4. 5厘米,竹簸箕放在摊放室内,摊放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室温12-18°C,避免阳光直射,摊放时间7-9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杀青的工艺条件为采用40型至50型滚筒杀青机,筒温250-265°C即可投叶,待筒体出叶转为正常后匀速连续投叶,一般一芽一叶每小时投叶量27-30千克,出筒杀青叶需吹风散热冷却,吹出单片焦叶,要随时注意杀青质量以调整投叶量,杀青叶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时为适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绿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湄潭银柜山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