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54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护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船舶护桨装置类。在此以前人们采用设置普通导管或前置导管的方法来提高推进效率,但导管吸入的水中各种沉浮杂物进入螺旋桨盘面处造成损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损桨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导管和螺旋桨前方、导管内侧安装的导流鳍3~20片组成,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可视情况在桨叶外安装环状物,安装透水环,固接桨叶的圆环等。(*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船舶护桨装置类。对肥大型船舶或螺旋桨的负荷较高,功率系数Bp较大的船舶,为获得较好的推进性能,通常使用导管——包括普通导管和前置导管。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A)B63H昭59-73392所述水流通过框架构件及前置导管至桨盘面处时,水流流速均匀,且导管能产生推力,能防止舭涡发生,从而提高了推进效率。但当船舶使用前置导管时,航道里沉入水底的比重较小、体积较大的沉木、片石及浮冰等易被吸入导管而进入螺旋桨盘面,从而损坏桨叶;当遇有不易吸入的障碍物时,船舶压在障碍物上通过后,一旦船尾因无障碍物的支承而下沉或障碍物脱离船体的下压而翘起,线速度甚高的桨叶就会撞击到这类障碍物上而导致损坏;若障碍物在河床侧面,船舶在此转弯,或船舶摆脱搁浅状态,或船舶后退,均有因桨叶撞击障碍而受损的现象发生。而在使用普通导管时,因导管内壁与桨叶间被小石块卡住、被冰块、沉木卡住而损桨的情况亦屡有发生。在民间多有用提高安全系数、加厚桨叶、选用高强度材料等提高桨叶强度来减少损桨的办法。但上述方法一则会降低桨的推进性能,同时遇障碍物时,易使尾轴、尾轴套、齿轮、主机等受损。故而在此之前没有一个较完满的解决损桨问题的方法。同时,由于导管不能限制通过螺旋桨盘面的水流沿桨旋转方向流动而引起能量损失。本技术为一护桨装置。设置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船舶使用导管或前置导管的时候,在不影响推进性能的情况下,避免导管吸入的水中各种沉浮杂物对桨叶造成损伤。本技术包括导管〔6〕(普通导管或前置导管),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螺旋桨前方,导管内侧安装的导流鳍〔3〕3~20片。由于导流鳍的阻挡,防止了较大障碍物被吸入导管后再进入桨盘面,提高导管的强度,从而达到护桨的目的。同时,由于导管能减轻主机负荷,而导流鳍则相反,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小了主机负荷变化的幅度,对于无导管,无导流鳍的现役船舶加装本装置,则比只加装导管或只加装导流鳍,更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往往能省却因负荷改变而改变桨的螺距或改变减速比的麻烦。当导管为前置导管时,为了护桨效果更好,除在导管内侧安装整流鳍外,还在螺旋桨外围安装60°~270°的固定环状物〔11〕,环状物与螺旋桨叶梢间留有间隙,不防碍螺旋桨的运动,环状物沿船长方向的长度为0.04~0.4倍螺旋桨直径。该环状物可与船体或尾框架直接连接,也可通过连接板连接,还可与前置导管连为一体,亦可分别独立。当连为一体时,可在桨前方的连接处开孔、开槽。这样,船体无论后退或转弯,桨与障碍物能被环状物隔开。从前方来的障碍物因导流鳍和导管的联合作用,使得能进入桨盘面的尺度甚小,还可在叶梢外围的环状物开口处〔12〕被抛出。另外,此环状物尚有抑制水流法向流动的功能。如图1所示,还可在桨叶与导流鳍之间、导管内侧、设置透水环〔2〕,它是与导管内侧固接、薄壁多孔的环,它的内径小于螺旋桨直径,它的孔径小于桨叶梢与导管内壁的距离,如为前置导管时,孔径小于桨叶梢与叶梢外围环状物内壁的距离。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小石块等小尺度硬物进入桨叶梢与邻壁之间卡住桨叶进而造成损桨,且水流能较顺畅地通过。当螺旋桨叶叶梢由一随桨旋转的其宽度约为桨叶叶梢宽度的0.5~2.0倍的园环〔1〕连接时,桨叶强度会增加,同时园环可限制叶梢绕流,从而亦能在护桨的同时提高桨的推进性能。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图4是导流鳍不同设置情况的A-A视图,图5是有透水环的实施例,图6是图5的B-B视图,图7是有连接桨叶叶梢园环的实施例,图8为导管为前置导管的实施例,图9为图8的C-C视图。图中代号1——连接桨叶叶梢园环2——透水环3——导流鳍4——螺旋桨5——船体6——导管,包括普通导管和前置导管7——尾框架8——舵9——舵附廻旋体状整流装置10——舵附鳍状整流装置11——叶梢外围环状物12——叶梢外围环状物开口处权利要求1.护桨装置,包括导管,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螺旋桨前方、导管内侧安装的导流鳍3~20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为前置导管〔6〕,螺旋桨〔4〕叶梢外围安装有60°~270°的环状物〔11〕,环状物与叶梢间留有能使螺旋桨运动自如的间隙,环状物长度为0.04~0.4倍螺旋桨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管内侧、导流鳍与桨叶之间设置薄壁多孔的透水环〔2〕,透水环内径小于螺旋桨的直径,孔径小于桨叶叶梢与导管内侧之距或叶梢与环状物之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桨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桨〔4〕叶梢由一与桨叶固接随桨叶旋转的园环〔1〕连接。园环的宽度约为桨叶叶梢宽度的0.5~2.0倍。专利摘要本技术属船舶护桨装置类。在此以前人们采用设置普通导管或前置导管的方法来提高推进效率,但导管吸入的水中各种沉浮杂物进入螺旋桨盘面处造成损桨,本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损桨问题。本技术由导管和螺旋桨前方、导管内侧安装的导流鳍3~20片组成,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可视情况在桨叶外安装环状物,安装透水环,固接桨叶的圆环等。文档编号B63H5/00GK2038890SQ8820827公开日1989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8日专利技术者施立人, 郑晓伟, 容宝庆, 龚其福, 王冠矩, 邵奕嘉, 吴照定 申请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护桨装置,包括导管[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螺旋桨前方、导管内侧安装的导流鳍[3]3~20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立人郑晓伟容宝庆龚其福王冠矩邵奕嘉吴照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