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163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1),其具备一对胎圈部(2)、与胎圈部相连的胎侧部(3)和将胎侧部连结的胎面部(10)。此时,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SW/OD≤0.3的关系。进一步,将从一个第二基准点(Q1)到另一个第二基准点(Q2)为止的沿胎面轮廓(12)的长度设为胎面展开宽度TDW,将连结第二基准点与轮廓中央(cc)的直线和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下降量θ,此时,满足“0.8≤TDW/SW<1”以及“1.5°≤θ≤4.5°”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燃料经济性提高了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提高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HV)和电动汽车(EV)等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而提出了降低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进一步要求对于汽车的高燃料经济性化的贡献度更高的充气轮胎。作为降低充气轮胎的滚动阻力的方法,已知通过使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变窄而减小其前面投影面积(指的是从充气轮胎的滚动方向观察时的投影面积)从而使轮胎周边的空气阻力降低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3577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方法中,伴随着充气轮胎的总宽度变窄,接地宽度也变窄,所以为了维持一定的负载能力就需要增大外径(OD)。因此,充气轮胎的接地长度变得比较长。如果充气轮胎的接地长度变长,则排水性(wet性能)会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接地宽度变窄,横滑力(CF)降低,进而操控稳定性恐会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滚动阻力同时改善因此而恶化了的操控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是具备一对胎圈部、与所述胎圈部相连的胎侧部和将所述胎侧部连结的胎面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SW/OD≤0.3的关系,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胎面部的表面的轮廓线即胎面轮廓,是通过将多个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相连而形成的,该多个圆弧至少包括: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圆弧;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胎侧部圆弧;和胎肩侧圆弧,其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相连续,紧接着所述胎侧部圆弧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中,将一个所述胎肩侧圆弧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一个第一基准点,将经过所述一个第一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胎面轮廓的直线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一个第二基准点,将另一个所述胎肩侧圆弧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另一个第一基准点,将经过所述另一个第一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胎面轮廓的直线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另一个第二基准点,将从所述一个第二基准点到所述另一个第二基准点为止的沿所述胎面轮廓的长度设为胎面展开宽度TDW,将轮胎赤道面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轮廓中央,将连结所述第二基准点与所述轮廓中央的直线和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下降量θ,此时,满足0.8≤TDW/SW<1以及1.5°≤θ≤4.5°的关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降低滚动阻力同时改善因此而恶化了的操控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以下,根据附图和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记载,能够更为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剖视图。图2是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胎肩侧圆弧以及胎侧部圆弧的边界附近的放大图。图4是与图2类似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子午截面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接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个充气轮胎1的子午剖视图。在这里,所谓充气轮胎的子午截面形状指的是在与轮胎赤道面CL垂直的平面上显现的充气轮胎的截面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轮胎径向指的是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AX正交的方向,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AX的方向一侧,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从旋转轴AX离开的方向一侧。另外,所谓轮胎周向指的是以所述旋转轴AX为中心旋转的方向。另外,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指的是与所述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指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CL的方向一侧,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轮胎赤道面CL离开的方向一侧。所谓轮胎赤道面CL是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AX正交并且经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在轮胎子午截面中,具有一对胎圈部2、与胎圈部相连的胎侧部3和将胎侧部彼此连结的胎面部10。进一步,参照图1,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与以往的充气轮胎同样地,具备:在胎圈部2彼此之间经由胎侧部3以及胎面部10而架设的胎体层20;和在胎面部10位于胎体层20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30。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形成为,其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SW/OD≤0.3···<1>的关系。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总宽度SW是将充气轮胎1组装于轮辋并为了规定充气轮胎1的尺寸而按230(kPa)(任意设定的内压)填充了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的、包含胎侧上的设计的胎侧彼此之间的间隔,外径OD为此时的轮胎的外径。此外,如上所述,230(kPa)这一内压是为了规定总宽度SW和外径OD等充气轮胎的尺寸而选择的,本说明书所记载的轮胎寸法所涉及的参数全部是在内压230(kPa)且无负载状态下规定的。但是,请注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如果是填充有通常所使用的范围的内压的轮胎,就会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填充有230(kPa)的内压不是为了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必需的。在这里,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轮辋是下述轮辋:具有适于充气轮胎1内径的轮辋直径,并且依据ISO4000-1:2001而具有最接近轮胎名义截面宽度Sn与根据组装于轮辋的轮胎的偏平比根据表1的对应表所确定的系数K1之积所求出的值(Rm=K1×Sn)的、表2所示的与规定轮辋宽度Rm(mm)相对应的轮辋名义宽度。(表1)扁平比K120-250.9230-400.90450.8550-550.8060-700.7575-950.70(表2)轮胎名义宽度Rm(mm)376.23.588.94101.64.5114.351275.5139.76152.46.5165.17177.87.5190.58203.28.5215.99228.69.5241.310254图2是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放大图。此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构成为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对称,所以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仅对在图面上位于轮胎赤道面CL右侧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图2中示出了胎面轮廓12,该胎面轮廓12由该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10的外表面形成,并且在子午截面中显现为轮廓线。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中,该胎面轮廓12是通过将下述圆弧相连而形成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央部圆弧12c;位于胎面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胎侧部圆弧12si;和胎肩侧圆弧12sh,其与胎侧部圆弧12si相连续,紧接着所述胎侧部圆弧12si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但是,也可以在中央部圆弧12c与胎肩侧圆弧12sh之间进一步追加配置成将中央部圆弧12c与胎肩侧圆弧12sh相连的1个或多个其他圆弧,从而形成胎面轮廓12。图3是图2内、胎肩侧圆弧12sh与胎侧部圆弧12si的边界附近的放大图。图3(a)是关于一侧(指图2的右侧)的放大图,图3(b)是另一侧(指图2的左侧)的放大图。在图3中,省略了胎面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在这里,中央部圆弧12c、胎肩侧圆弧12sh以及胎侧部圆弧12si的曲率半径分别定义为R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是具备一对胎圈部、与所述胎圈部相连的胎侧部和将所述胎侧部连结的胎面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SW/OD≤0.3的关系,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胎面部的表面的轮廓线即胎面轮廓,是通过将多个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相连而形成的,该多个圆弧至少包括: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圆弧;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胎侧部圆弧;和胎肩侧圆弧,其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相连续,紧接着所述胎侧部圆弧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中,将一个所述胎肩侧圆弧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一个第一基准点,将经过所述一个第一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胎面轮廓的直线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一个第二基准点,将另一个所述胎肩侧圆弧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另一个第一基准点,将经过所述另一个第一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胎面轮廓的直线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另一个第二基准点,将从所述一个第二基准点到所述另一个第二基准点为止的沿所述胎面轮廓的长度设为胎面展开宽度TDW,将轮胎赤道面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轮廓中央,将连结所述第二基准点与所述轮廓中央的直线和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下降量θ,此时,满足0.8≤TDW/SW<1以及1.5°≤θ≤4.5°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05 JP PCT/JP2013/0605421.一种充气轮胎,是具备一对胎圈部、与所述胎圈部相连的胎侧部和将所述胎侧部连结的胎面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总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满足SW/OD≤0.3的关系,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胎面部的表面的轮廓线即胎面轮廓,是通过将多个具有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相连而形成的,该多个圆弧至少包括: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部圆弧;位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胎侧部圆弧;和胎肩侧圆弧,其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相连续,紧接着所述胎侧部圆弧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中,将一个所述胎肩侧圆弧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一个第一基准点,将经过所述一个第一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胎面轮廓的直线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一个第二基准点,将另一个所述胎肩侧圆弧的延长线与所述胎侧部圆弧的延长线的交点设为另一个第一基准点,将经过所述另一个第一基准点并垂直于所述胎面轮廓的直线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另一个第二基准点,将从所述一个第二基准点到所述另一个第二基准点为止的沿所述胎面轮廓的长度设为胎面展开宽度TDW,将轮胎赤道面与所述胎面轮廓的交点设为轮廓中央,将连结所述第二基准点与所述轮廓中央的直线和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设为下降量θ,此时,满足0.85<TDW/SW<1以及1.5°≤θ≤4.5°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央部圆弧的曲率半径设为Rc,将所述胎肩侧圆弧的曲率半径设为Rsh,所述胎面部形成为,满足5≤Rc/Rsh≤15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将中央部圆弧长度即从所述轮廓中央到所述胎肩侧圆弧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端为止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祐二久保田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