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座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12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把手罩(47)的一侧,设置使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的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在把手罩(47)的另一侧,设置朝向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侧开有切口的杆开口部(77);通过使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从孔形状的杆开口部(75)的内侧向外侧突出,可以减小杆开口部(75)的孔形状的开口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适用于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等的鞍座型车辆
技术介绍
一般在踏板型机动两轮车中,成为由罩构件覆盖整个车体框架的结构。作为覆盖车体框架的罩构件,例如有把手罩或下罩等。把手罩在下述状态下进行覆盖,即露出车把的左右两侧的把手握柄和其前方的把手杆的状态(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9-193865号公报(专利文献1))。此外,下罩覆盖车体框架的下部侧面(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1-97260号公报(专利文献2))。对于罩构件,不仅要求其安装时的安装性好,而且要求高的外观品质,把手罩及下罩也不例外。对于把手罩,如专利文献1所示,为了使其成为留下左右两侧的把手握柄及把手罩而覆盖车把的形状,例如,将其制成可分割成前方的前罩和后方的后罩的形状,以便能从组装面开始以把手握柄为中心前后合二为一。对于把手握柄区域,由于从把手杆及电缆等配线的观点看,要开大的切口,因此,从其中能看到内部难以得到高的外观品质。而且,为了使外观品质提高,考虑到用其它罩覆盖切口的一部分,但是在构部件个数增加等、成本方面、组装方面上,并不是优选的。另一方面,下罩,如专利文献2所示,尽管侧支架的区域被覆盖,但是从侧支架的安装操作的观点看,上方要有大的开口,仅覆盖住一部分,成为难以得到高外观品质的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鞍座型车辆,其既不会对安装时的操作性有任何损害,又能得到高的外观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其在左右两端部具有把手握柄;左右一对把手杆,其配置在把手握柄的附近,并具有以基端部为中心摇动且驾驶者操作的操作部;把手罩,其以使把手握柄和上述操作部露到外侧的方式覆盖车把,其中,在上述把手罩的一端部,设置孔形状的第一杆开口部,其可使一个把手杆的操作部贯通把手罩;在上述把手罩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切口形状的第二杆开口部,其以围绕另一个把手杆的基端部的方式开口。这样,安装把手罩时,在使一个把手杆的杆操作部从孔形状的第一杆开口部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突出之后,使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定位在另一个把手杆的杆操作部侧,从而可进行后安装操作。这时,因为只要使杆操作部从内侧向外侧贯通把手杆的一侧的第一杆开口部就可以,所以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而且,第一杆开口部的孔形状只要具有最小的开口面积就行,结果,使露出部分变少而可得到高的外观品质。而且,可以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储存油压制动器用制动油的油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把手罩的内部,而且位于可通过第二杆开口部从外部看到的位置。这样,油箱可作为遮挡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的罩构件而起作用,所以可以使第二杆开口部侧的外观品质提高。而且,可以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此外,也可以具有将操作件的摇动运动变换为进退运动的机构,将覆盖该机构一部分的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可通过前述第二杆开口部从外部看到的位置。这样,如果是油门机构,则操作件例如为把手握柄或油门杆。此外,如果是使寒冷时的起动性提高用的阻气门机构,则操作件为阻气挺杆,而且由于覆盖它们的一部分的壳体作为遮挡杆开口部的罩构件而起作用,所以可以使开有切口的第二杆开口部侧的外观品质提高。而且,可以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此外,也可以在前述第一杆开口部的附近设置操作开关。这样,难以从外面看到操作开关的操作面以外的面、特别是线束突出的部分或安装操作开关的支座等,所以即使没有覆盖操作开关的操作面以外的面的其它罩构件,也能提高外观品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侧支架,该侧支架由上述框架支承,并可以在使侧支架突出到下方的使用状态和容纳在大致水平方向的容纳状态之间切换;覆盖上述框架的罩,其中,在上述罩上设置使侧支架贯通的支架开口部。这样,通过使侧支架的支架接地部沿从内侧到外侧贯通下罩的支架开口部,可以进行侧支架的后安装操作。这时,由于下罩只要使支架开口部相对于侧支架的支架接地部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就行,所以不会损害任何操作性。而且,支架开口部的孔形状只要具有最小的开口面积就行,结果,使露出部分变少而可得到高的外观品质。此外,也可以在前述支架开口部的周围,形成向内侧延伸的锥形面。这样,由于支架开口部位于深处,所以难以从外面看到,从而能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此外,也可以在前述罩的内侧,在前述支架开口部附近形成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悬挂部。这样,由于不能从外部看到发动机悬挂部,所以能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把手罩的简要主视图。图2为取下构成把手罩的前罩时的与图1相同的简要主视图。图3为表示前罩和后罩的安装状态的一侧把手罩的分解说明图。图4为图2的沿A-A线放大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的简要侧视图。图6为图2的沿B-B线放大剖视图。图7为图1的沿C-C线放大剖视图。图8为图1的沿D-D线放大剖视图。图9为图1的沿E-E线放大剖视图。图10为图1的沿F-F线放大剖视图。图11为下罩的简要俯视图。图12为下罩的简要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12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5为,作为鞍座型车辆的代表例,在此表示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的简要侧视图。踏板型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框架3的结构包括钢管制主框架7,其从前管5向后方斜向下延伸;左右一对钢管制侧框架9、9,其在主框架7的后端朝向后斜方向上延伸。在侧框架9、9之间,可上下摇动地轴支承摆动式动力单元11。摆动式动力单元11为,从发动机13及在发动机13左侧部内藏V型带驱动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传动箱15开始,一体地连接空气过滤器17等。后轮19轴支承在传动箱15的后端部上。此外,后缓冲单元21插设在传动箱15和左侧的侧框架9之间,摆动式动力单元11可以以枢轴23为中心上下摇动。转向轴25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前管5上,前叉29通过下支座27设置在该转向轴25的下方。车把31固定在转向轴25的上端,前轮33轴支承在前叉29的下端部。车把31在左右两侧具有把手握柄35,把手杆37的杆操作部37a位于其前方。通过一起握住左右杆操作部37a和把手握柄35,例如,在左侧,可以经由制动器线缆39进行后轮制动器(图中未示出)的制动操作。此外,在右侧,可以经由内部填充制动油的制动软管41进行前轮制动43的制动操作。具有制动软管41的右侧的把手杆37的基部用于配置油箱45等并作为基部区域的遮挡构件而起作用。车把31留出左右把手握柄35并由把手罩47覆盖。把手罩47由前罩49和后罩51构成,以各罩端缘闭合的状态下,固定支承在前述车把31上。后罩51成为固定支承在车把31的基罩,相对于成为其基罩的后罩51,前罩49可后安装。具体地说,后罩51的一侧(图1右侧)如图3和图4所示,以夹住车把31的状态下,在后侧设置后罩51,在前侧设置安装支座,从操作开关55的开关箱57延伸的上位侧凸台部57a经由后罩51接合到安装支座53的上部侧安装部53a,安装支座53、后罩51和上位侧凸台部57a三者由紧固螺钉59一体地固定支承。从前述开关箱57延伸的下位侧凸台部57b由紧固螺钉61固定支承在安装支座53的下部侧安装部53b上。后罩51的另一侧(图1左侧),如图6所示,相对于焊接到车把31上的支承支座63,后罩51及操作开关65的凸台部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其在左右两端部具有把手握柄;左右一对把手杆,其配置在把手握柄的附近,并具有以基端部为中心摇动且驾驶者操作的操作部;把手罩,其以使把手握柄和上述操作部露到外侧的方式覆盖车把,在上述把手罩的一端部 ,设置孔形状的第一杆开口部,其可使一个把手杆的操作部贯通把手罩;在上述把手罩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切口形状的第二杆开口部,其以围绕另一个把手杆的基端部的方式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义治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