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5175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2:53
一种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包含有:一夹持环套,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邻设于第一枢接部的穿孔;一操作杆,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一拨转部、一第二拨转部,以及一连接部,操作杆是通过第二枢接部与夹持环套的第一枢接部以一枢转轴心(Y轴)为转轴枢接在一起,第一拨转部及第二拨转部是用以供一骑乘者按压来使操作杆相对夹持环套朝远离穿孔方向枢转;以及一线控组件,是包含有一操控线,操控线一端穿过夹持环套的穿孔并固接于操作杆的连接部;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控装置具有更佳的操控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为一种自行车的线控装置,特别是指设置于车手把并通过使用者手部操控的线控装置。
技术介绍
现行的自行车为了提高自行车骑乘的舒适性,多会添设具有缓冲功能的前、后避震器的结构,当自行车行驶于凹凸起伏较大的路面时,骑乘者可利用避震器的缓冲作用,避免将路面施加于前、后轮的冲击力直接传递至骑乘者的手部,而当自行车行驶于平坦的路面时,骑乘者还能通过切换前、后避震器的内部流体通道,以关闭前、后避震器的缓冲作用,由此减少骑乘者的踩踏力会被前、后避震器消耗的缺点;此外,现行自行车也常会添设有座垫位置调整机构,以提供自行车骑乘者于不同的路况下调整骑乘姿势。传统上,为了方便骑乘者于自行车行进过程中,得以进行避震器的缓冲作用的启闭或座垫位置高低的调整,会于自行车的车手把处安装一线控装置,惟该种线控装置的的操座杆都仅设置有一个拨转部,导致其操作方式相当单一,更甚者,该种线控装置相当不利于公路车的弯把结构,由于弯把结构具有三种供骑乘者握持的把位(上把把位、刹变把把位及下把把位),而该种线控装置仅具有一个拨转部的缺点,使得骑乘者仅能选择一种把位作为调整线控装置的把位,换言之,每当有启闭避震器或调整座垫高度的需求时,骑乘者就有可能需要因应线控装置的所在位置来调整骑乘姿势,如此大为限制其操作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不足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其具有更佳的操作便利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包含有一夹持环套、一操作杆以及一线控组件。该夹持环套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邻设于该第一枢接部的穿孔;该操作杆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一拨转部、一第二拨转部以及一连接部,该操作杆是通过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夹持环套的第一枢接部以一枢转轴心(Y轴)为转轴枢接在一起,该第一拨转部及该第二拨转部是用以供一骑乘者按压来使该操作杆相对该夹持环套朝远离该穿孔方向枢转;该线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线,该操控线的一端穿过该夹持环套的穿孔并固接于该操作杆的连接部。其中该线控装置还包含有一枢转件,该枢转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及一抵接部,该枢转件通过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以该枢转轴心为转轴枢接在一起,该操控线于该操作杆的连接部至该夹持环套的穿孔的线段抵靠于该枢转件的抵接部。其中该第一拨转部及该第二拨转部分设于该第二枢接部两侧。其中该第一拨转部自该第二枢接部朝远离该夹持环套的穿孔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拨转部自该第二枢接部朝靠近该夹持环套的穿孔的方向延伸而出。其中该连接部形成一贯孔,该贯孔的轴心平行于该枢转轴心。其中该连接部位于该第一拨转部及该第二拨转部之间。其中该操作杆还包含有一定位组件设置于该连接部的贯孔,该定位组件包含有一定位管及一定位螺丝,该定位管套设于该贯孔并具有一径向贯穿管壁的通孔是供该操控线穿设其中,该定位螺丝螺设于该定位管内以卡固该操控线。其中该线控组件还包含有一线套供该操控线穿设其中,该夹持环套的穿孔具有一小径部及一大径部,该线套容设于该大径部且以其一端面抵接于该小径部与该大径部的交界端面。其中该线套由金属或塑料或二者的搭配组合所制成。其中该线套的金属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并制成弹簧线圈管的结构。通过本技术上述技术特征,让自行车骑乘者在切换线控装置时,能具有更多的操作方式,更甚者,本技术使用于弯把结构的自行车时,能明显减少骑乘者为了切换线控装置而需时常变换骑乘姿势的机率,确实大大提升操作的便利性。有关本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的线控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附图说明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点所在,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显示该操作杆尚未枢转前的状态;图4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显示该操作杆受力枢转后的状态;图5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应用于弯把自行车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示实施例应用于平把自行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先参阅图4及图5,本技术所示实施例的自行车的线控装置10是用以装置于一自行车的弯把把手1或平把把手2上,让自行车骑乘者得以通过手部进行避震器(图中未示)的缓冲作用的启闭或座垫(图中未示)位置高低的调整。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自行车的线控装置10包含有一夹持环套20、一操作杆30、一枢转件50以及一线控组件60。该夹持环套20,是可为一体成形的构件,或是由二个半圆弧形的构件所组成,其各该二半圆弧形的构件的一端相互枢接在一起,另一端则可通过螺锁的方式固接在一起,然而,无论是前述何种结构,都会于该夹持环套20中形成一把手穿槽22以供该自行车车手把穿设其中。此外,该夹持环套20还具有一第一枢接部24及一邻设于该第一枢接部24的穿孔26,该第一枢接部24具有二相对间隔设置的凸部242以及位于该二凸部242之间的枢转空间244,各该凸部242形成一枢孔246,该二枢孔246的圆心的延伸线方向即为枢转轴心(Y轴),该夹持环套20的穿孔26一端邻近于该第一枢接部24,于本实施例中,该穿孔26的一端是连通于该二凸部242之间的枢转空间244。该操作杆30,具有一第二枢接部32、一第一拨转部34、一第二拨转部36、一连接部38以及一定位组件40。该第二枢接部32,具有二相对间隔设置的凸部322以及位于该二凸部322之间的容置槽324,各该凸部322形成一枢孔326,该操作杆30是通过该第二枢接部32的枢孔326与该夹持环套20的第一枢接部24的枢孔246以该枢转轴心(Y轴)为转轴枢接在一起。该第一拨转部34及该第二拨转部36是分设于该第二枢接部32两侧,该第一拨转部34自该第二枢接部32朝远离该夹持环套20的穿孔26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二拨转部36自该第二枢接部32朝靠近该夹持环套20的穿孔26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一拨转部34及该第二拨转部36是用以供一骑乘者按压来使该操作杆30相对该夹持环套20朝远离该穿孔26方向枢转。该连接部38位于该第一拨转部34及该第二拨转部36之间,并形成有一贯孔382,该贯孔382的轴心平行于该枢转轴心(Y轴),该定位组件40设置于该连接部38的贯孔382内,该定位组件40包含有一定位管42及一定位螺丝44,该定位管42套设于该贯孔382内并具有一径向贯穿管壁的通孔422,该定位螺丝44螺设于该定位管42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连接部38及该定位组件40并不一定要限制于该第一拨转部34及该第二拨转部36之间,该连接部38及该定位组件40亦可设置临接于该第一拨转部34或该第二拨转部36的位置。该枢转件50,是设置于该操作杆30的第二枢接部32的容置槽324内,该操作杆30的第二枢接部32的二凸部322分别位于该枢转件50及该夹持环套20的第一枢接部24的凸部242之间,该枢转件50具有一第三枢接部52及一抵接部54,该枢转件50是通过该第三枢接部52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24、32以该枢转轴心(Y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夹持环套,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邻设于该第一枢接部的穿孔;一操作杆,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一拨转部、一第二拨转部以及一连接部,该操作杆通过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夹持环套的第一枢接部以一枢转轴心为转轴枢接在一起,该第一拨转部及该第二拨转部用以供一骑乘者按压来使该操作杆相对该夹持环套朝远离该穿孔方向枢转;以及一线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线,该操控线一端穿过该夹持环套的穿孔并固接于该操作杆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夹持环套,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邻设于该第一枢接部的穿孔;一操作杆,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一拨转部、一第二拨转部以及一连接部,该操作杆通过该第二枢接部与该夹持环套的第一枢接部以一枢转轴心为转轴枢接在一起,该第一拨转部及该第二拨转部用以供一骑乘者按压来使该操作杆相对该夹持环套朝远离该穿孔方向枢转;以及一线控组件,包含有一操控线,该操控线一端穿过该夹持环套的穿孔并固接于该操作杆的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线控装置还包含有一枢转件,该枢转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及一抵接部,该枢转件通过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一、第二枢接部以该枢转轴心为转轴枢接在一起,该操控线于该操作杆的连接部至该夹持环套的穿孔的线段抵靠于该枢转件的抵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拨转部及该第二拨转部分设于该第二枢接部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拨转部自该第二枢接部朝远离该夹持环套的穿孔的方向延伸而出,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杰钟冠麟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