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1144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9:35
提供一种将胺氧化来制造肟的方法,其包括第1接触工序及第2接触工序,将第2接触工序在第1接触工序中得到的氧化生成物的至少一部分的存在下,与另外的胺、和氧接触从而高效地制造肟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后述的式(II)所示的肟〔以下,有时称作肟化合物(II)。〕的方 法。
技术介绍
肟作为内酰胺的原料、进而合成纤维的原料等而有用。作为制造肟化合物(II)的 方法,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5/009613号中记载了将肼自由基或肼化合物与过渡金属化合 物用作催化剂,利用氧使伯胺氧化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方法由于大量使用高价的催化剂,因而在制造成本的方面未必令人满 意,需要开发能够高效地制造肟化合物(II)的新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大 量使用高价的催化剂、高效的新的肟化合物(II)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gp,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的构成。 (1) -种下述式(II)所示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第1接触工序及 第2接触工序, 第1接触工序:在第1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下述式(I)所示的胺〔以下,有时 称为胺化合物(I)〕与氧化剂接触从而得到氧化生成物的工序,[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烃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 的杂环基(其中,R1及R2不同时为氢原子。),或者 R1及R2-同与R1及R 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3~12 的脂环式烃基。] 第2接触工序:在第1接触工序中得到的氧化生成物的至少一部分的存在下,与另 外的上述式(I)所示的胺、和氧接触,从而得到下述式(II)所示的肟的工序。 (式中,R1及R2分别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2)如上述(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分批式或半分批式进行所述第1接触 工序,以半分批式或连续式进行所述第2接触工序。 (3)如上述⑴或⑵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进一步使选自第2氧化催化剂及所 述第1接触工序中的接触后回收的第1氧化催化剂中的至少1种催化剂存在,进行所述第 2接触工序中的接触。 (4)如上述⑴~⑶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氧化催化剂为层 状硅酸盐。 (5)如上述⑷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层状硅酸盐为蒙脱石类。 (6)如上述(4)或(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层状硅酸盐含有选自氢离子、铵 离子、季铵离子、第4族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第5族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第6族金属元素的阳 离子、锗离子、带正电荷的第4族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带正电荷的第5族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带正电荷的第6族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带正电荷的氧化锗中的至少一种。 (7)如上述⑴~(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接触工序中的氧 化生成物为上述式(II)所示的肟及副产物,所述第2接触工序是使第1接触工序中得到的 副产物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的上述式(I)所示的胺、氧接触从而得到上述式(II)所示的肟 的工序。 (8) -种下述式(III)所示的酰胺〔以下,有时称作酰胺化合物(III)。〕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使利用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上述式(II)所 示的肟发生贝克曼重排反应。 [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烃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 的杂环基(其中,R 1及R2不同时为氢原子。),或者 R1及R2-同与R1所键合的氮原子和R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具有取代基 的碳数为3~12的脂肪族杂环。]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高效地制造肟化合物(II)。【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所述的第1接触工序及第2 接触工序。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第1接触工序,在第1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胺化合物 (I)与氧化剂接触,从而得到氧化生成物。 在上述式(I)、(II)及(III)中,在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 代基的烃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时,R 1及R2不同时为氢原子。在此,"可以具有取代 基的烃基或杂环基中"是指烃基或杂环基中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被取代基取代的 烃基或杂环基。在R 1及R2中,作为烃基,例如可列举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烯基、芳基 等。 作为烷基,优选碳数为1~24的烷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 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 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八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十烷基(icosyl)、 二十烷基(eicosyl)、二十一烷基(henicosyl)、二十一烷基(heneicosyl)、二十二烷基、 -十二烷基、--十四烷基等。 作为烯基,优选碳数为2~24的烯基,例如可列举乙烯基、烯丙基、2 -甲基烯丙 基、异丙烯基、1 一丙烯基、1 一丁烯基、2 -丁烯基、3 -丁烯基、1 一甲基一 1 一丙烯基、1 一 甲基一 2-丙烯基、2 -甲基一 1 一丙烯基、2 -甲基一 2-丙烯基、1 一戊烯基、2 -戊烯基、 3 -戊烯基、4 一戊烯基、1 一甲基一 1 一丁烯基、2 -甲基一 1 一丁烯基、3 -甲基一 1 一丁稀 基、1 一甲基一 2 -丁烯基、2 -甲基一 2 -丁烯基、3 -甲基一 2 -丁烯基、1 一己烯基、2 - 己烯基、3 -己烯基、4 一己烯基、5 -己烯基、1 一甲基一 1 一戊烯基、2 -甲基一 1 一戊稀 基、4 一甲基一 3 -戊烯基、2 -乙基一 1 一丁烯基、2 -庚烯基、2 -辛烯基、2 -壬烯基、2 - 癸烯基、2 -十一烯基、2 -十二烯基、2 -十二烯基、2 -十四烯基、2 -十五烯基、2 -十六 烯基、2 -十七烯基、2 -十八烯基、2 -十九烯基、2 -二十烯基(2-icocenyl)、2 -二十稀 基(2-eicocenyl)、2-二十一烯基(2-henicocenyl)、2-二十一烯基(2-heneicocenyl)、 2 -二十二烯基、2 -二十三烯基、2 -二十四烯基等。 作为炔基,优选碳数为2~24的炔基,例如可列举乙炔基、1 一丙炔基、2 -丙炔 基、1 一丁炔基、2 -丁炔基、3 -丁炔基、1 一甲基一 2 -丙炔基、1 一戊炔基、2 -戊炔基、 3 -戊炔基、4 一戊炔基、1 一甲基一 3 -丁炔基、2 -甲基一 3 -丁炔基、1 一己炔基、2 - 己炔基、3 -己炔基、4 一己炔基、5 -己炔基、2 -庚炔基、2 -辛炔基、2 -壬炔基、2 -癸 炔基、2 -十一炔基、2 -十二炔基、2 -十三炔基、2 -十四炔基、2 -十五炔基、2 -十六炔 基、2 -十七炔基、2 -十八炔基、2 -十九炔基、2 -二十炔基(2-icosynyl)、2 -二十炔基 (2-eicosynyl)、2 -二十一炔基(2-henicosynyl)、2 -二十一炔基(2-heneicosynyl)、2 - 二十二炔基、2 -二十三炔基、2 -二十四炔基等。 作为环烷基,优选碳数为3~8的环烷基,例如可列举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 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 作为环烯基,优选碳数为3~8的环烯基,例如可列举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 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等。 作为芳基,例如可列举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述式(II)所示的肟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第1接触工序及第2接触工序,第1接触工序:在第1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下述式(I)所示的胺与氧化剂接触而得到氧化生成物的工序,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烃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其中,R1及R2不同时为氢原子,或者R1及R2一同与R1及R2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3~12的脂环式烃基,第2接触工序:在第1接触工序中得到的氧化生成物的至少一部分的存在下,与另外的上述式(I)所示的胺、和氧接触,从而得到下述式(II)所示的肟的工序,式中,R1及R2分别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正大菊地悠太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