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92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鞍座柱管后方无用空间,空气滤清器不朝车体侧方伸出配置,而设置直线形进气通路,从而可以降低进气阻力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它是在带有车体框架2及安装在该车体框架2下部的内燃机20的自行车中,所述车体框架2在从前立管3朝后斜下方延伸的主框架4的后部设置有延伸到大致上方的鞍座柱管5,形成大致V字形状,而在上述鞍座柱管5与后轮9之间设置空气滤清器30。(*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特别是关于其空气滤清器的配置。在车体框架下部配置有内燃机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如图7所示的特开平8-108875号公报记载的例子所表示的那样,车体框架是由从前立管01延伸出来的主框架02和鞍座柱管03形成的V字形状,在车体框架的下部配置有内燃机04。在主框架02与鞍座柱管03的V字形弯折部上安装有燃料箱05,在与鞍座柱管03后方的后轮06之间配置有长尺寸的载物筐。此外,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将燃料箱配置在鞍座柱管03的后方。在内燃机04的曲轴箱04a的上部配置汽化器08,但是,连接在汽化器08上的空气滤清器位置不明。也许可以考虑在汽化器08的后方或者右侧避开主框架02的后部配置空气滤清器,但不论怎样,都是以基本的自行车形状从左右宽度最狭窄的车体右侧方向伸出。然而,从空气滤清器连接到汽化器08上的进气通路不是直线,而是形成弯曲,从而增大进气阻力。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它利用鞍座柱管后方的无用空间,不让空气滤清器朝车体侧方伸出,而设置直线形进气通路,从而可以降低进气阻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在带有车体框架及安装在该车体框架下部的内燃机的自行车中,所述车体框架在从前立管朝后斜下方延伸的主框架的后部设置有延伸到大致上方的鞍座柱管,形成大致V字形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鞍座柱管与后轮之间设置空气滤清器。由于利用鞍座柱管与后轮之间的无用空间来配置空气滤清器,从而能够将空气滤清器以不伸出车体侧方的方式配置在车体宽度方向中央。另外,在左右宽度狭窄的车体大致中央部位配置汽化器,同样,把在与配置于车体宽度方向中央的空气滤清器之间相连接的进气通路设置成直线状,从而能够降低进气阻力。权利要求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滤清器让与连接在汽化器上的连通管相连接的连接口及进气口夹上述座位支柱而左右分置。这样,自进气口延伸出来的进气导管和从连接口延伸出来的连接管能够不与鞍座柱管发生干涉而很紧凑地配置在狭窄的左右宽度内。权利要求3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记载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中,其特征在于,将电池配置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下方。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空气滤清器下方的的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空气滤清器及附近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切断的剖视图;图5是排气管及消音器一部分剖视的仰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7是以往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中1是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2是车体框架,3是前立管,4是主梁,5是鞍座柱管,6、7是后撑杆,8是后轮轴承部,9是后轮,10是后挡泥板,11是前叉,12是前轮,13是前挡泥板,14是车把,15是燃料箱,16是鞍座,17、18是托架,19是车支架,20是内燃机,21是变速箱,22是脚蹬曲柄轴,23是驱动链轮,24是从动链轮,25是链条,26是脚蹬臂,27是脚蹬,30是空气滤清器,31是电池,32是储物箱,33是盖部件,34是螺钉,35、36是螺栓、螺母,37是进气导管,38是连接管,40是汽化器,45是排气管,50是消音器,51是上侧壳体,52是下侧壳体,53是隔离器,54是连通管,55是尾管,56是安装片,57是螺栓、螺母,58是支撑架。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图1示出了本实施形态的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1的整体侧视图。车体框架2从前立管3朝后斜下方延伸出主梁4,在其后部朝后方倾斜向上延伸而设置有鞍座柱管5,从而侧面看形成大致V字形状。鞍座柱管5从与主梁4的结合部稍下方延伸出去,从其下端部再朝后斜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后撑杆6,在中途弯曲成水平延伸到后方,另外,从鞍座柱管的上部朝后斜下方延伸出另外的左右一对后撑杆7,两后撑杆6、7的后端连接在后轮轴承部8上。在该后轮轴承部8上由轴支撑着后轮9,后挡泥板10盖在后轮9的上侧。此外,在后轮轴承部8上可自由摆动地安装着车支架19。另一方面,在可自由转动地由轴支撑在前立管3上的前叉11的下端由轴支撑着前轮12,其上端安装着车把14。前挡泥板13盖在前轮12的上侧。从与上述主梁4的前立管3的结合部朝着中央部跨接配置着燃料箱15,在鞍座柱管5的上端安装着鞍座16。在形成V字形的车体框架2的下方悬架着四冲程单缸小型内燃机20。主梁4与鞍座柱管5的结合部上固定的托架17朝着下方垂直设置,在其下端通过支撑轴17a支撑着内燃机20的曲轴箱20a上部前侧安装托架,在突出设置于上述后撑杆6的前部的托架18上通过支轴18a支撑着内燃机20的后侧安装托架。内燃机20的气缸20b从曲轴箱20a朝斜向前方的方向直立设置,在曲轴箱20a的后方一体设置有变速齿轮箱21。从变速齿轮箱21左右突出的输出轴21a上通过单向离合器设置着脚蹬曲柄轴22和驱动链轮23,在与设置于上述后轮轴承部8上的从动链轮24之间架设着链条25。在脚蹬曲柄轴22上左右两端分别嵌合着脚蹬臂26,在其前端自由转动地曲轴支撑着脚蹬27。这样,由内燃机20的驱动,通过变速齿轮让驱动链轮23旋转,通过链条25便能够让后轮9旋转而行驶,同时,由人力踏动脚蹬27也能够通过链条25使后轮9旋转从而行驶。因此,在鞍座柱管5的后方与后轮9之间的空间中以收容在共同的腔体32中的方式配置着空气滤清器30和电池31。腔体32上下分成两半的上部扁平箱体构成空气滤清器腔32a,下部扁平箱体形成电池收容腔32b,在右侧则带有共同的矩形开口,由盖部件33封闭住两开口,盖部件33通过腔体32上的两处螺钉34、34拧合。参照图2,腔体32从侧面看大致呈矩形,嵌装在前后被鞍座柱管5和后轮9围住,上下由后撑杆6、7围住的矩形空间中。在腔体32的前面和下面分别突出设置着安装片32c和32d,上侧的安装片32c由突出设置在鞍座柱管5的托架5a上的螺栓、螺母35拧紧(参照图3),下侧的安装片32d由螺栓、螺母36拧在突出设置于下侧后撑杆6上的托架6a上(参照图4),从而腔体32安装在车体框架2上。如图3、图4所示,空气滤清器30是在空气滤清器腔体32a与盖部件33之间夹住空气滤清器元件30a组合在一起构成,内部由空气滤清器元件30分隔成右侧的脏的一侧30b和左侧的干净一侧30c。鞍座柱管5使该空气滤清器30的前面中央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从空气滤清器30的前面在右侧进气导管37与左连接管38之间夹住鞍座柱管5而朝前方延伸。鞍座柱管5右侧的进气管37插入到贯通盖部件33的脏的一侧30b之内,鞍座柱管5左侧的连接管38穿过空气滤清器腔体32a插入到干净一侧30c。从空气滤清器腔体32a前面左侧朝前方延伸出去的连接管38沿着鞍座柱管5左侧面向下方弯曲之后,再朝前方弯曲,沿着托架17的左侧面的前端接合部38a连接在配置于曲轴箱20a上方的汽化器40上。此外,连接管38处于比左侧脚蹬臂26更靠右侧的托架17之间。这样,从朝前倾斜的气缸20b向后方倾斜延伸出去的进气管39在比气缸20b更靠斜上方的位置连接在汽化器40上。汽化器40配置在比车体中央更靠左侧的位置,与空气滤清器30相连的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内燃机的自行车,带有车体框架及安装在该车体框架下部的内燃机,所述车体框架在从前立管朝后斜下方延伸的主框架的后部设置有延伸到大致上方的鞍座柱管,形成大致V字形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鞍座柱管与后轮之间设置空气滤清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田英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