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198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4:55
一种汽车悬架,包括摆臂总成、副车架及稳定杆总成,所述稳定杆总成包括杆部及位于杆部两侧的端部,所述摆臂总成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稳定杆总成的杆部可转动地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通过偏心调节机构可移动地与所述摆臂总成相连,所述偏心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在所述摆臂总成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所述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摆臂总成上加装偏心调节机构,利用操纵偏心调节结构来达到调整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进而调整稳定杆总成的侧倾角刚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的性能尤其是其乘坐的舒适性及操纵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乘坐的舒适性及操纵的稳定性与汽车悬架各部件的性能参数息息相关,其中主要参数之一就是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在现有汽车悬挂
中,当汽车悬架设计完成之后,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在后期是很难调整的,如果在设计后期想要改变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的大小,就需要通过更换更粗或者更细的稳定杆进行调整。此方法成本较高且极不方便实现。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汽车悬架包括减震器总成11、转向节总成12、摆臂总成13、副车架14、拉杆总成15、稳定杆总成16。减震器总成11 一端固定于车身之上,另一端与转向节总成12相连,转向节总成12远离减震器总成11的一端与摆臂总成13相连,摆臂总成13与副车架14相连。稳定杆总成16包括位于中间段的杆部161及位于两端的端部162,稳定杆总成16的杆部161通过套筒固定于副车架14上,稳定杆总成16的端部162分别通过衬套151与对应的拉杆总成15相连,拉杆总成15远离稳定杆总成16的一端与减震器总成11相连。通过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可知,稳定杆总成16的安装跨距L(即稳定杆总成16与拉杆总成15的安装中心与稳定杆总成16与副车架14的安装中心之间有效距离,也就是说,稳定杆总成16位于其端部安装中心与杆部安装中心之间的部分在水平面上投影后的有效长度)与稳定杆总成16的侧倾角刚度成反比关系,即稳定杆总成16的安装跨距L越大,稳定杆总成16的侧倾角刚度越小,反之,稳定杆总成16的安装跨距L越小,稳定杆总成16的侧倾角刚度就越大。然而现有的汽车悬架结构在安装好之后,稳定杆总成16的安装跨距L即无法调节,从而使稳定杆总成16的倾斜角刚度也无法调节。另外,在现有的稳定杆总成16的装配方式中,拉杆总成15的成本也较高,导致了整个悬架系统的成本较尚O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调整调节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及侧倾角刚度的汽车悬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架,包括摆臂总成、副车架及稳定杆总成,所述稳定杆总成包括杆部及位于杆部两侧的端部,所述摆臂总成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稳定杆总成的杆部可转动地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通过偏心调节机构可移动地与所述摆臂总成相连,所述偏心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在所述摆臂总成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所述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心调节机构包括基座及偏心件,所述基座设于所述摆臂总成上,所述偏心件穿过所述基座且与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相连,所述偏心调节机构通过转动所述偏心件来改变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在所述所述摆臂总成上的相对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悬架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衬套及设于所述衬套上的连接板,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偏心件上,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及螺母与所述稳定杆总成的端部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摆臂总成上,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供所述偏心件穿过的偏心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心孔为腰形孔或椭圆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偏心孔的两侧还各设有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偏心件的转动过程中与所述偏心件的不同部位接触而推动所述偏心件在所述偏心孔内移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偏心件为偏心螺栓,所述偏心螺栓包括头部、螺杆、第一偏心垫片及第二偏心垫片,所述第一偏心垫片为一圆形垫片,所述第一偏心垫片靠近所述偏心螺栓的头部且与所述螺杆连成一体,所述第一偏心垫片的中心偏离所述螺杆的轴线,所述偏心螺栓穿过所述基座后通过所述第二偏心垫片及螺母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及第二偏心垫片的直径等于对应的两个凸起部内侧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偏心垫片上设置有一非圆孔,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偏心螺栓头部的一端具有一与所述非圆孔相配合的非圆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及所述第二偏心垫片上形成有表征所述螺杆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偏心孔中心的偏移距离的若干刻度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偏心垫片及第二偏心垫片上形成有距离所述螺杆轴线最近的近轴端及距离所述螺杆轴线最远的远轴端,当所述远轴端与远离所述稳定杆总成的凸起部接触时,所述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最小,当所述远轴端与靠近所述稳定杆总成的凸起部接触时,所述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最大。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摆臂总成上加装偏心调节机构,利用操纵偏心调节结构来达到调整稳定杆总成的安装跨距,进而调整稳定杆总成侧倾角刚度的目的。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将稳定杆总成与偏心调节机构直接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拉杆总成,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汽车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汽车悬架中偏心调节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汽车悬架中偏心调节机构与稳定杆总成的正向投影示意图。图5为偏心调节机构的基座的结构不意图。图6为偏心调节机构的偏心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偏心调节机构的第二偏心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悬架包括减震器总成20、转向节总成30、摆臂总成40、副车架50、稳定杆总成60、偏心调节机构70及连接件73。其中,稳定杆总成60包括位于稳定杆总成60中部的杆部61及位于杆部61两侧的两个端部62。在本实施例中,稳定杆总成60的杆部61大体上为但不限于直线型,稳定杆总成60的两个端部62相对于稳定杆总成60的杆部61向同一侧(即同时向左侧或同时向右侧)弯折。摆臂总成40的一端与副车架50相连,另一端与转向节总成30相连,转向节总成30远离摆臂总成40的一端与减震器总成20相连,偏心调节机构70固定于摆臂总成40上,稳定杆总成60的杆部61通过衬套可转动地固定于副车架50上,稳定杆总成60的端部62通过连接件73与偏心调节机构70可移动地相连。偏心调节机构70通过调节稳定杆总成60的端部62和连接件73在摆臂总成40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稳定杆总成60的安装跨距L,通过调节稳定杆总成60的安装跨距L来达到调节稳定杆总成60的侧倾角刚度的目的。在本技术中,稳定杆总成60的安装跨距L指稳定杆总成60与偏心调节机构70的安装中心与稳定杆总成60与副车架50的安装中心之间的有效距离,也就是说,安装跨距L等于位于连接件73与偏心调节机构70的安装中心至稳定杆总成60与副车架50的安装中心之间的部分在水平面上投影后的有效长度。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73与偏心调节机构70的安装中心指连接件73上所设的与偏心调节机构70相连的安装孔的中心,稳定杆总成60与副车架50的安装中心指副车架50上所设的用于安装稳定杆总成60的衬套的中心。如图3及图4所示,偏心调节机构70包括基座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悬架,包括摆臂总成(40)、副车架(50)及稳定杆总成(60),所述稳定杆总成(60)包括杆部(61)及位于杆部(61)两侧的端部(62),所述摆臂总成(40)与所述副车架(50)相连,所述稳定杆总成(60)的杆部(61)可转动地与所述副车架(50)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总成(60)的端部(62)通过偏心调节机构(70)可移动地与所述摆臂总成(40)相连,所述偏心调节机构(70)通过调节所述稳定杆总成(60)的端部(62)在所述摆臂总成(40)上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所述稳定杆总成(60)的安装跨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宝李罡王彧谷玉川王更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