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环行星式减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53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机械减速机构类.一种螺环行星式减速机构.由输入轴环面蜗杆、有螺环槽之定子、行星轮、销轴及滚套组成的销齿、行星架输出轴等组成的螺环行星式减速机构,其蜗杆有大小两个端面,呈喇叭形,使行星架悬臂为短臂结构,从而解决了因悬臂长带来的受力不良的问题,提高了强度,使结构紧凑,减轻了重量.当行星轮个数在6个和6个以内时,采用筋联结行星架悬臂,使之成为冕形碟状整体式结构为好.该机构可用于各种工况的机械减速传动中.(*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机械减速机构类。由于螺环传动具有传动比大,承载能力高之优点,因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西德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据西德《Konstruktion》(设计)1979年第11期一篇引用了西德1966年2月10日螺环传动专利1301682号文献报导之机构特征是这样的,输入轴上有以喉径为中心的对称环面蜗杆,行星架以滚动轴承支承若干均布的行星轮,行星架为悬臂式;每个行星轮上都有均布的销齿,销齿由销轴与滚套组成,销齿之周节与蜗杆及定子螺环槽之轴向周节相啮合,销齿分别与蜗杆,螺环槽啮合,三者的结构参数根据传递功率及传动比之大小合理配置;行星架一端为输出轴;1983年西德《VDI》4月№7上所载“螺环传动定子齿面的质量控制”文中介绍其结构除行星架改为可拆之筒支梁外,其余亦无大的改变。然上述机构都有一共同弊端,即由于环面蜗杆两端面与喉径对称,使行星架悬臂长,而处于不良的受力状态。鉴于行星架是该机构之关键部件,本技术针对西德《Konstruktion》(设计)1979年第11期报导的机构就上述缺点作了改进。本技术之要点在于环面蜗杆有大小两个端面,使之呈喇叭形,且大端面与喉径之距大于小端面与喉径之距,由此带来行星架悬臂短之效果,使之受力合理,强度提高,整个结构紧凑,重量轻且因其敞开性好,便于加工。当行星轮数在6个及6个以内时,以采用行星架悬臂间以筋相联,使其呈冕形碟状整体式为好,这样可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如行星轮数多于6个,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行星架悬臂加工困难亦增大,则不易做成整体式。该技术可用于各种工况的机械减速传动中。附图1为螺环行星式减速机构,其中1为输入轴环面蜗杆。2为行星轮,3为与输出轴成一体的行星架,4是有螺环槽的定子,5为组成销齿的滚套,6是组成销齿的销轴,A-A为蜗杆喉径所在位置。附图2是输入轴蜗杆(环面蜗杆)。附图3是行星架输出轴,此时行星轮个数为6个,行星架为冕形碟状整体式。附图4是图3的轴向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环行星式减速机构”,其输入轴上有环面蜗杆〔1〕,行星架〔3〕以滚动轴承支承若干均布的行星轮〔2〕,行星架为悬臂式,每个行星轮上都有均布的销齿,销齿由销轴〔6〕与滚套〔5〕组成,销齿之周节与蜗杆及定子〔4〕的螺环槽的轴向周节相吻合,销齿分别与螺环槽吻合,三者的结构参数根据传递功率及传别比之大小合理配置,行星架一端是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在于其蜗杆呈喇叭形,且大端面与喉径之距大于小端面与喉径之距,行星架悬臂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环行星式减速机构”,其输入轴上有环面蜗杆[1],行星架[3]以滚动轴承支承若干均布的行星轮[2],行星架为悬臂式,每个行星轮上都有均布的销齿,销齿由销轴[6]与滚套[5]组成,销齿之周节与蜗杆及定子[4]的螺环槽的轴向周节相吻合,销齿分别与螺环槽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行健陈定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