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不接触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977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各种材料及结构金属传送带的双向不接触纠偏装置,它由传感器、处理控制器及执行机构组成,传感器由两个上面绕有线包的磁感件组成,两器件相隔一定间距分开布置在一个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内并布置在金属网带之下;处理控制器包括振荡器、整流单元、比较单元、输出放大单元、延迟单元及驱动执行单元;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耐恶劣环境、多种参量可调、分离式安装等诸多优点,也可用于其它非接触传感控制领域。(*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仪表自控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金属传送带的双向不接触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是根据大型饼干生产线昂贵的金属网带易破损问题而提出的。在饼干生产工艺中,上面载有饼干的金属网带需通过一段行程较长的烘烤炉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由于高温下金属网带变形,加上行程较长,因此网带易碰炉壁,损坏网带;破损后的网带易使饼干落入炉中烧焦后又被铲出,突然见氧,燃烧引起大火,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现有的接触式纠偏装置是在网带碰上接触传感器后才产生纠偏动作,因此有加剧网带损坏的不良效果,而且延迟较大。本技术的目的是以电磁传感纠偏方式改进原接触传感纠偏方式,当金属网带产生偏置时,不接触纠偏传感器便能产生纠偏动作,从而延缓网带损坏期。所述纠偏装置包括传感器、处理控制器及执行机构。传感器为两个磁感器件,其上绕有线包两者相隔一定距离分开布置在一个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内,该传感器置于金属网带之下,两线包上分别有两根引线与远离传感器的处理控制器中的振荡器相联;所述处理控制器由振荡器、整流单元、比较单元、输出放大单元、延迟单元、驱动执行单元组成;传感器中的磁感器件(1)的输出端与处理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相连,处理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5)的输出端与执行机构(10)的输入端相连;传感器中的磁感器件(31)的输出端与处理控制单元(6)的输入端相连,(6)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7)的输入端相连,(7)的输出端与执行机构(10)的输入端相连。在振荡器与地线间接有一距离调整电阻;执行机构(10)上装有一丝杆(12),该丝杆固定在金属网带(3)的横截面上。图3为所述纠偏装置振荡器电路实施例。如图3BG是振荡管,T是振荡回路,其磁芯开口处空间形成交变磁场。当金属物体移近时,感应能被金属吸收形成涡流损耗,从而使振荡回路谐振阻抗降低,输出电压减小,当减小到设定门限值时(或停振),即可认定有金属物存在。如附图说明图1示,当磁感器件(1)检测到信号,(31)无信号时经处理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执行电机不转动;当网带左偏移时,(1)、(31)均无信号,处理控制器控制执行电机向右纠偏,此时,传感器(2)相对向左移动,跟踪网带直至正常位置,电机停转,反之亦然。如前述可知,本技术所述纠偏装置具有反应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抗干挠能力强等优点,不仅可有效地对金属网带进行纠偏,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非接触传感控制领域。以下介绍附图及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磁感器件,(2)为传感器,(3)为金属网带,(10)为执行机构,(12)为丝杆,(31)为另一磁感器件;(1)与(31)两磁感器件间隔距离可调整,借此便可调整纠偏动作精度,但应注意,间距过小会使纠偏执行电机动作频繁,产生振荡。图2为本技术处理控制器原理图。图中(2)为传感器,布置在金属网带下方利用导线与远离现场的处理控制器中的振荡器(4)相连。如此便能克服现场高温环境对处理控制器产生的不利影响;(1)为磁感器件,(31)为另一磁感器件;(4)、(6)为处理控制单元;(5)、(7)为驱动单元;(10)为执行机构,受处理控制单元(4)、(6)的共同控制而使继电器动作,经交流接触器该控制信号加在执行电机上,电机带动丝杆(12)便完成了一个回合的控制过程。距离调整电阻可调整传感器与网带平面间的距离。图3为本技术所述纠偏装置处理控制器中振荡器(4)的一个实施例。它由分离器件构成。三极管BG与磁感器件及阻容器件一起组成一个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为28KHZ。该电路应调整适当的静态工作点,还应特别注意温度对电路的影响。所述纠偏装置由两个磁感器件构成一个传感器,每个磁感器件相应有一套处理控制器。权利要求一种双向不接触纠偏装置,包括传感器、处理控制器及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为两个磁感器件,其上绕有线包且两器件相隔一定距离分开布置在一个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内,该传感器置于金属网带之下,两线包上分别有两根引线与远离传感器的处理控制器中的振荡器相连;所述传感器中的磁感器件(1)的输出端与处理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相连,处理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单元(5)的输出与执行机构(10)的输入端相连;传感器中的磁感器件(31)的输出端与处理控制单元(6)的输入端相连,处理控制单元(6)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7)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单元(7)的输出端与执行机构(10)的输入端相连;在振荡器与地线间接有一距离调整电阻,执行单元上有一丝杆(12),该丝杆固定在金属网带(3)的横截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各种材料及结构金属传送带的双向不接触纠偏装置,它由传感器、处理控制器及执行机构组成,传感器由两个上面绕有线包的磁感件组成,两器件相隔一定间距分开布置在一个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内并布置在金属网带之下;处理控制器包括振荡器、整流单元、比较单元、输出放大单元、延迟单元及驱动执行单元;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耐恶劣环境、多种参量可调、分离式安装等诸多优点,也可用于其它非接触传感控制领域。文档编号B65G15/60GK2168853SQ9223459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卢凌 申请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不接触纠偏装置,包括传感器、处理控制器及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为两个磁感器件,其上绕有线包且两器件相隔一定距离分开布置在一个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壳体内,该传感器置于金属网带之下,两线包上分别有两根引线与远离传感器的处理控制器中的振荡器相连;所述传感器中的磁感器件(1)的输出端与处理控制单元(4)的输入端相连,处理控制单元(4)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单元(5)的输出与执行机构(10)的输入端相连;传感器中的磁感器件(31)的输出端与处理控制单元(6)的输入端相连,处理控制单元(6)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7)的输出端入相连,驱动单元(7)的输出端与执行机构(10)的输入端相连;在振荡器与地线间接有一距离调整电阻,执行单元上有一丝杆(12),该丝杆固定在金属网带(3)的横截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