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39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22:51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包括框架构件、外侧把手和密封构件。框架构件包括框架侧止挡件。外侧把手包括把手轴部和接合腿部。把手轴部安装至框架构件。密封构件包括本体部,该本体部密封外侧把手和门外板,密封构件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从本体部延伸至第一区域,框架侧止挡件与把手侧止挡件在第一区域处面向彼此。延伸部包括第一缓冲件。框架侧止挡件经由密封构件的延伸部的第一缓冲件来接收响应于外侧把手绕把手轴部至全行程位置的枢转而产生的冲击,第一缓冲件定位在第一区域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在JP2005_76367A(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安装至车门的已知的门把手装置(下文中称为门把手装置)的示例。根据专利文献1,门把手装置包括用于降低响应于内侧门把手从拉动内侧把手以打开门的全行程位置(门打开位置)到初始位置的返回而产生的撞击噪音的结构。即使在内侧把手枢转至全行程位置时,仍可以在不使外观恶化的情况下降低撞击噪音。该结构由应用于内侧把手的专用缓冲构件构成。根据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门把手装置,冲击由于在将把手从初始位置拉动至全行程位置时把手侧止挡件与框架侧止挡件彼此直接接触而产生。在把手侧止挡件和框架侧止挡件由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材料制成以使得把手与框架构件不分开的情况下,冲击进一步增大。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撞击噪音,或者会降低把手的操作感。特别地,在门把手装置设置有外侧把手的情况下,响应于外侧把手至全行程位置的移动或至初始位置的移动而产生的冲击从外侧把手经由框架构件传输至由金属制成的门外板,其中,外侧把手包括安装至由金属制成的门外板的框架构件以及定位在门外板的外侧的把手。因此,撞击噪音会被放大并回响。在此,期望如下门把手装置,该门把手装置包括防止冲击响应于外侧把手从初始位置至全行程位置的拉动而产生的结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期望使用低成本、易于使用而不增加很多部件的结构。然而,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门把手装置包括仅降低响应于内侧把手从全行程位置到初始位置的返回而产生的撞击噪音的结构。此外,由于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门把手装置包括专用缓冲构件,因而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门把手装置的结构不能用低成本、易于使用的结构来建立。因此存在对有效防止响应于外侧把手至全行程位置的拉动而产生的冲击而不增加部件量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包括框架构件、外侧把手和密封构件,其中,框架构件构造成从车辆的内侧安装至门外板,门外板构成车门的外表面,外侧把手以长形形状形成,外侧把手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密封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框架构件包括框架侧止挡件。外侧把手包括设置在定位于第一端处的部分处的把手轴部,该把手轴部作为外侧把手的枢转中心,外侧把手包括设置在定位于第二端处的部分处的接合腿部,该接合腿部包括把手侧止挡件。把手轴部经由形成在门外板处的第一开口部安装至框架构件。接合腿部经由形成在门外板处的第二开口部安装至框架构件,外侧把手在初始位置与全行程位置之间绕把手轴部枢转,在外侧把手定位在全行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把手侧止挡件与框架构件的框架侧止挡件的接合来防止外侧把手在与初始位置相反的方向上枢转。密封构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构造成设置在门外板的开口部处,本体部密封外侧把手和门外板,密封构件包括延伸部,延伸部从本体部延伸至第一区域,框架侧止挡件与把手侧止挡件在第一区域处面向彼此。延伸部包括第一缓冲件。框架侧止挡件经由密封构件的延伸部的第一缓冲件来接收响应于外侧把手绕把手轴部至全行程位置的枢转而产生的冲击,第一缓冲件定位在第一区域处。根据前述结构,可以通过弹性的第一缓冲件来减轻响应于外侧把手至全行程位置的拉动而产生的冲击。因此,可以防止较大撞击噪音的产生或外侧把手的操作感的降低。特别地,防止由于冲击从外侧把手经由框架构件传输至由金属制成的门外板,而使撞击声音被放大并回荡或回响。此外,第一缓冲件通过使用第二密封构件的包括密封功能部或密封部的一部分而包括冲击减轻功能部。因此,建立了冲击减轻结构而不增加部件量。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密封构件的延伸部包括第二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定位在第二区域处,第二区域定位成与第一缓冲件相反,而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将框架侧止挡件夹在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之间,延伸部包括将第一缓冲件连接至第二缓冲件的至少一个连接件。框架侧止挡件经由密封构件的延伸部的第二缓冲件来接收响应于外侧把手绕把手轴部至外侧把手的初始位置的枢转而产生的冲击。根据上述结构,弹性的第二缓冲件减轻响应于外侧把手到初始位置的返回而产生的冲击,而弹性的第一缓冲件减轻响应于外侧把手至全行程位置的拉动而产生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密封构件的延伸部合理地设置有两个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两个缓冲件减轻与在两个方向、即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和向全行程位置的方向上的来回运动一致的冲击。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框架构件的框架侧止挡件包括接合结构,该接合结构将框架侧止挡件接合至密封构件的延伸部。根据前述接合结构,第二密封构件可以容易地定位在相对于框架构件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密封构件相对于与外侧把手一体地安装的框架构件定位,因而框架构件、外侧把手与第二密封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精确地限定。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密封构件的延伸部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该第一缓冲件和该第二缓冲件沿着外侧把手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通过连接件彼此连接。接合结构由框架侧止挡件的两个接合突出部构成,接合突出部彼此间隔开,同时在接合突出部之间具有接合凹槽,接合凹槽与连接件接合,接合突出部被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延伸部的连接件与接合凹槽接合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接合突出部和第二接合突出部防止延伸部沿车辆向前-向后方向(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的延伸方向)和沿车辆向外-向内方向(连接件的延伸方向)移动,因而可以防止延伸部从接合凹槽释放。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接合突出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加强肋部,加强肋部从接收响应于外侧把手绕把手轴部至全行程位置的枢转而产生的冲击的部分延伸,加强肋部从该部分沿着冲击的作用方向延伸。根据该加强肋部,由于由第一接合突起部和第二接合突起部构成的框架侧止挡件不必扩大尺寸以用于确保期望的强度或刚度,因而防止门把手装置扩大尺寸。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加强肋部包括载荷承受表面,载荷承受表面响应于沿着外侧把手的延伸方向在预定方向上施加至外侧把手的载荷而与接合腿部接触,接合腿部在预定方向上被偏压,载荷承受表面接收从接合腿部施加的载荷。因此,加强肋部118防止外侧把手120沿载荷的作用方向移动。根据该门把手装置,可以防止响应于外侧把手从初始位置至全行程位置的拉动而产生的冲击而不增加部件量。【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前述及附加特征和特性将从以下参照附图所考虑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在外侧门把手设置在初始位置处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为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在外侧门把手设置在全行程位置处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示出的密封构件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了图4中示出的密封构件的延伸部安装至框架构件的状态的视图;图6为示出了图4中示出的密封构件的缓冲件安装至框架构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为从初始位置拉动至全行程位置的外侧把手的移动的说明图;以及图8为示出了修改示例的延伸部的视图,该延伸部修改自图6中示出的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Xl和箭头X2分别示出了车辆的向前方向和车辆的向后方向。箭头Y1、Y2分别示出了车辆的向上方向和车辆的向下方向。箭头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100),包括:框架构件(110),所述框架构件(110)构造成从所述车辆的内侧安装至门外板(11),所述门外板(11)构成车门(10)的外表面;外侧把手(120),所述外侧把手(120)以长形形状形成,所述外侧把手(1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密封构件(140、150),所述密封构件(140、150)由弹性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构件(110)包括框架侧止挡件(115);所述外侧把手(120)包括把手轴部(122),所述把手轴部(122)设置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处的部分处,所述把手轴部(122)作为所述外侧把手(120)的枢转中心,所述外侧把手(120)包括接合腿部(123),所述接合腿部(123)设置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处的部分处,所述接合腿部(123)包括把手侧止挡件(124);所述把手轴部(122)经由形成在所述门外板(11)处的第一开口部(111)安装至所述框架构件(110);所述接合腿部(123)经由形成在所述门外板(11)处的第二开口部(112)安装至所述框架构件(110);所述外侧把手(120)绕所述把手轴部(122)在初始位置与全行程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外侧把手(120)定位在所述全行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把手侧止挡件(124)与所述框架构件(110)的所述框架侧止挡件(115)的接合来防止所述外侧把手(120)在与所述初始位置相反的方向上枢转;所述密封构件(150)包括本体部(150a),所述本体部(150a)构造成设置在所述门外板(11)的所述开口部(112)处,所述本体部(150a)密封所述外侧把手(120)和所述门外板(11),所述密封构件(150)包括延伸部(153、253),所述延伸部(153、253)从所述本体部(150a)延伸至第一区域(110a),所述框架侧止挡件(115)与所述把手侧止挡件(124)在所述第一区域(110a)处面向彼此;所述延伸部(153、253)包括第一缓冲件(154、254);并且所述框架侧止挡件(115)经由所述密封构件(150)的所述延伸部(153、253)的所述第一缓冲件(154、254)来接收响应于所述外侧把手(120)绕所述把手轴部(122)至所述全行程位置的枢转而产生的冲击,所述第一缓冲件(154、254)定位在所述第一区域(110a)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野雅树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