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484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后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该装置具有驱动部和驱动方向变换部,能总是只在一个方向输出驱动力,即,通过接受脚蹬轴向前和向后的驱动力使自行车向前。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包括驱动部,驱动方向变换部和多级传动部,驱动部包括:被驱动链轮壳体,可运动地连接在轮毂轴上的;数个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组,安装在被驱动链轮壳体引导端的外周边;第一托架,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离合器销组;离合器体,用于提供由第一离合器销组摩擦力所产生的扩张力驱动轮毂壳体;第一阻止分离元件,用于避免离合器壳体分离;驱动方向变换部用于使用安装在驱动部的第二操纵杆变换驱动方向;多级传动部与驱动方向变换部用花键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操纵杆执行传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后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的自行车后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即该装置具有一驱动部和一驱动方向变换部,此驱动方向变换装置能借助于所接受的脚蹬轴向前和向后的驱动力,总是只在一个方向即向前方向输出驱动力。于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许多专利技术人在开发双向蹬踏装置方面已作出努力,这种装置可应用于传统单向蹬踏自行车。迄今为止所开发的双向蹬踏装置,根据其所采用的方法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类型。即,使用辅助齿轮法、圆锥齿轮法和行星齿轮法。作为有关双向蹬踏装置的代表性专利技术,Manrzoursos等人(EPO公开号No.0,369,925)公开了一种采用辅助齿轮的双向蹬踏装置,Foster(美国专利No.5,435,583)公开了一种采用圆锥齿轮与离合器的双向蹬踏装置,以及本专利申请(韩国专利申请No.95-47910)所公开的采用行星齿轮的双向蹬踏装置。然而,由于上述双向蹬踏装置必须设置在脚蹬轴之外,所设置的装置向自行车车架之外突出,从而防碍骑车人蹬踏。此外,由于突出部的存在,难于将双向蹬踏装置设置在一种新开发的可折叠便携式自行车上。因此,上述问题产生了为自行车开发一种传动装置的需求,这种装置可允许双向蹬踏装置设置在后轮轴上。为了减轻蹬踏时的疲劳和有效地利用所施加在脚蹬上的能量,施加在脚蹬上的蹬踏节奏和蹬踏力应为常数值。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是为满足上述状态要求而开发,该装置在驱动链轮与被驱动链轮之间控制一传动比,从而根据驱动自行车的驱动阻力适当地施加蹬踏力。作为传动装置,有外传动式和内传动式。外传动式装置在施力于设置在数个链轮之一上的链条时直接改变传动比,该链轮依次具有不同的直径,均安装在蹬踏轴和轮毂轴上,而内传动式装置改变传动比是借助于在后轮毂壳安装行星齿轮装置。内传动式装置比外传动式装置可大大小型化,并可避免外部碰撞和阻止灰尘及外部物质的进入,因为内传动装置是安装在轮毂壳内。由于具有这些优点,本专利技术人所采用的韩国专利申请No.97-25869可作为本专利技术关于内传动的一个实例。上述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驱动部;驱动方向变换部,此驱动方向变换部能将驱动部的向后驱动力变换为向前驱动;和传动部,该传动部能降低驱动方向部向前的旋转速度,和使后轮空转。驱动部包括一圆柱形状的被驱动链轮壳体,该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后轮轮毂轴上,并被沿圆周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向前方向棘爪和向后方向棘爪所弹性地支承;一轮毂壳体棘轮固定环,与被驱动链轮壳体的向前方向棘爪接合;和一棘轮环,与被驱动链轮壳体的向后方向棘爪接合。驱动方向变换部包括第一托架,具有行星齿轮,在与棘轮环接合时,该行星齿轮可在轮毂轴上滚动;第一恒星齿轮,能相对于第一托架的行星齿轮滚动;第二托架,固定在轮毂轴上,使第一恒星齿轮和行星齿轮可作滚动运动;第二恒星齿轮,能相对于第二托架的行星齿轮滚动,并具有一向前方向棘爪,从外圆周弹性地突出,用于向前驱动。此外,传动部还包括第三恒星齿轮,能使固定在轮毂壳体上的固定棘轮与第二恒星齿轮的向前方向棘爪接合;第三托架,能绕一与轮毂轴制成一体的齿轮滚动,第三恒星齿轮及其行星齿轮,和离合器,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三托架和第二恒星齿轮的内圆周之间,可由设置在外面的操纵杆弹性地和可滑动地移动。就是说,根据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向前和向后方向棘爪的被驱动链轮壳体设置在轮毂壳体内,于是,驱动方向变换部根据被驱动链轮的驱动方向,使固定在轮毂壳体的棘轮固定环旋转。例如,如果被驱动链轮向前驱动,被驱动链轮壳体的向前方向棘爪使棘轮固定环向前旋转,因此对轮毂壳体输出向前驱动力。此外,驱动部和传动部是并联设置,该传动部与托架装置协同动作。因此,如果提供向后驱动力,被驱动链轮壳体的向后方向棘爪驱动托架装置,于是将驱动力传递至与托架装置连接的传动部。具体说,传动部可将驱动部的向后驱动力改变为向前驱动力,这是通过改变离合器的位置实现的,离合器的操作由外部控制,与此同时,保持或降低驱动速度,以及将向后驱动力变为空转。不过,在上述专利技术中,由于传动部和棘爪以及驱动部的棘轮经常变换啮合,在向前驱动和向后驱动时由于变换啮合产生的过载可能损齿轮坏或产生噪音,引起大的间隙。根据上述目的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后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其中,设有使用形星齿轮的传动装置,此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包括驱动部、驱动方向变换部和多极传动部,驱动部包括被驱动链轮壳体,与轮毂轴可运动地连接;数个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组,设置在被驱动链轮壳体引导部的外周边;第一托架,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离合器销组;离合器壳体,用于通过由第一离合器销组摩擦力所产生的扩张力驱动轮毂壳体;和第一阻止分离元件,用于避免离合器壳体分离;驱动方向变换部包括第一环形齿轮,用于通过由第二离合器销组摩擦力所产生的扩张力驱动轮毂壳体;第一惰齿轮,定心于一旋转轴,与在第一环形齿轮引导端内制成的齿轮啮合旋转;第二惰齿轮,定心于一旋转轴,与第一惰齿轮啮合旋转;第二托架,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惰齿轮;和第二环形齿轮,具有与第二惰齿轮啮合的内齿轮;多极传动部,与驱动方向变换部的一端连接,并与设置在外周边的第二阻止分离元件制成一体。根据上述目的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后轮驱动方向变换装置,此装置包括驱动部和驱动方向变换部,驱动部包括被驱动链轮壳体,与轮毂轴可运动地连接;惰齿轮,与在被驱动链轮壳体引导端制成的齿轮啮合旋转;和托架,可旋转地支承惰齿轮,该惰齿轮定心于一旋转轴;驱动方向变换部安装在托架内部和外部,用于将驱动部的驱动改变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因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安装了能在逆时针方向蹬踏时驱动自行车向前的驱动方向变换部,这样,通过向前和向后蹬踏而向前行进,可由骑车人根据意愿控制,从而优化行进效率和在减轻疲劳的同时使腿部肌肉均匀发展。根据本专利技术驱动方向变换装置的基本结构,轮毂壳体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轮毂轴上,具有“H”形横截面,驱动方向变换部和驱动部安装在其两侧。此外,固定在被驱动链轮上的被驱动链轮壳体牢固地安装在轮毂壳体上,该被驱动链轮由脚蹬轴通过链条驱动。此外,传统的多级传动部安装在轮毂壳体内,以与驱动方向变换部和驱动部协同工作。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简介如下。首先,蹬踏所产生的驱动力依次通过曲柄,驱动链轮,和链条传递至被驱动链轮,当被驱动链轮随驱动轮一起旋转时,驱动力依次传递至本专利技术的驱动部和驱动方向变换部。传递至驱动方向变换部的驱动力被传递至传动部,传动部的传动力再传递至轮毂壳体从而驱动自行车后轮。附图说明图1C为图1A所示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在脚蹬以低速向前驱动时的剖面图;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驱动方向变换装置第一托架的前视图;图3为沿图1A中A-A剖面剖切并经放大的剖面图;图4A为沿图1A中B-B剖面剖切并经放大的剖面图;图4B为沿图1A中C-C剖面剖切并经放大的剖面图;图5A和5B为局部视图,分别用于说明向前和向后驱动时离合器销组的工作状态;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自行车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的剖面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自行车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的剖面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自行车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的剖面图;图9为图8中离合器体的局部透视图;图10为沿图8中A-A剖面剖切垂直剖面图,示出轮毂壳体、惰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后轮毂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其中,安装使用行星齿轮的传动装置,该驱动方向变换装置包括:驱动部,包括:被驱动链轮托架,可运动地与轮毂轴连接;数个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组,安装在被驱动链轮壳体引导端的外周边;第一托架,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离合 器销组;离合器体,用于通过由第一离合器销组的摩擦力所产生的扩张力驱动轮毂壳体;和第一阻止分离元件,用于避免离合器体分离;驱动方向变换部,包括:第一环形齿轮,用于通过第二离合器销组与曲线部间的摩擦力驱动轮毂壳体;第一惰齿轮,该惰齿轮定心于 一旋转轴,与在第一环形齿轮引导端内制成的齿轮啮合旋转;第二惰齿轮,该惰齿轮定心于一旋转轴,与第一惰齿轮啮合旋转;第二托架,用于支承第一和第二惰齿轮;和第二环形齿轮,该环形齿轮具有与第二惰齿轮啮合的的内齿轮;和多级传动部,该传动部与驱动方 向变换部的一端连接,并与安装在外周边的第二阻止分离元件制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洙
申请(专利权)人:世界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