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617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车架,其要点是: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车架,其要点是:包括车架主管组件、电池盒、后平叉组件和减震组件。车架主管组件包括边管、车头管、车头管支撑管、连接板、支撑管、鞍座边管、鞍座支撑管和鞍座连接管。电池盒固定设置在前边管和后边管以及连接板之间。后平叉组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基本呈“U”形,且开口向右设置,后平叉的左部与转动连接在支撑管上,且转动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减震组件设置在后平叉与鞍座边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牢固,安全性好,承载能力强,而且造型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车架
技术介绍
我国的自行车拥有量高居世界之首,有着“自行车王国”的美誉。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载物能力及节能环保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电动自行车的车速较高、制动性较差,因此对其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车架的结构会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而且还承担了一定的美观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造型美观且安全性较高的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车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车架主管组件、电池盒、后平叉组件和减震组件。车架主管组件包括边管、车头管、车头管支撑管、连接板、支撑管、鞍座边管、鞍座支撑管和鞍座连接管。边管有2根,2根边管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边管和后边管。边管由钢管进行相应的折弯后成型。边管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左护杠部、下护杠部和踏板护杠部。车头管支撑管呈左高右低设置,车头管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的上端上,呈左低右高设置。前边管的左部后端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的中部上。后边管的左部前端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的中部上。连接板左部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的下端上,支撑管由其前后向中部焊接固定在连接板的右部上,且轴线沿前后向设置。鞍座边管整体基本呈倒U形,鞍座边管由其两端头焊接固定在支撑管的前后两端上部上。鞍座边管上部前后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加强连接管。第一加强连接管和支撑管之间焊接固定有鞍座加强主管。鞍座加强主管的下部与鞍座边管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加强连接管。鞍座加强主管的下部与鞍座边管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三加强连接管。鞍座边管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与前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四加强连接管。鞍座边管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与后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五加强连接管。鞍座边管上部前后之间还焊接固定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加强连接管的上侧。鞍座支撑管有2根,2根鞍座支撑管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鞍座支撑管和后鞍座支撑管。前鞍座支撑管焊接固定在第二加强连接管上,后鞍座支撑管焊接固定在第三加强连接管上。前鞍座支撑管的上部与后鞍座支撑管的上部之间焊接固定有第六加强连接管。鞍座连接管有2根,2根鞍座连接管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鞍座连接管和后鞍座连接管。前鞍座连接管焊接固定在前鞍座支撑管的上部与第一连接管的前部之间。后鞍座连接管焊接固定在后鞍座支撑管的上部与第一连接管的后部之间。电池盒固定设置在前边管和后边管以及连接板之间。后平叉组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基本呈“U”形,且开口向右设置,后平叉的左部与转动连接在支撑管上,且转动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减震组件设置在后平叉与鞍座边管之间。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器。减震器有2个。2个减震器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前减震器的下端铰接固定在后平叉的前部上,前减震器的上端与鞍座边管的前部中部铰接固定连接。后减震器的下端铰接固定在后平叉的后部上,后减震器的上端与鞍座边管的后部中部铰接固定连接。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车架主管组件的前边管的左部下部与后边管的左部下部之间焊接固定有边管加强连接管。鞍座边管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下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吊管鞍座边管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下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吊管。鞍座边管的上部右侧焊接固定有后防护管,后防护管呈开口向左的U形。前边管的踏板护杠部与第一吊管之间焊接固定有前边管加强管。后边管的踏板护杠部与第二吊管之间焊接固定有后边管加强管。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结构简单牢固,安全性好,承载能力强,而且造型美观。(2)本技术的设有后防护管,有利于保护驾驶者。(3)本技术设有鞍座加强主管及加强连接管,结构牢固,大大提高了承载能力。(4)本技术还设有电池盒,不仅强度好,而且节约材料。(5)本技术设有第一吊管、第二吊管、前边管加强管和后边管加强管,大大提高了边管踏板护杠部的承载和防护能力,同时便于安装相应的踏板,用于后座乘客放脚,提高乘坐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不意图;图3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为从图1的右前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车架管组件1,边管11,前边管11a,后边管11b,边管加强连接管11c,左护杠部11-1,下护杠部11-2,踏板护杠部11-3,车头管12,车头管支撑管13,连接板14,支撑管15,鞍座边管16,第一吊管16-1,第二吊管16-2,后防护管16-3,鞍座支撑管17,前鞍座支撑管17a,后鞍座支撑管17b,鞍座连接管18,前鞍座连接管18a,后鞍座连接管18b,第一加强连接管19-1,鞍座加强主管19-2,第二加强连接管19_3,第三加强连接管19-4,第四加强连接管19-5,第五加强连接管19-6,第一连接管19_7,第六加强连接管19-8,电池盒2,后平叉组件3,后平叉31,减震组件4,减震器41,前减震器41a,后减震器 41b。【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实施例1)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主管组件1、电池盒2、后平叉组件3和减震组件4。见图1至图4,车架主管组件I包括边管11、车头管12、车头管支撑管13、连接板14、支撑管15、鞍座边管16、鞍座支撑管17和鞍座连接管18。边管11有2根,2根均为一体件,2根边管11前后对称设置。2根边管11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边管Ila和后边管lib。边管11由钢管进行相应的折弯后成型。边管11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左护杠部11-1、下护杠部11-2和踏板护杠部11-3。车头管支撑管13呈左高右低设置,车头管12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上端上,呈左低右高设置。前边管Ila的左部后端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中部上。后边管Ilb的左部前端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中部上。前边管Ila的左部下部与后边管Ilb的左部下部之间焊接固定有边管加强连接管He。连接板14左部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下端上,支撑管15由其前后向中部焊接固定在连接板14的右部上,且轴线沿前后向设置。鞍座边管16整体基本呈倒U形,鞍座边管16由其两端头焊接固定在支撑管15的前后两端上部上。鞍座边管16上部前后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加强连接管19-1。第一加强连接管19-1和支撑管15之间焊接固定有鞍座加强主管19-2。鞍座加强主管19-2的下部与鞍座边管16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加强连接管19-3。鞍座加强主管19-2的下部与鞍座边管16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三加强连接管19-4。鞍座边管16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与前边管Ila之间焊接固定有第四加强连接管19-5。鞍座边管16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与后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管组件(1)、电池盒(2)、后平叉组件(3)和减震组件(4);车架主管组件(1)包括边管(11)、车头管(12)、车头管支撑管(13)、连接板(14)、支撑管(15)、鞍座边管(16)、鞍座支撑管(17)和鞍座连接管(18);边管(11)有2根,2根边管(11)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边管(11a)和后边管(11b);边管(11)由钢管进行相应的折弯后成型;边管(11)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左护杠部(11‑1)、下护杠部(11‑2)和踏板护杠部(11‑3);车头管支撑管(13)呈左高右低设置,车头管(12)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上端上,呈左低右高设置;前边管(11a)的左部后端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中部上;后边管(11b)的左部前端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中部上;连接板(14)左部焊接固定在车头管支撑管(13)的下端上,支撑管(15)由其前后向中部焊接固定在连接板(14)的右部上,且轴线沿前后向设置;鞍座边管(16)整体基本呈倒U形,鞍座边管(16)由其两端头焊接固定在支撑管(15)的前后两端上部上;鞍座边管(16)上部前后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一加强连接管(19‑1);第一加强连接管(19‑1)和支撑管(15)之间焊接固定有鞍座加强主管(19‑2);鞍座加强主管(19‑2)的下部与鞍座边管(16)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二加强连接管(19‑3);鞍座加强主管(19‑2)的下部与鞍座边管(16)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三加强连接管(19‑4);鞍座边管(16)的位于前部的边管与前边管(11a)之间焊接固定有第四加强连接管(19‑5);鞍座边管(16)的位于后部的边管与后边管(11b)之间焊接固定有第五加强连接管(19‑6);鞍座边管(16)上部前后之间还焊接固定有第一连接管(19‑7),第一连接管(19‑7)位于第一加强连接管(19‑1)的上侧;鞍座支撑管(17)有2根,2根鞍座支撑管(17)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鞍座支撑管(17a)和后鞍座支撑管(17b);前鞍座支撑管(17a)焊接固定在第二加强连接管(19‑3)上,后鞍座支撑管(17b)焊接固定在第三加强连接管(19‑4)上;前鞍座支撑管(17a)的上部与后鞍座支撑管(17b)的上部之间焊接固定有第六加强连接管(19‑8);鞍座连接管(18)有2根,2根鞍座连接管(18)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鞍座连接管(18a)和后鞍座连接管(18b);前鞍座连接管(18a)焊接固定在前鞍座支撑管(17a)的上部与第一连接管(19‑7)的前部之间;后鞍座连接管(18b)焊接固定在后鞍座支撑管(17b)的上部与第一连接管(19‑7)的后部之间;电池盒(3)固定设置在前边管(11a)和后边管(11b)以及连接板(14)之间;后平叉组件(3)包括后平叉(31);后平叉(31)基本呈“U”形,且开口向右设置,后平叉(31)的左部与转动连接在支撑管(15)上,且转动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减震组件(4)设置在后平叉(31)与鞍座边管(1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