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文专利>正文

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659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其是由二槽轮、弹簧及一皮带所构成。二组槽轮分别装设于自行车脚踏间的叉管及后叉处,并以皮带联结传动,通过踩踏脚踏带动前方的槽轮联动后方槽轮及后轮转动,由于踩踏施力大小的不同配合弹簧的弹力,可使槽轮的活动轮移位,以调整两组槽轮工作直径大小的变化,形成自动变速的作用,使自行车的传动、变速结构简化,操作更加简易。(*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现有的自行车皆以齿盘及链条作为传动机构,变速装置是在后轮壳上装有多个不同的齿轮(直径、齿数不同)(如附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构成一齿轮组(A),而后以链条(B)联结脚踏(C)间的齿盘(D),令齿盘(D)旋转使动力带动后叉处的齿轮组(A)中的齿轮旋转,同时带动后轮转动。若遇慢速行驶则将链条(B)配合于齿轮组(A)中直径最大的齿轮,反之则配合直径较小的齿轮,配合大齿轮需用较长的链条,配合小齿轮则需用较短的链条,故需设有一小拉压齿轮(E)将链条(B)移置于各不同大小的齿轮,并调整链条(B)的长度和松紧。这种以齿盘、链条及齿轮组等机构组成的传动变速结构,其组成的元件繁多,链条移位变速动作复杂,故极易出故障,且其需依行驶速度操作变速,增加骑乘者的不便。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藉由槽轮、皮带及弹簧等元件取代现有的自行车复杂的传动变速装置,使自行车变速装置结构大为简化,且利用槽轮间工作直径的变化,自动实现变速动作,依行驶路况提供一最适当的速度,省略手动变速的操作,便利于骑乘者。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其包括有二槽轮,每一槽轮是由一固定轮及一活动轮所组成,其中固定轮的内侧呈一圆锥面并设有辐射状间隔的槽孔,中央为一圆孔,圆孔外围设有凸销;活动轮的内侧也呈圆锥面,设置有与固定轮槽孔相交错的槽孔,中央为一圆孔,圆孔外围有与固定轮凸销相对的小圆孔;一皮带,成一断面V型的皮带;二弹簧,其中一弹簧略大;上述的一槽轮是以轴贯穿较大的弹簧、槽轮的活动轮、固定轮中央的圆孔而固定于自行车叉管上的两脚踏间,另一槽轮也以轴贯穿弹簧、槽轮的活动轮、固定轮中央的圆孔而固定于自行车两后叉间,通过设置在所述二槽轮的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的皮带联结该二槽轮,将脚踏带动的前方槽轮的旋转力矩传递至后方槽轮,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根据对脚踏施力的大小配合弹簧的弹力而自动改变前后槽轮的工作直径比即传动比,从而实现自动变速,省略了手动变速动作,为骑乘者提供方便。并且其结构组成简化,便于制造组装。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的传动变速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上述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和图5是上述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下请参阅附图2及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其中包括有二组槽轮10、20、一皮带30及二弹簧40、50,其中槽轮10及20是分别呈两半部的固定轮101、活动轮102及固定轮201、活动轮202所组成,其中固定轮101及201内侧面呈圆锥面1011、2011并设有呈辐射状间隔的槽孔1012、2012,中央设有圆孔1013、2013,圆孔1013、2013外围设有凸销1014、2014,另半部的活动轮102及202其内侧面也呈圆锥面状(图中未示),并设有与固定轮101、201上槽孔1012、2012交错的槽孔1021、2021,中央亦设有圆孔1022、2022,圆孔1022、2022外围设有与凸销1014、2014相对的小圆孔1023、2023,皮带30呈一V型断面圆环状,其断面斜度恰与两槽轮10、20配合,弹簧40略大于弹簧50。本技术的装设位置与现有装置相同,其中的弹簧40、50分别装置于自行车叉管60及后叉70、71的套筒601及701之中,脚踏80是以轴90贯穿曲柄圆孔801、轴承110,弹簧40及槽轮10的活动轮102、固定轮101的圆孔1022、1013及脚踏81曲柄圆孔811上,以使槽轮10固定于叉管60上的二脚踏80、81的曲柄802、812间;后端的槽轮20亦以轴100贯穿活动轮202的圆孔2022及固定轮201的圆孔2013,而固定于两侧后叉70、71的轴承702、712上,该轴100则可联结于自行车后轮之上,因固定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不赘述。请同时参阅附图4及5,系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当踩踏脚踏80开始起步时,皮带30于槽轮10间会降至较低位置(离圆心较近、工作直径较小),如此则为低速行驶(如附图4所示),随着行速的增快,前方槽轮10的活动轮102沿固定轮101的凸销1014渐滑向固定轮101,使两者间距变小,则皮带30遂沿固定轮101、活动轮102的圆锥面上升,则皮带30于槽轮10间的工作直径变大,槽轮20工作直径相对变小,则槽轮20联结的后车轮(图中未示)将高速旋转(如附图5所示)。其中两槽轮10、20的固定轮101、201及活动轮102、202上所设置交错的槽孔1012、2012及1021、2021,是使两槽轮10、20的固定轮及活动轮间能更紧密靠近并确保同步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二槽轮,每一槽轮是由一固定轮及一活动轮所组成,其中固定轮的内侧呈一圆锥面并设有辐射状间隔的槽孔,中央为一圆孔,圆孔外围设有凸销;活动轮的内侧也呈圆锥面,设置有与固定轮槽孔相交错的槽孔,中央为一圆孔,圆孔外围有与固定轮凸销相对的小圆孔;一皮带,成一断面V型的皮带;二弹簧,其中一弹簧略大;上述的一槽轮是以轴贯穿较大的弹簧、槽轮的活动轮、固定轮中央的圆孔而固定于自行车叉管上的两脚踏间,另一槽轮也以轴贯穿弹簧、槽轮的活动轮、固定轮中央的圆孔而固定于自行车两后叉间,通过设置在所述二槽轮的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的皮带联结该二槽轮,将脚踏带动的前方槽轮的旋转力矩传递至后方槽轮,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其是由二槽轮、弹簧及一皮带所构成。二组槽轮分别装设于自行车脚踏间的叉管及后叉处,并以皮带联结传动,通过踩踏脚踏带动前方的槽轮联动后方槽轮及后轮转动,由于踩踏施力大小的不同配合弹簧的弹力,可使槽轮的活动轮移位,以调整两组槽轮工作直径大小的变化,形成自动变速的作用,使自行车的传动、变速结构简化,操作更加简易。文档编号B62M9/06GK2147178SQ92242498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4日专利技术者郭文 申请人:郭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传动及自动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二槽轮,每一槽轮是由一固定轮及一活动轮所组成,其中固定轮的内侧呈一圆锥面并设有辐射状间隔的槽孔,中央为一圆孔,圆孔外围设有凸销;活动轮的内侧也呈圆锥面,设置有与固定轮槽孔相交错的槽孔,中央为一圆孔,圆孔外围有与固定轮凸销相对的小圆孔;一皮带,成一断面V型的皮带;二弹簧,其中一弹簧略大;上述的一槽轮是以轴贯穿较大的弹簧、槽轮的活动轮、固定轮中央的圆孔而固定于自行车叉管上的两脚踏间,另一槽轮也以轴贯穿弹簧、槽轮的活动轮、固定轮中央的圆孔而固定于自行车两后叉间,通过设置在所述二槽轮的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的皮带联结该二槽轮,将脚踏带动的前方槽轮的旋转力矩传递至后方槽轮,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
申请(专利权)人:郭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