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108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车轮轮箍组件,公开了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包括一上端面作为踏板的车身、设置于车身两端且与设置于车身内部的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环形轮毂、设置于所述环形轮毂的外侧的轮胎以及设置于环形轮毂内侧的支架组件;其中,在所述环形轮毂的径向截面上,所述轮胎、环形轮毂以及支架组件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环形轮毂至少包括一将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轮胎的传动面以及轮胎卡合面;所述轮胎卡合面用于固定轮胎;所述支架组件与车身固定连接,用于防止环形轮毂在转动过程中的侧向偏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简化了车轮结构,需要的工艺步骤也更为简化,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车轮轮箍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此外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机构得到的平衡车产品,给产品的特点是,可以设置一个具有较长的长度的手柄。
技术介绍
平衡车,又称为思维车,具有能够自行调整车辆自身姿态并能够自动判断操作者意图前进、后退或者转弯。通常而言,平衡车有一个较长的手柄,用于操作者手持,这样可以降低操作者不习惯脱手操作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由于平衡车的高度较高,大致与一个成年人的身高相当,而车轮只有两个,因此较容易发生侧向的压力,令轮箍的一侧压力异常增大,稳定性不佳。由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全新的空心轮箍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轮箍稳定性不好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及平衡车,能够提高整个轮箍的稳定性,并具有更为简化的结构,在工艺制造方面,也更为简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通常用于具有较长的车柄的平衡车,但车柄的长度也可以进行缩短,在本申请记载的权利要求项下,车柄的长度并不会影响技术方案的应用以及技术效果的实现,具体而言,包括一上端面作为踏板的车身、设置于车身两端且与设置于车身内部的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环形轮毂、设置于所述环形轮毂的外侧的轮胎以及设置于环形轮毂内侧的支架组件;其中,在所述环形轮毂的径向截面上,所述轮胎、环形轮毂以及支架组件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环形轮毂至少包括一将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轮胎的传动面以及轮胎卡合面;所述轮胎卡合面用于固定轮胎;所述支架组件与车身固定连接,用于防止环形轮毂在转动过程中的侧向偏移。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轮毂在其周向延伸方向上,沿着轮胎的曲面分别朝向环形轮毂的两侧延伸形成支撑部。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至少包括一竖直壁,所述竖直壁沿着所述环形轮毂的径向方向延伸;竖直臂的朝向驱动组件的一端为环形轮毂的传动面。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环形轮毂两侧的竖直壁的内侧侧面以及支撑部的朝向轮胎的端面形成所述轮胎卡合面。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形轮毂的内侧环面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环形轮毂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凸轨;所述凸轨的一侧或者两侧为传动面。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沿着所述环形轮毂的周向方向延伸并覆盖环形轮毂的内侧环面;支架组件向所述环形轮毂的两侧延伸形成左、右支撑架并完全覆盖环形轮毂。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左、右支撑架之间的沿着环形轮毂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左、右支撑架的延伸方向的反向延伸。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沿着所述环形轮毂的周向方向延伸并覆盖环形轮毂的内侧环面;支架组件向所述环形轮毂的两侧延伸形成左、右支撑架并完全覆盖环形轮毂;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左、右支撑架之间的沿着环形轮毂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左、右支撑架的延伸方向的反向延伸;所述凸起部的底部紧贴所述凸轨的顶部。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与车身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传动面与所述驱动组件相接触的位置。此外,还包括一种根据上述的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制得的平衡车。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轮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尤其在平衡车安装有一个较长的手柄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防止环形轮毂承受过大的侧向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其行事稳定性的作用。轮轨与高速电机齿轮传动形成了一个有较大减速比的一级减速器,高速电机响应速度快,容易控制,不会轻易摔人;空心轮毂重量轻便携性好;把头上有仪表显示,可以随时显示车辆状态,及行驶情况。进一步地,通过设计了独特的三角形机构的环形轮毂,提高了环形轮毂的结构强度。此外,支架组件的凸起部可以起到强化结构强度和简化制作工艺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有空心轮箍传动机构的平衡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如图1-4所示,通常用于具有较长的车柄的平衡车,或者是具有类似结构的车辆,由于此类车辆的车轮较大,且拥有一个较长的手柄,因此车轮容易产生偏斜,影响传动效率。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包括一上端面101作为踏板的车身100、设置于车身100两端且与设置于车身100内部的驱动组件102传动连接的环形轮毂200、设置于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外侧的轮胎300以及设置于环形轮毂200内侧的支架组件。上端面是由车身100的上盖组成,其与车身100的下壳之间形成可以容纳驱动组件102的空腔。驱动组件102包括电机和电池,但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能源驱动的装置。轮胎300可以是实心,也可以是充气空心轮胎,其他形式的轮胎亦可。其中,在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径向截面上,所述轮胎300、环形轮毂200以及支架组件400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环形轮毂200至少包括一将驱动组件102的动力传递至轮胎300的传动面201以及轮胎卡合面202;所述轮胎卡合面202用于固定轮胎300。作为可选的方案,驱动组件102通过传动齿轮和设置在传动面201上的齿条作为传动机构。而在轮胎卡合面202,通过卡合面的摩擦作用固定轮胎,可以降低轮胎安装的工艺难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400与车身固定连接,用于防止环形轮毂200在转动过程中的侧向偏移。所述环形轮毂200在其周向延伸方向上,沿着轮胎300的曲面分别朝向环形轮毂200的两侧延伸形成支撑部203,支撑部203用于支撑传动面201的动力传递。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203至少包括一竖直壁204,所述竖直壁204沿着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径向方向延伸,竖直壁204在径向方向上列于环形轮毂200的两侧;竖直臂的朝向驱动组件102的一端为环形轮毂200的传动面201,换而言之,竖直壁204由传动面201始,沿着环形轮毂200的径向方向竖直地延伸直至与轮胎300紧贴位置,竖直壁204的靠近传动面201的一端与环形轮毂200的其他部分相连接。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环形轮毂200的除了竖直壁204的其他部分与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端面(101)作为踏板的车身(100)、设置于车身(100)两端且与设置于车身(100)内部的驱动组件(102)传动连接的环形轮毂(200)、设置于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外侧的轮胎(300)以及设置于环形轮毂(200)内侧的支架组件(400);其中,在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径向截面上,所述轮胎(300)、环形轮毂(200)以及支架组件(400)由外到内依次排列;所述环形轮毂(200)至少包括一将驱动组件(102)的动力传递至轮胎(300)的传动面(201)以及轮胎卡合面(202);所述轮胎卡合面(202)用于固定轮胎(300);所述支架组件(400)与车身固定连接,用于防止环形轮毂(200)在转动过程中的侧向偏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端面(101)作为踏板的车身
(100)、设置于车身(100)两端且与设置于车身(100)内部的驱动组件(102)
传动连接的环形轮毂(200)、设置于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外侧的轮胎(300)
以及设置于环形轮毂(200)内侧的支架组件(400);
其中,在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径向截面上,所述轮胎(300)、环形轮毂(200)
以及支架组件(400)由外到内依次排列;
所述环形轮毂(200)至少包括一将驱动组件(102)的动力传递至轮胎(300)
的传动面(201)以及轮胎卡合面(202);
所述轮胎卡合面(202)用于固定轮胎(300);
所述支架组件(400)与车身固定连接,用于防止环形轮毂(200)在转动过程
中的侧向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轮毂(200)
在其周向延伸方向上,沿着轮胎(300)的曲面分别朝向环形轮毂(200)的两
侧延伸形成支撑部(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3)
至少包括一竖直壁(204),所述竖直壁(204)沿着所述环形轮毂(200)的径
向方向延伸;竖直臂的朝向驱动组件(102)的一端为环形轮毂(200)的传动
面(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环形轮毂(200)
两侧的竖直壁(204)的内侧侧面以及支撑部(203)的朝向轮胎(300)的端面
形成所述轮胎卡合面(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轮毂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轮毂(200)
的内侧环面(205)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环形轮毂(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王锋王强雷朝阳施超郭传强朱志全周继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