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364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包括一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垂直置于底板上的气缸及连接于气缸轴上的第一底板;置于升降组件两边的夹装组件,夹装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两侧的用于夹紧进气歧管的压紧气缸;置于升降组件上方的密封圈用变形组件,变形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一底板上的内仿形件及置于内仿形件外圈的外仿形件,内仿形件与外仿形件之间设有隔空间隙,间隙轮廓与进气歧管密封圈轮廓相同;气缸上升带动第一底板上升,驱动内仿形件上升并置于进气歧管的管道内使密封圈套设于进气歧管管道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新颖,可实现自动对进气歧管的密封圈进行套接,省时省力,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进气歧管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指的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它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为了保证进气歧管的密封性,需要在进气歧管上安装密封圈,但是由于进气歧管上的密封圈为异形,所以一般其安装都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将其按进相应的凹槽内,这样的工作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如果操作不当,或未注意,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手指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 目.0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垂直置于底板上的气缸及连接于气缸轴上的第一底板;置于升降组件两边的夹装组件,所述夹装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两侧的用于夹紧进气歧管的压紧气缸;置于升降组件上方的密封圈用变形组件,所述变形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一底板上的内仿形件及置于内仿形件外圈的外仿形件,所述内仿形件与外仿形件之间设置有隔空间隙,所述间隙轮廓与进气歧管密封圈轮廓相同;所述气缸上升带动第一底板上升,驱动内仿形件上升并置于进气歧管的管道内使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进气歧管管道槽上。优选地,所述内仿形件的截面外轮廓与管道槽内轮廓相当,所述外仿形件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带动外仿形件运动,所述外仿形件为两半式仿形件组成,分别包括与第一移动气缸连接的第一半仿形件和与第二移动气缸连接的第二半仿形件,所述第一、第二半仿形件上均开设有仿形件口,所述第二半仿形件通过连接轴与第二移动气缸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第一半仿形件与第二移动气缸连接。优选地,所述内仿形件的数量与进气歧管的管路数量相当。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上通过弹簧连接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通过螺纹固定有第三底板,所述内仿形件固定于第三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间穿设有连接轴,所述气缸带动第一底板向上运动压缩弹簧,带动第二底板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底板上的内外形件向上运动。优选地,所述夹紧气缸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底板与支架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优选地,所述的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密封圈放置步骤,将待加工的密封圈放置于内仿形件上;步骤二,密封圈变形加工步骤,第二移动气缸工作,带动第二半仿形件向内仿形件移动,第一移动气缸工作,带动第一半仿形件向内仿形件移动,所述第一半仿形件与第二半仿形件将内仿形件上的密封圈压紧成型至所需形状;步骤三、产品夹紧步骤,将待安装密封圈的进气歧管置于两侧的夹紧气缸上,夹紧气缸工作,将进气歧管夹紧,所述进气歧管的管道槽置于内仿形件的正上方;步骤四、密封圈安装步骤,气缸工作,将第一底板沿着穿过第一底板的连接轴压缩弹簧向第二底板方向运动,所述弹簧将第二底板向上推动,带动连接于第二底板上的第三底板向上运动,将套设有密封圈的内仿形件推入进气歧管管道内,所述密封圈被置于进气歧管的管道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新颖,可实现自动对进气歧管的密封圈进行套接,省时省力,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底板1,所述底板I上设置有升降组件,置于升降组件两边的夹装组件,置于升降组件上方的密封圈用变形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垂直置于底板I上的气缸2及连接于所述气缸I的气缸轴上的第一底板3。所述夹装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3两侧的用于夹紧进气歧管(图中未示意)的压紧气缸21 ;所述压紧气缸21通过支架22固定于底板I上。所述变形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一底板3上的内仿形件4及置于内仿形件4外圈的外仿形件(图中未示意)。所述内仿形件4的数量与进气歧管的管路数量相当。所述内仿形件4与外仿形件之间设置有隔空间隙,所述间隙轮廓与进气歧管密封圈轮廓相同。所述外仿形件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带动外仿形件向内仿形件4运动。所述气缸2上升带动第一底板3上升,驱动内仿形件4上升并置于进气歧管的管道内使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进气歧管管道槽上。具体的,所述内仿形件4的截面外轮廓与管道槽内轮廓相当。所述外仿形件为两半式仿形件组成,分别包括与第一移动气缸连接的第一半仿形件5和与第二移动气缸连接的第二半仿形件6,所述第一、第二半仿形件上均开设有仿形件口,仿形件口也采用两半式,及第一仿形件口 51、第二仿形件口 61。两个件口合一形成完整的外仿形件口。当初始状态的密封圈被外仿形件挤压时,会由于外仿形件口将其整形成所需的异形密封圈。为了更好的调整所述第一、第二半仿形件的移动,所述第二半仿形件6通过连接轴7与第二移动气缸连接,所述连接轴7穿过第一半仿形件5与第二移动气缸连接。当密封圈套接于内仿形件4上时,第二移动气缸移动,带动将第二半仿形件6向内仿形件4方向移动,压紧密封圈。第一移动气缸工作,将第一半仿形件5推动将密封圈的另一侧压紧。当然,移动气缸的运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歧管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包括一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垂直置于底板上的气缸及连接于气缸轴上的第一底板;置于升降组件两边的夹装组件,所述夹装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两侧的用于夹紧进气歧管的压紧气缸;置于升降组件上方的密封圈用变形组件,所述变形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一底板上的内仿形件及置于内仿形件外圈的外仿形件,所述内仿形件与外仿形件之间设置有隔空间隙,所述间隙轮廓与进气歧管密封圈轮廓相同;所述气缸上升带动第一底板上升,驱动内仿形件上升并置于进气歧管的管道内使密封圈套设于所述进气歧管管道槽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劳士领汽车配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