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状吹塑成型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18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袋状吹塑成型容器,可发挥稳定的倒立自立功能,容易改变外观形状,能形成较大展示面,可获得良好的收纳率,此外,通过减小封底部向侧方突出程度,能使倒置稳定,得到富有情趣的外观,展示效果好,可以效率高地容纳多数,另外使用感良好。这是一种袋状吹塑成型的薄壁容器,通过在大致椭圆筒状的体部1的上端,经由至少形成有体部1的上端缘从而一周设置的周缘角部5,以向上突出的方式与其连接地设置上端设有口筒部8的锥台筒状的肩部6,该肩部6可以弹性反转凹陷变位,体部1的下端在短轴径方向上被压成扁平状并熔接成型于封底部3,从而,能获得稳定且确实的倒立自立功能,富于变化的外观形状,面积较大的展示面,高效率的容纳以及良好的使用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吹塑成型工艺、薄壁成型的较大型合成树脂制袋状吹塑成型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液态内装物换装用的合成树脂制容器,诸如由合成树脂薄片折叠后熔接组装成的袋状容器,如技术注册公报第2573927号中所示,可使其肩部反转凹陷变位于体部内,从而能倒立陈列的管状容器,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由薄片形成的换装用容器的袋状容器,制造成本低,同时,废弃物的处理较为容易。与上述优点相反,存在以下缺点其自身形状的自保持能力低,因此,无论是将其收纳于瓦楞纸板箱内,还是陈列在商店门口,进而在换装时的操作都容易出现不安定因素,此外,由于在容器多处形成的熔接封口部会成为容器的凸出部分,因此,作为该凸出部分的熔接封口部,会使由薄片形成的袋状容器的手感极差。技术注册公报第2573927号中所示的现有技术,是将整体作为管状容器构成,以确保具有必要的自身形状的自保持能力,并且又能使其肩部反转凹陷变位于其体部内,从而能使其自身保持倒立姿态,借此,其操作状态大大优于由薄片形成的袋状容器,此外,由于仅在封底口部存在熔接封口部,因此,可大体消除熔接封口部在操作管状容器时造成的手感不佳的情况。然而,在上述技术注册公报第2573927号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其体部为圆筒形,所以其外观形状难以有所变化,使这种容器的整体外观形状单调乏味,无法令人满意。此外,由于体部为圆筒形,从任何方向看其外表面大小大致相同,因此无论是效果较突出地展示商品名称还是装饰图案,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是问题所在。再有,由于体部为圆筒形,所以在将其并排放置从而收纳在瓦楞纸板箱等的包装容器内时,由于相邻放置的管状容器间的死空间较大,因此使其收纳率降低,这是另一问题所在。另外,由于体部为圆筒形,所以封底部的宽度为体部的1.6倍,封底部的侧端向侧方突出的程度与一般管状容器相同,因此,未必能充分发挥其手感好的优点,这也是问题所在。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制定一项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案,其技术课题为使外观形状的改变变得容易,能够形成较大的展示面,获得良好的收纳率以及减小封底部向侧方突出的程度,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袋状吹塑成型容器,可以得到富有情趣的外观,取得较好的展示效果,具有良好的容纳率以及采用使用感觉好的吹塑成型工艺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在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机构是,由采用吹塑成型的薄壁成型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一次成型品成型的袋状吹塑成型容器,其中,在制成大致椭圆筒状的体部的上端,经由至少形成体部的上端缘而设置一周的周缘角部,设有以向上凸出的方式与其连接的大致锥台筒形的可弹性反转凹陷变位于体部内的肩部,在该肩部的上端设有向上立起口筒部,此外,从作为沿该体部的短轴径方向的前后方向将体部的下端压成扁平状,再与封底部熔接成型。再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大致椭圆”包括椭圆、长圆,此外,还有橄榄球状的圆形,还包括全部呈适当扁平状的圆形。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中,如下,在使肩部向上方凸出的状态下吹塑成型,将该吹塑成型品的下端部切除制成一次成型品,最后在将内装物填充至该一次成型品中的状态下,使封底部成型从而完成制作。在向一次成型品中填充内装物并使封底部成型时,提前使肩部反转凹陷变位于体部内的状态。这是因为,若是在肩部处于向上凸出的状态下填充内装物并使封底部成型,则因陈列等需要应使袋状吹塑成型容器以倒置状态自立,在使肩部反转凹陷变位于体部内时,可能会出现因内部压力上升而无法使肩部反转凹陷变位的情况。预先给定该肩部的反转凹陷变位量,使位于周缘角部以上的整个部分位于周缘角部以下,因此,在肩部处于反转凹陷变位的状态下,如果将袋状吹塑成型容器倒置,则周缘角部可以确实发挥稳定的支承作用。由于袋状吹塑成型容器是吹塑成型品,另外,体部为大致椭圆筒状,同时,将该体部的下端从作为沿体部的短轴径方向的前后方向压成扁平状并熔接密封,因此,该封底部的侧端因压成扁平状而向侧方突出的程度,小于体部的横向宽度,即沿体部的长轴径方向的宽度,通过随着逐渐接近体部的下端部而逐渐减小该体部的下端部的长轴径,可以使封底部的侧端向侧方突出。由于袋状吹塑成型容器的体部为大致椭圆筒状的吹塑成型品,因此,不会对其作为容器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可以使沿体部长轴径方向的横向宽度部分地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成型。由于体部为大致椭圆筒状,因此,体部前后外表面的面积较大,因此,通过利用体部前后外表面作为展示面,能得到较大的展示面积。由于袋状吹塑成型容器的体部为大致椭圆筒形状,因此,在将多个容器并列收纳于瓦楞纸板箱等时,通过使在前后方向相邻排列的容器列彼此,成为使一方的容器列的容器的侧部进入另一容器列的容器间形成的空隙中的状态,大幅减少相邻容器间的死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将肩部成型为圆锥台筒形,以平板状的顶壁部将该肩部与周缘角部连接设置。在该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当使肩部反转凹陷变位于体部内时,由于可弹性变形的顶壁部与肩部的连接部分为圆形,因此,伴随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内部应力将均匀地作用在连接部分的整个圆周上,这样,肩部就不会歪斜,从而使反转凹陷变位得以稳定而确实地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设定肩部下端的直径值使其略小于体部的短轴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设定肩部下端的直径所以可增大伴随着肩部的弹性反转变位而产生的口筒部的升降变位量,从而,在肩部处于反转凹陷变位的状态下,能使周缘角部发挥稳定的支承作用,反之,当肩部处于凸出状态时,口筒部可处于相对体部足够高的位置,这样,将内装液换装进其他容器的操作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在顶壁部与肩部的连接设置部分处,设有一周弯曲壁构造的反转环形肋板。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反转用环状肋板为弯曲壁构造,因此,反转环状肋板向该壁的弯曲方向,即肩部的反转凹陷变位方向的弹性变形得以十分顺利地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2、3或4所述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使周缘角部为壁反转折叠的构造。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使肩部反转凹陷变位于体部内时,由于稳定地保持其自身形状的周缘角部位于体部上端,因此,肩部能以该周缘角部作为支点进行反转凹陷变位,这样,肩部的反转凹陷变位的动作得以稳定确实地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2、3、4或5所述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自体部的上端向下至该体部的短轴半径的等距离处,设有一周向内凹陷弯曲成型的横槽。在该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将体部从前后方向上压成扁平状态下,以横槽作为弯折线,通过将该横槽以上的部分,即体部的上端部、肩部(根据情况可包括顶壁部)以及口筒部的整体部分折叠于体部可以将袋状吹塑成型容器整体构成扁平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2、3、4、5或6所述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至少在体部的一部分处形成比其它部分的长轴径小的蜂腰部。在该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蜂腰部,使体部的外观富于变化而富有情趣的同时,使握持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袋状吹塑成型容器,由采用吹塑成型工艺,薄壁成型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一次成型品成型,通过在大致椭圆筒状的体部(1)的上端,经由至少形成该体部(1)的上端缘而一周设置的周缘角部(5),以向上突出的方式与其连接设置制成大致锥台筒状的肩部(6),且该肩部(6)可以弹性反转凹陷变位于上述体部(1)内,在该肩部(6)的上端,向上立起地设有口筒部(8),此外,上述体部(1)的下端从作为沿该体部(1)的短轴径方向的前后方向上被压成扁平,然后,在封底部(3)上熔接成型从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伸夫岸隆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