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和生物材料领域,主要涉及新型去细胞瓣膜的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问题,发病率约2.5%。心脏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到2050年,需行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估计将会超过85万。临床上常用的心脏瓣膜替换物多为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但它们均有严重缺陷。机械瓣膜的血流流场紊乱常导致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可能发生与凝血系统有关的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术后需终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生物瓣膜大多为经戊二醛交联的猪心脏瓣膜或牛心包瓣,但因细胞毒性、钙化位点暴露、缺少内皮细胞屏障等,瓣膜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钙化,最终导致瓣膜裂解、衰坏而至功能障碍,使患者约10-15年后面临再次手术的可能,且以上两种瓣膜均无法随患者生长而重构。因此进一步改进或研制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理想瓣膜替代物成为心脏外科医生的追求目标。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一种新颖的瓣膜假体,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将种子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上,并于特定的条件下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使之在植入体内替换病变瓣膜后仍然具有生长、重建、修复能力,术后无需抗凝治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采用含有下述组分的原料制成: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己内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良,朱志刚,聂彬恩,丁静丽,陈佳,徐建军,易应萍,董啸,唐燕华,杨威,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