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87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在该动力单元中,可以在发动机主体的上空间中确保发动机组成部件的布置空间。在动力单元(810)中,具有曲轴(821)的发动机主体(820)与其中容纳V带式变速器(817)的变速箱被接合,在发动机主体(820)的底部上形成储油部分(822c)以从变速箱(818)的下缘向下突出,且电机(850)与储油部分(822c)的后壁相邻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在该动力单元中,具有曲轴的发动机主体与其中容纳V带式变速器的变速箱一体地接合。
技术介绍
例如,小型摩托车通常在其上安装有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在该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中,发动机主体与其中容纳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箱一体地接合。这样的动力单元传统地包括如下一种动力单元,其中诸如节气门主体和空气滤清器之类的进气系统以及用于可旋转地驱动曲轴的起动机被布置在发动机主体的上空间中(例如,见专利文献1)。JP-A-2002-221138
技术实现思路
顺便提及,在如上所述的传统动力单元中进气系统和起动电机布置在发动机主体的上空间的情况下,会引起如下问题发动机主体的上空间被这些部件挤占而难以确保布置其他发动机组成部件的空间。具体地,最近的小型摩托车在一些情况下安装有ECVT(其基于发动机速度等自动和可变地控制无级变速器的带缠绕直径),而需要确保其中可以布置诸如ECVT之类的发动机组成部件的空间。本专利技术已经考虑到上述传统情况,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该动力单元能够在发动机主体的上空间中确保布置发动机组成部件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单元,其中具有曲轴的发动机主体与其中容纳V带式变速器的变速箱被接合,所述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底部上形成储油部分以从变速箱的下缘向下突出,且电机与所述储油部分的侧壁相邻布置。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单元,在发动机主体的底部上形成储油部分以从变速箱的下缘向下突出,且电机与储油部分的侧壁相邻布置,因此电机将布置在储油部分上的空余空间中,并在发动机主体的上空间中提供了富余以能够将其他发动机组成部件布置在上空间中。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动力单元的局部剖视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动力单元在移除了箱盖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主体的右侧视图。图5是示出动力单元的无级变速机构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动力单元的起动电机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动力单元的主平衡器和油泵驱动单元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动力单元的储油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处于收纳位置并布置在动力单元上的主支柱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至9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单元以及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的视图。将根据安装在小型摩托车上的动力单元的情况描述该实施例。此外,在实施例中涉及的前、后和左、右表示在坐在车座上的状态下的前、后和左、右。而且,在实施例中涉及的竖直方向表示垂直于路面的方向。在附图中,标号801表示具有以下示意性结构的小型摩托车。前叉805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下骨架型车身框架的头管(未示出)上,前叉805将前轮806布置在其下端处,并将转向车把807布置在其上端处。而且,用于双人的跨乘式车座808安装在车身框架的中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810安装在车身框架的车座808下方以能够竖直摆动,而后轮811布置在动力单元810的后端上。前叉805的周界被前封盖809a覆盖,而车座808的下部的周界被侧封盖809b覆盖。左、右台阶板809c、809c布置在前封盖809a与侧封盖809b之间。动力单元810被构造为将变速箱818与发动机主体820一体地接合;在变速箱818中容纳V带式无级变速机构817,在无级变速机构817中,由橡胶或树脂制成的V带816绕驱动侧带轮814和从动侧带轮815缠绕,而发动机主体820具有气缸主体,其在虚拟平面A′(该虚拟平面包含有连接在从动侧带轮815的从动轴815a与驱动侧带轮814的驱动轴814a之间的直线A)与气缸轴线(气缸轴线)B之间形成的角度θ等于或小于45度,且在该实施例中为约10度。变速箱818布置在发动机主体820的左侧。发动机主体820是水冷式四冲程单气缸发动机,其被构造成以下部件接合到其中容纳曲轴821的曲轴箱822的前配合表面具有可滑动地容纳在其中的活塞826的气缸体823,以及其中布置有火花塞828、进气和排气门、用于驱动地打开和关闭各个门的凸轮轴(未示出)的气缸盖824;而气缸盖封盖825安装到气缸盖824。一对左、右枢轴822m、822m向前并突出地形成在曲轴箱822上。左、右枢轴822m通过连接构件813a支撑在上述车身框架的发动机悬架813上以能够竖直摆动。左、右枢轴822m形成在将在下文描述的曲轴箱822的储油部分822c的前壁部分上以基本平行于气缸轴线B延伸。而且,左、右枢轴822m布置在气缸体823的下表面之下,并在沿着曲轴的方向观察时布置在曲轴821的前下方。与进气端口连通的进气管827连接到气缸盖824的上壁部分824a,进气管827从上壁部分824a弯折并朝向车辆后部延伸。喷油器827a安装到进气管827的下游端,而节气门827b布置在其上游端侧。空气滤清器(未示出)连接到进气管827的上游端。曲轴821布置为以其曲轴线P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导向为水平,而活塞826通过连杆829连接到曲轴821。曲轴821的左、右轴颈部分821b、821c通过曲轴箱822的左、右侧壁822a、822b上的轴承830、830支撑。密封构件831安装在左轴颈部分821b与左侧壁822a之间,从而使填充有润滑油的曲轴箱822与行驶风会引入到其中的变速箱818互相隔离。从右侧壁822b向外突出的右驱动轴821d与曲轴821的轴颈部分821c一体地形成。发电机832安装在右驱动轴821d的外端处,发电机832被安装在右侧壁822b上的封盖833覆盖。发电机832包括锥度装配到曲轴821上的转子832a和以与转子832a相对的方式固定到封盖833的定子832b。如上所述,从左侧壁822a突出到变速箱818中的左驱动轴814a与曲轴821的左轴颈部分821b一体地形成。驱动侧带轮814安装在驱动轴814a上。用于抑制由主惯性力引起的振动的主平衡器835布置在曲轴箱822中以与曲轴821平行。形成在主平衡器835上的是平衡配重835a,其延伸为定位在曲轴821的左、右曲柄臂821a之间。主平衡器835布置在虚拟水平面F上方,该虚拟水平面F包含曲轴821的曲轴线P。平衡器835支撑在左、右侧壁822a、822b上(轴承836、836置于其间),而平衡器齿轮835b安装在平衡器835的右端上(阻尼构件835c置于其间)。与平衡器齿轮835b啮合的驱动齿轮837安装在曲轴821的右轴颈部分821c的内侧。而且,正时链驱动齿轮821e一体地形成在右轴颈部分821c的外侧。驱动齿轮821e通过正时链838连接到凸轮轴(未示出)。用于冷却水的泵轴839a共轴地连接到平衡器835。泵轴839a可旋转地驱动布置在封盖833的外壁上的冷却水泵839。被冷却水泵839加压的冷却水被供应至发动机主体820的各个冷却水套(未示出)。变速箱818包括箱体818a和箱盖819,箱体818a一体地形成为与曲轴箱822的左侧壁822a延续并延伸到后轮811,箱盖819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818a的左配合表面上。冷却风引入封盖(未示出)安装到箱盖819的外侧以将行驶风引入变速箱818。驱动侧带轮814包括套环构件853、移动带轮8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单元,其中具有曲轴的发动机主体与其中容纳V带式变速器的变速箱被接合,所述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底部上形成储油部分以从变速箱的下缘向下突出,且电机与所述储油部分的侧壁相邻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淳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