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底阀座及汽车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4721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底阀座及汽车减振器,包括底阀座、底阀杆、底盖、工作缸和贮液筒,所述底盖固定在贮液筒内底部,底阀座置于贮液筒内与底盖配合,底阀座中心孔配合底阀杆,工作缸安装在底阀座端面上,所述底阀座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所述凸缘布置在与底阀座中心孔同心的同一个圆周上,所述底阀座上的凸缘端部与贮液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0.8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小了底阀座在装配过程中的磕碰、啃伤的机会,增大了装配后底阀座与底盖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底阀座与底盖的接触应力,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减少减振器的售后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用底阀座及汽车减振器。
技术介绍
在车用减振器的设计过程中,底阀座的功能为:1.作为底阀分总成的基础件与底阀杆配合形成底阀分总成;2.与工作缸配合定位并支撑工作缸;3.与底盖配合,对减振器的内阻尼器进行轴向限位及径向定位。底阀座作为减振器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外观要求不得有任何破损、裂纹、磕碰等缺陷。在减振器的装配过程中,最易发生底阀座磕碰、破损的工序为工作缸分总成放入贮液筒的工序。在该工序中,贮液筒为垂直放置,以手工方式将工作缸从贮液筒口部放入,由于贮液筒的内径与工作缸外径间隙较大(一般单边间隙为3mm),工作缸在放入贮液筒的过程中径向未进行定位,导致工作缸易向贮液筒内径一边倾斜。当手松开后,工作缸分总成以自由落体方式下落,下落至贮液筒底部时,底阀座无法准确与底盖接触配合。当底阀座个别爪与底盖瞬间接触时,局部所受冲击力增大,造成底阀座爪部、底盖局部磕碰、啃伤等缺陷,甚至出现底阀座爪部断裂现象。缺陷的零部件装配后,底阀座与底盖为局部接触,后续加工后增大局部接触应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振器受交变载荷影响,在交变应力影响下,底阀座与底盖局部接触处易出现微松动现象,致使出现异响故障。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底阀座及汽车减振器,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底阀座,包括底阀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沿底阀座本体外壁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进一步,所述凸缘布置在以底阀座本体中心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进一步,所述凸缘的端部为与上述圆周匹配的圆弧面。一种具有上述底阀座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底阀座、底阀杆、底盖、工作缸和贮液筒,所述底盖固定在贮液筒内底部,底阀座置于贮液筒内与底盖配合,底阀座中心孔配合底阀杆,工作缸安装在底阀座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座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所述凸缘布置在与底阀座中心孔同心的同一个圆周上,所述底阀座上的凸缘端部与贮液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0.8_。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小了底阀座在装配过程中的磕碰、啃伤的机会,增大了装配后底阀座与底盖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底阀座与底盖的接触应力,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减少减振器的售后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底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底阀座,包括底阀座本体1,沿底阀座本体I外壁周向均匀布置四个凸缘2。所述凸缘2布置在以底阀座本体中心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且所述凸缘2的端部为与上述圆周匹配的圆弧面。参见图1,一种具有上述底阀座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底阀座101、底阀杆102、底盖103、工作缸104和贮液筒105,所述底盖103固定在贮液筒105内底部,底阀座101置于贮液筒105内与底盖103配合,底阀座中心孔配合底阀杆102,工作缸104安装在底阀座101端面上,所述底阀座101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四个凸缘2,所述凸缘2布置在与底阀座中心孔同心的同一个圆周上,且凸缘2的端部为与该圆周匹配的圆弧面。所述底阀座101上的凸缘2端部与贮液筒105内壁之间的间隙A为0.5?0.8mm。这种底阀座结构可以避免在放入贮液筒时出现磕碰、啃伤等缺陷以及底阀座101与底盖103出现局部接触现象。上述底阀座101外径尺寸与贮液筒105内径尺寸间隙A为0.5?0.8mm,因此减小了底阀座101外壁与贮液筒105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底阀座101上的几个爪同时与底盖接触,增大其接触面积,减少底阀座101与底盖103接触应力,减少减振器在高强度、交变载荷使用过程中底阀座101与底盖103接触面变形,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底阀座,包括底阀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沿底阀座本体外壁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底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布置在以底阀座本体中心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底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的端部为与上述圆周匹配的圆弧面。4.一种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底阀座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底阀座、底阀杆、底盖、工作缸和贮液筒,所述底盖固定在贮液筒内底部,底阀座置于贮液筒内与底盖配合,底阀座中心孔配合底阀杆,工作缸安装在底阀座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座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所述凸缘布置在与底阀座中心孔同心的同一个圆周上,所述底阀座上的凸缘端部与贮液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0.8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底阀座及汽车减振器,包括底阀座、底阀杆、底盖、工作缸和贮液筒,所述底盖固定在贮液筒内底部,底阀座置于贮液筒内与底盖配合,底阀座中心孔配合底阀杆,工作缸安装在底阀座端面上,所述底阀座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所述凸缘布置在与底阀座中心孔同心的同一个圆周上,所述底阀座上的凸缘端部与贮液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0.8mm。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小了底阀座在装配过程中的磕碰、啃伤的机会,增大了装配后底阀座与底盖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底阀座与底盖的接触应力,提高了减振器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减少减振器的售后故障率。【IPC分类】F16F9/34【公开号】CN204677671【申请号】CN201520167753【专利技术人】曾德富, 邹卫东, 梁宏 【申请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底阀座,包括底阀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沿底阀座本体外壁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富邹卫东梁宏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