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47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Storage  Box),应用于储存一运输用晶片盒,其包含一第一盒体,用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一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一盒体上,一第二盒体,用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盒体即与该第二盒体形成一闭合空间,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以及一第二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二盒体上,并与该第一扣合组件进行扣合,以形成一第一扣合机构,固定该运输用晶片盒于该闭合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Storage Box),尤指应用于储存一运输用晶片盒以进行货车装卸的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
技术介绍
目前的半导体制造厂商所普遍使用的运输用晶片盒(Front OpeningShipping Box,FOSB)有4时、8时或12时等多种,当该晶片盒需要从甲方运输到乙方时,通常会通过一辆3.5吨的卡车来搬运。请参阅图1,可见一手推车10内放置有一运输用晶片盒11,一上、下盖板12,13与一推车本体14经盖合后,即对手推车10充入氮气,以确保运输用晶片盒11的物性稳定,但由于上、下盖板12,13与推车本体14的盖合并不是很紧密,以至于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持续的将该氮气补充到手推车10内,以维持该运输用晶片盒11的处在高浓度的氮气环境中。如此需要持续的补充氮气,不仅徒增运输过程的困扰,而且要在一卡车内补充手推车10内的氮气,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故此类的晶片盒的运输方式实在是非常的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利用一第一及第二扣合组件以扣合住第一及第二盒体,而使得该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得以形成一闭合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为运用一弧形卡槽及突出卡榫,以利于相互扣接而形成该第一扣合机构。本案的又一目的为使用一第二扣合机构,其与该第一扣合机构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一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应用于储存一运输用晶片盒,其包含一第一盒体,用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一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一盒体上,一第二盒体,用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盒体即与该第二盒体形成一闭合空间,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以及一第二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二盒体上,并与该第一扣合组件进行扣合,以形成一第一扣合机构,固定该运输用晶片盒于该闭合空间内。较佳者,该储存盒的第一盒体为一上盖,且该第一及该第二扣合组件分别为一弧形卡槽及一突出卡榫,以利于相互扣接而形成该第一扣合机构。较佳者,该储存盒还包含一第二扣合机构,其与该第一扣合机构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一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当然,该储存盒的突出卡榫可以位于一扳片上,且该扳片具有一端部凸缘及一中央凸起以利于开启该第一扣合机构。当然,该储存盒的第二盒体可以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ㄇ”形凹槽,以装设该扳片的一左侧及一右侧凸杆,而该第二盒体还具有一抵顶凸点,以抵顶该扳片的一定位端部,且该第一及该第二”ㄇ”形凹槽与该抵顶凸点即共同握持住该扳片。较佳者,该储存盒还包含一第三及一第四扣合机构,彼此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二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较佳者,该储存盒还包含一第五及一第六扣合机构,彼此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三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当然,该储存盒还可以包含一第七及一第八扣合机构,彼此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四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当然,该储存盒还可以包括一迭放储存盒卡固于该储存盒的上方,其中该储存盒的该第一盒体具有一盒体凹槽与一盒体卡榫,而该迭放储存盒具有一第三盒体,且该第三盒体具有一迭放卡榫与一迭放凹槽,并经一九十度旋转以套入该盒体凹槽与该盒体卡榫,即得以完成该迭放储存盒的卡固于该储存盒的上方。较佳者,该储存盒的第一盒体的该盒体凹槽具有一侧壁,而该侧壁具有一中央凹槽,且该第一、该第二及该第三盒体具有一相同的形状,以利于该第一、该第二及该第三盒体在射出成型后的一重迭堆放。较佳者,该储存盒的第一盒体装设有一气压计及一充气管,以利于测知该储存盒所保有的一氮气量及对该储存盒充氮。当然,该储存盒还可以包含一防震泡棉,以获致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防震效果。又按照一主要技术的观点来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存盒,其包含一第一盒体,用以容纳一对象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一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一盒体上,一第二盒体,用以容纳该对象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盒体即与该第二盒体形成一闭合空间,以容纳该对象,一第二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二盒体上,并与该第一扣合组件进行扣合,以形成一第一扣合机构,固定该对象于该闭合空间内,一第二扣合机构,其与该第一扣合机构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一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一第三及一第四扣合机构,彼此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二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当然,该储存盒可以应用于储存一运输用晶片盒,而该对象即为该运输用晶片盒。较佳者,该储存盒的第一盒体为一上盖,且该第一及该第二扣合组件分别为一弧形卡槽及一突出卡榫,以利于相互扣接而形成该第一扣合机构。较佳者,该储存盒的突出卡榫位于一扳片上,且该扳片具有一端部凸缘及一中央凸起以利于开启该第一扣合机构。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本专利技术即提供一种储存盒,其包含一第一盒体,用以容纳一对象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一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一盒体上,一第二盒体,用以容纳该对象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盒体即与该第二盒体形成一闭合空间,以容纳该对象,一第二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二盒体上,并与该第一扣合组件进行扣合,以形成一第一扣合机构,固定该对象于该闭合空间内,以及一气压计,装设于该第一盒体上,以测知该储存盒内所填充的一钝气量。当然,该储存盒可以应用于储存一运输用晶片盒,而该对象即为该运输用晶片盒,且该钝气量为一氮气量。当然,该储存盒,还可以包含一第二扣合机构,其与该第一扣合机构共同形成该储存盒的一第一扣合面,以固接该第一及该第二盒体。较佳者,该储存盒的第一盒体为一上盖,且该第一及该第二扣合组件分别为一弧形卡槽及一突出卡榫,以利于相互扣接而形成该第一扣合机构。本专利技术经由上述构想的解说,即能看出所运用的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能利用一第一及第二扣合组件以扣合住第一及第二盒体,而使得该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得以形成一闭合空间,并具有运用一弧形卡槽及突出卡榫以利于相互扣接而形成该第一扣合机构的特色。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改善运输用晶片盒的搬运时经常要补充周围的氮气含量的问题,能够使得能够免除需不断充氮的困扰,除了有效克服先前必须不断对手推车充氮气的缺陷之外,亦能使得晶片盒的运输效率得以大幅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具有上、下盖板的手推车及其所承载的运输用晶片盒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储存盒所包装的运输用晶片盒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第一盒体的前视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第二盒体的前视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储存盒所用的扳片之前视示意图;图7是图6的扳片的A-A剖面的示意图;图8是具有可握住图6中的扳片的第一及第二”ㄇ”形凹槽与抵顶凸点的第二盒体的仰视示意图;图9是图3的第二盒体的第三至第八扣合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图2的储存盒在进行迭放及卡固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1是图2的储存盒装设一气压计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手推车;11-运输用晶片盒;12-上盖板;13-下盖板;14-推车本体;20-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30-运输用晶片盒;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3-闭合空间;34-第一扣合机构;35-第二扣合机构;36-第一扣合面;37-防震泡棉;41-第一盒体;411-第一扣合组件/弧形卡槽;51-第二盒体;60-扳片;61-第二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输用晶片盒的储存盒,应用于储存一运输用晶片盒,其中包含:一第一盒体,用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第一部分;一第一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一盒体上;一第二盒体,用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的一第二部分,该第一盒体即与该第二 盒体形成一闭合空间,以容纳该运输用晶片盒;以及一第二扣合组件,其装设于该第二盒体上,并与该第一扣合组件进行扣合,以形成一第一扣合机构,固定该运输用晶片盒于该闭合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钏
申请(专利权)人:宝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