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815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该平衡杆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踏步平面上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万向球头、设置在乘客门上的球头端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万向球头与球头端单元之间的平衡杆杆体,所述的乘客门通过球头端单元、平衡杆杆体与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球头端单元包括与乘客门固定连接的L型支架及第二万向球头,并且所述的L型支架通过第二万向球头与所述的平衡杆杆体可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平衡杆的工作原理,更改了平衡杆杆体的安装位置及局部结构,使平衡杆杆体结构既不外露碰擦地面,也能维持乘客门正常工作,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自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涉及一种车门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客车相关的行业标准不断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客车要达到一定的低入口标准。但目前大多数客车都采用外摆乘客门,乘客门的平衡杆都采用外部下置式,这就导致平衡杆离地面的距离较近,而中国的路况又复杂多样,良莠不齐,经常会出现平衡杆球头碰擦地面的现象,从而造成球头和平衡杆损坏,影响客车的正常运营,带来经济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部分生产厂家也设计了车内上置式平衡杆。但在不断追求低重心、高抗侧翻能力的行业标准下,采用车内上置式平衡杆又会迫使车身不断降低,使得车内高度不断降低,这又会导致乘客头部经常碰擦平衡杆的现象,因此,车内上置式平衡杆的使用条件受限,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实用的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该平衡杆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踏步平面上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万向球头、设置在乘客门上的球头端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万向球头与球头端单元之间的平衡杆杆体,所述的乘客门通过球头端单元、平衡杆杆体与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球头端单元包括与乘客门固定连接的L型支架及第二万向球头,并且所述的L型支架通过第二万向球头与所述的平衡杆杆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万向球头的顶部与L型支架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二万向球头还设有内螺纹。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还设有内螺纹。所述的平衡杆杆体两端分别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分别与第一万向球头、第二万向球头螺纹连接。所述的平衡杆杆体为弯曲杆体。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及第二万向球头结构,能适应各种门泵的升降平移轨迹。所述的平衡杆杆体两端的外螺纹结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装配状况,调节平衡杆杆体旋转半径,适应各种工况。工作时,在门泵的作用下,乘客门下降,乘客门通过L型支架带动第二万向球头转动,同时,通过平衡杆杆体带动底座上的第一万向球头转动,完成平衡乘客门下降的工作;当门泵转动乘客门外摆时,L型支架带动万向球头,通过平衡杆杆体,以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万向球头为圆心,并以第一万向球头与第二万向球头的中心连线为半径,作圆周运动,完成稳定乘客门平顺开启的工作。本技术采用了平衡杆的工作原理,更改了平衡杆杆体的安装位置及局部结构,使平衡杆杆体结构既不外露碰擦地面,也能维持乘客门正常工作,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自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车身设计平衡杆杆体的弯曲结构,使其藏匿在门泵罩体下方,避让出乘客上下车的踏步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I)适用性好:平衡杆杆体两端采用的万向球头,结构灵活可靠,平衡杆杆体的形状尺寸可调或可二次设计,适用于各种车型各种踏步状况;2)耐用性好:车内安装,避免万向球头结构被恶劣路面损坏,对客车零部件使用寿命有提升作用;3)加工性好:结构简单,材料常规,适合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4)维修性好:维修时无须地下作业,直观;5)对整车贡献度高:为整车通过性、可靠性、稳定性、舒适性设计做铺垫贡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乘客门工作轨迹俯视图;图中标记说明:I一底座、2—第一万向球头、3—平衡杆杆体、4一乘客门、5— L型支架、6—第二万向球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该平衡杆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踏步平面上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I上的第一万向球头2、设置在乘客门4上的球头端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万向球头2与球头端单元之间的平衡杆杆体3,乘客门4通过球头端单元、平衡杆杆体3与第一万向球头2可转动连接。其中,球头端单元包括与乘客门4固定连接的L型支架5及第二万向球头6,并且L型支架5通过第二万向球头6与平衡杆杆体3可转动连接。第二万向球头6的顶部与L型支架5固定连接,并且第二万向球头6还设有内螺纹。第一万向球头2的底部与底座I固定连接,并且第一万向球头2还设有内螺纹。平衡杆杆体3两端分别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分别与第一万向球头2、第二万向球头6螺纹连接。平衡杆杆体3为弯曲杆体。第一万向球头2及第二万向球头6结构,能适应各种门泵的升降平移轨迹。平衡杆杆体3两端的外螺纹结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装配状况,调节平衡杆杆体3旋转半径,适应各种工况。如图2所示,工作时,在门泵的作用下,乘客门4下降,乘客门4通过L型支架5带动第二万向球头6转动,同时,通过平衡杆杆体3带动底座I上的第一万向球头2转动,完成平衡乘客门4下降的工作;当门泵转动乘客门4外摆时,L型支架5带动第二万向球头6,通过平衡杆杆体3,以设置在底座I上的第一万向球头2为圆心,并以第一万向球头2与第二万向球头6的中心连线为半径,作圆周运动,完成稳定乘客门4平顺开启的工作。【主权项】1.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衡杆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踏步平面上的底座(I)、设置在底座(I)上的第一万向球头(2)、设置在乘客门(4)上的球头端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万向球头(2)与球头端单元之间的平衡杆杆体(3),所述的乘客门(4)通过球头端单元、平衡杆杆体(3)与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2)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头端单元包括与乘客门(4)固定连接的L型支架(5)及第二万向球头(6),并且所述的L型支架(5)通过第二万向球头(6)与所述的平衡杆杆体(3)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万向球头(6)的顶部与L型支架(5)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二万向球头(6)还设有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⑵的底部与底座⑴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⑵还设有内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杆杆体(3)两端分别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分别与第一万向球头(2)、第二万向球头(6)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杆杆体(3)为弯曲杆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该平衡杆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踏步平面上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万向球头、设置在乘客门上的球头端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万向球头与球头端单元之间的平衡杆杆体,所述的乘客门通过球头端单元、平衡杆杆体与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球头端单元包括与乘客门固定连接的L型支架及第二万向球头,并且所述的L型支架通过第二万向球头与所述的平衡杆杆体可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平衡杆的工作原理,更改了平衡杆杆体的安装位置及局部结构,使平衡杆杆体结构既不外露碰擦地面,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客车内置外摆乘客门的平衡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衡杆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踏步平面上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万向球头(2)、设置在乘客门(4)上的球头端单元以及设置在第一万向球头(2)与球头端单元之间的平衡杆杆体(3),所述的乘客门(4)通过球头端单元、平衡杆杆体(3)与所述的第一万向球头(2)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张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