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5816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20:45
提供一种在确保陆部刚性的情况下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设置有胎面接地面(1),窄槽(9)形成于胎面接地面,所述窄槽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槽深D1小的槽宽(W1),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窄槽(9)的两端开口到陆部的外侧;所述窄槽(9)的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的槽壁面(9c)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空气流入部(10),所述空气流入部(10)开口到所述胎面接地面;所述窄槽(9)的最大深度D1和所述空气流入部(10)的最大深度D2满足5<D1/D2≤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强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轮胎负载转动期间,胎面部发热并且经受高温,这导致诸如热剥离等各种故障。因此,为了降低胎面部的温度,需要降低发热或促进散热。传统地,为了降低胎面部的温度,已采用如下方法:以移除作为热源的胎面橡胶的方式在胎面部形成槽,从而增加胎面部的表面积以便提高散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为了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还已知如下技术:其中,相对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窄槽,设置在与窄槽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小槽,使得干扰窄槽内的空气流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57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03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宽度窄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中,难以在槽内产生空气流动。此外,为了提高降低温度的效果,还必须增加槽的数量。然而,槽的数量增加会导致陆部的刚性下降,使得耐磨耗性和操纵稳定性恶化。因此,提供一种在确保陆部的刚性的情况下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是有益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是有益的,该充气轮胎包括窄槽,所述窄槽形成于胎面接地面,所述窄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并且具有比槽深小的槽宽,所述窄槽在其两端开口到陆部的外侧,开口到所述胎面接地面的空气流入部形成于所述窄槽的槽壁面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槽壁面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充气轮胎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窄槽具有最大深度D1,所述空气流入部具有最大深度D2,所述D1和D2满足:5<D1/D2≤15。这里,“所述窄槽在其两端开口到陆部的外侧”是指窄槽的两端没有在陆部内中断,窄槽与另一个槽或胎面接地面连通。专利技术的效果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陆部的刚性的情况下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效果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1的(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充气轮胎的内部结构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分别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作用的图;图4分别为窄槽内部的风速矢量的图;图5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图6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图7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图8分别为流入部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图1的(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充气轮胎的胎面接地面1包括:一对中央周向槽2,其夹着轮胎赤道面CL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一对侧方周向槽3,其在中央周向槽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中间横向槽4,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与中央周向槽2和侧方周向槽3连通;以及侧方横向槽5,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与侧方周向槽3连通并且朝向胎面接地面端TE延伸。中央周向槽2限定了包括轮胎赤道面CL的中央陆部6。中央周向槽2、侧方周向槽3和中间横向槽4一起限定了花纹块形状的中间陆部7。侧方周向槽3和侧方横向槽5一起限定了花纹块形状的侧方陆部8。这里,通过示例在图中示出胎面花纹,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基于肋的花纹、基于块的花纹或其他任意花纹。中间横向槽4和侧方横向槽5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并且可以具有非恒定宽度。侧方横向槽5不需要与胎面接地面端TE连通。在中央陆部6中,形成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窄槽9。窄槽9在两端9a、9b分别开口到夹着轮胎赤道面CL形成的一对中央周向槽2中的每一方(换言之,窄槽9分别开口到陆部的外侧)。如图1的(b)所示,在A-A截面中,窄槽9分别具有比槽深D1小(窄)的槽宽W1。在示出的示例中,槽宽W1是在轮胎周向上的。此外,窄槽9分别具有开口到胎面接地面1的空气流入部10,空气流入部10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的槽壁面9c中的一方。窄槽9分别具有最大深度D1,空气流入部10具有最大深度D2,其中,D1和D2满足以下条件:5<D1/D2≤15。应当注意的是,通过示例在图中示出窄槽9的配置,例如,窄槽9可以以相对于轮胎周向的任意角度θ(0<θ≤90°)倾斜,多个窄槽9可以不形成为彼此平行的。此外,在示出的示例中,窄槽9分别在其两端9a、9b开口到一对中央周向槽2的每一方,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窄槽可以形成于花纹块形状的中间陆部7,使得窄槽的两端分别开口到中央周向槽2和侧方周向槽3。例如,窄槽也可以形成于花纹块形状的侧方陆部8,使得窄槽的两端分别开口到侧方周向槽3和胎面接地面端TE。此外,窄槽可以形成于花纹块形状的中间陆部7,使得窄槽的两端分别开口到中央周向槽2和侧方周向槽3。替代仅直线状延伸,窄槽9可以沿着路径屈曲或弯曲。此外,通过示例示出空气流入部10的位置和形状,只要公开的空气流入部10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的槽壁面9c中的至少一者,该空气流入部10可以以任意形状相对于窄槽9的槽壁面9c布置于任意位置。空气流入部10可以在胎面接地面的展开图中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其一组对边平行于窄槽9的槽壁面9c,而另一组对边平行于轮胎周向。除此以外,空气流入部10也可以形成为一组对边平行于窄槽9的槽壁面9c而另一组对边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另一平行四边形。空气流入部10在胎面接地面的展开图中可以是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形状。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充气轮胎的作用。当轮胎转动时,风(空气)在轮胎周围沿与轮胎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风能够进入形成于胎面接地面1的槽中,由此从胎面部散热,降低胎面部的温度。当形成于胎面接地面1的槽宽度较大时,风能够进入槽中但是陆部的刚性下降,导致耐磨耗性和操纵稳定性恶化。另一方面,当形成于胎面接地面1的槽宽度足够小到不影响陆部的刚性时,风不能进入槽中。即,大部分的风没有进入窄槽9,仅有一部分风进入窄槽9。然而,即使已进入窄槽9的风仅通过窄槽9的浅部就从窄槽9排出,而没有到达窄槽9的槽底,因而仅对胎面部的温度降低产生了小的效果。照此,空气流入部10形成于窄槽9的迎风侧的槽壁面9c,即,以形成有空气流入部10的槽壁面9c布置于迎风侧的方式将轮胎安装于车辆而使用,由此使大部分风进入窄槽9并且允许由此进入的风到达槽底附近。同时,已进入窄槽9的风在窄槽9的两端从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窄槽,所述窄槽形成于胎面接地面,所述窄槽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槽深小的槽宽,所述窄槽在其两端开口到陆部的外侧,所述窄槽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的槽壁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空气流入部,所述空气流入部开口到所述胎面接地面,其中,所述窄槽具有最大深度D1,所述空气流入部具有最大深度D2,所述D1和所述D2满足:5<D1/D2≤1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13 JP 2013-050304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窄槽,所述窄槽形成于胎面接地面,所述窄槽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
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槽深小的槽宽,
所述窄槽在其两端开口到陆部的外侧,
所述窄槽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面对的槽壁面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的空
气流入部,所述空气流入部开口到所述胎面接地面,
其中,所述窄槽具有最大深度D1,所述空气流入部具有最大深度D2,
所述D1和所述D2满足:
5<D1/D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在开
口到所述窄槽的槽壁面的槽壁开口端具有最大深度。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裕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