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冶炼半钢的挡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2501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1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对转炉炼钢出钢过程中前期渣、出钢过程漩涡效应渣、后期渣,进行有效挡渣降低下渣量的转炉冶炼半钢的挡渣方法。转炉冶炼半钢的挡渣方法,包括步骤:A、首先在转炉的出钢口设置闸阀;B、转炉冶炼时,控制闸阀使得出钢口处于开启状态;C、转炉冶炼结束,控制闸阀使得转炉在倾动过程中,在转炉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之前出钢口一直处于关闭状态;D、当转炉倾动到转炉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控制闸阀开启;E、当转炉倾动到出钢口竖直向下,且出钢口的AMEPA系统检测到熔渣时,控制闸阀关闭;F、然后,控制转炉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的反方向倾动到垂直位置,控制闸阀开启。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下渣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设及一种。
技术介绍
公知的:转炉冶炼在吹炼结束后,下一步就是出钢操作,由于钢渣的密度小于钢 水,它会漂浮于钢水之上,转炉出钢时的下渣包括=阶段,即前期渣、出钢过程縱满效应渣、 后期渣。 (1)前期渣:转炉倾动至平均20°~35°出前期渣,钢水液面漫过出钢口实现出 钢,但是液面漫过出钢口之前,钢渣面先到达出钢口,从出钢口流出进入钢包内,此过程下 渣量占总渣量的20%~30%。 (2)出钢过程縱满效应渣:钢水液面高过出钢口开始出钢后,由于钢液流速及钢 液深度的关系而产生縱满,縱满现象将液面上的钢渣吸入钢流中导致下渣,该过程下渣量 大约占总渣量的30%。 阳0化](3)后期出渣:出钢末期,转炉内钢水量很少,当转炉内的钢水几乎全部流出,剩 余大量的钢渣时,流出的钢水几乎全部是钢渣,发现大量下渣时,摇炉工会立即将转炉摇起 结束出钢,此过程的出渣量大约占总出渣量的40%~50%。 为控制转炉出钢到钢包的下渣量,采用转炉出钢挡渣工艺技术。各国为完善转炉 出钢挡渣工艺技术,专利技术了十几种挡渣方法,如:挡渣帽法、软质挡渣塞法、挡渣球法、挡渣 料法、避渣罩法、滑动水口法、电磁挡渣法、出钢口吹气干扰满流法、转动悬臂法、挡渣标法、 挡渣罐挡渣法、均流出钢口挡渣法、中间包法、截渣盘法、挡渣盖法、真空吸渣法、虹吸出钢 法等。 但目前国内外转炉出钢挡渣采用较多的方法是铁皮挡渣帽、软质挡渣塞、滑动水 口挡前期渣;挡渣球、挡渣标、气动挡渣及滑动水口挡后期渣;对出钢过程中后期的幹旋效 应卷渣下渣量进行控制。半钢炼钢,由于半钢中的Si含量为痕迹、C含量较普通铁水低导 致转炉入炉热源不足,所W与普通铁水炼钢相比,半钢炼钢需要加入含有Si〇2、FeO和化2〇3 等物质复合渣,冶炼后期控制需要补吹更多氧气来满足终点溫度控制要求,导致半钢炼钢 终点钢水C含量较普通铁水炼钢要低、氧活度要高,渣态较稀,出钢下渣控制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转炉炼钢出钢过程中前期渣、出钢 过程縱满效应渣、后期渣,进行有效挡渣的降低下渣量的。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W 下步骤:A、首先在转炉的出钢口设置闽阀;所述闽阀控制出钢口的开闭; B、转炉冶炼时,控制闽阀使得出钢口处于开启状态; C、转炉冶炼结束转炉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倾动;控制闽阀使得转炉倾动到转炉内的 钢水淹没出钢口之前出钢口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D、继续控制转炉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倾动到转炉内的钢水淹 没出钢口,控制闽阀使得出钢口处于开启状态; E、继续控制转炉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倾动到出钢口竖直向 下,且出钢口的AMEPA系统检测到烙渣时,控制控制闽阀使得出钢口关闭; 阳015] F、然后,控制转炉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的反方向倾动到垂直位置,控制闽阀 使得出钢口处于开启状态。 进一步的,步骤A中所述闽阀包括滑板W及驱动装置,所述滑板密闭出钢口,所述 滑板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控制出钢口的开闭。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缸。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过在转炉的出 钢口设置闽阀,通过旋转转炉的同时在转炉旋转到相应的角度控制闽阀使得转炉出钢口开 启或者关闭,使得烙渣在位于出钢口时,出钢口关闭;在钢水完全淹没出钢口烙渣悬浮在钢 水表面上时,打开出钢口,因此钢水从出钢口排出,当转炉内的钢水倒出完成后,此时烙渣 进入出钢口,由出钢口的AMEPA系统检测烙渣。当出钢口有烙渣通过时,关闭出钢口从而避 免烙渣与钢水一起从出钢口排出,从而实现将钢水与烙渣分离实现挡渣,有效的降低了半 钢冶炼过程中前期渣、出钢过程縱满效应渣、后期渣的下渣量。【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出钢过程中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出钢过程中旋转2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出钢过程中旋转35°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出钢过程中旋转75°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出钢过程中旋转10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炉完成出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转炉,11-出钢口,2-闽阀。【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包括W下步骤: A、首先在转炉1的出钢口 11设置闽阀2 ;所述闽阀2控制出钢口 11的开闭; B、转炉1冶炼时,控制闽阀2使得出钢口 11处于开启状态; C、转炉1冶炼结束转炉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倾动;控制闽阀2使得转炉1倾动到转 炉1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 11之前出钢口 11 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D、继续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1倾动到转炉1内的 钢水淹没出钢口 11,控制闽阀2使得出钢口 11处于开启状态; E、继续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1倾动到出钢口 11竖 直向下,且出钢口 11的AMEPA系统检测到烙渣时,控制控制闽阀2使得出钢口 11关闭; F、然后,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的反方向倾动到垂直位置,控制闽阀 2使得出钢口 11处于开启状态。 在步骤A中通过在转炉1的出钢口 11设置闽阀2 ;所述闽阀2控制出钢口 11的 开闭。因此能够随时控制出钢口 11的开启和关闭。 在步骤B中,转炉1冶炼时,控制闽阀2使得出钢口 11处于开启状态;由于半钢 在也冶炼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溫度,冶炼后期控制需要补吹更多氧气来满足终点溫度控制要 求,因此为了便于补吹将出钢口 11设置为开启状态。 在步骤C中,转炉1冶炼结束转炉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倾动;控制闽阀2使得转炉1 倾动到转炉1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 11之前出钢口 11 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阳03引由于在转炉1倾动出钢的过程中转炉1倾动,转炉1内的钢水由于为液态,钢水流 动,慢慢流动到淹没出钢口 11的位置。在钢水流动的过程中,首先悬浮在钢水上表面的烙 渣与出钢口 11接触,如果此时将出钢口打开那么前期渣将会从出钢口排出。因此将出钢口 关闭能够避免烙渣从出钢口排出,实现对前期渣的挡渣。 在步骤D中,继续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1倾动到转 炉1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 11,控制闽阀2使得出钢口 11处于开启状态。由于当钢水淹没出 钢口 11时,钢水中的烙渣均悬浮在钢水的表面,此时打开出钢口 11可W使得从出钢口 11 排出的钢水,避免了烙渣从出钢口排出。 在步骤E中,继续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1倾动到出 钢口 11竖直向下,且出钢口 11的AMEPA系统检测到烙渣时,控制控制闽阀2使得出钢口 11 关闭。当转炉1倾动到出钢口 11竖直向下,此时出钢口 11位于钢水的底部的最低处,从而 能够保证钢水全部从出钢口 11排出。由于钢水从出钢口 11排出后,悬浮在钢水上表面的 烙渣也会流到出钢口 11。此时通过出钢口 11设置的AMEPA系统检查出钢口 11是否出现烙 渣,当有烙渣时,证明钢水已经排出完成,钢水表面的烙渣剩余在转炉1内,此时关闭出钢 口 11可W避免钢水排出后的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转炉冶炼半钢的挡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在转炉(1)的出钢口(11)设置闸阀(2);所述闸阀(2)控制出钢口(11)的开闭;B、转炉(1)冶炼时,控制闸阀(2)使得出钢口(11)处于开启状态;C、转炉(1)冶炼结束转炉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倾动;控制闸阀(2)使得转炉(1)在倾动到转炉(1)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11)之前出钢口(11)一直处于关闭状态;D、继续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1)倾动到转炉(1)内的钢水淹没出钢口(11),控制闸阀(2)使得出钢口(11)处于开启状态;E、继续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倾动,直到转炉(1)倾动到出钢口(11)竖直向下,且出钢口(11)的AMEPA系统检测到钢渣时,控制控制闸阀(2)使得出钢口(11)关闭;F、然后,控制转炉(1)按照步骤C中的倾动方向的反方向倾动到垂直位置,控制闸阀(2)使得出钢口(11)处于开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路曾建华陈均梁新腾张彦恒黄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