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力装置的摩托车减震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46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调力装置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防尘外壳(6)、减振弹簧(1)、用于支承和压缩调节减振弹簧的调节环(2),以及固定在防尘外壳直径方向相对面上,用于支承调节环(2)的定位块(5),调节环套在防尘外壳上与其滑动配合,调节环与定位块接触端开设有呈渐变阶梯排列的齿(10),其特征在于:在调节环(2)与定位块(5)接触端至少开设有两个缺口(9);在防尘外壳(6)上固定有支架(7),支架上安装有蜗杆(8);在防尘外壳上套有齿环(4),齿环内表面至少设置有两个凸台(13),凸台位于调节环(2)上的缺口(9)中,且凸台端面(12)与防尘外壳(6)表面吻合,使齿环与防尘外壳滑动配合,齿环下端面开设有齿(11),通过该齿使齿环(4)与蜗杆(8)啮合;在调节环上套有一压力弹簧(3),位于调节环(2)与齿环(4)之间,以保证齿环(4)与蜗杆(8)的良好啮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技术背景摩托车为了适应单人和双人骑乘的需要,一般都将摩托车后减震设计成可调节阻力大小的结构形式,即在减震器防尘外壳上设置有一调节环,减振弹簧一端作用在调节环端面上,调节环另一端开设有呈渐变阶梯排列的齿,通过该齿使调节环支撑在固定于防尘外壳直径方向相对面上的两定位块上,并使调节环在转动过程中沿其轴线移动而压缩减振弹簧,以实现减震器减振阻力的调节。该种结构在调节减振阻力时,必须要转动调节环,而调节环的转动十分费力,如想省力就必须借助专用工具,这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调力装置的摩托车减震器,不须借助专用工具,即可随时方便地实现减震器减振阻力的调节。本技术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器防尘外壳、减振弹簧、用于支承和压缩调节减振弹簧的调节环,以及固定在防尘外壳直径方向相对面上,用于支承调节环的定位块,调节环套在防尘外壳上与其滑动配合,调节环与定位块接触端开设有呈渐变阶梯排列的齿,在调节环与定位块接触端至少开设有两个缺口;在防尘外壳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蜗杆;在防尘外壳上套有齿环,齿环内表面至少设置有两个凸台,凸台位于调节环上的缺口中,凸台端面与防尘外壳表面吻合,使齿环与防尘外壳滑动配合,齿环下端面开设有齿,通过该齿使齿环与蜗杆啮合;在调节环上套有一压力弹簧,位于调节环与齿环之间,以保证齿环与蜗杆的良好啮合。调节减震器的减振阻力时,只须转动蜗杆,则齿环亦随之转动,从而带动调节环转动,在定位块作用下,调节环沿轴向移动而压缩减振弹簧,完成减震器减振阻力的调节。本技术由于在减震器上设置了一蜗轮蜗杆传动装置,通过对其中蜗杆的转动来实现减震器减振阻力的调节,而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操作方便而且省力。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调力装置的摩托车减震器一种具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减震器中调节环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图5为减震器中齿环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该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防尘外壳6、减振弹簧1、用于支承和压缩调节减振弹簧1的调节环2,以及固定在防尘外壳6直径方向相对面上,用于支承调节环2的定位块5,调节环2套在防尘外壳6上并与防尘外壳6滑动配合,调节环2与定位块5接触端开设有呈渐变阶梯排列的齿10,该齿位于调节环2直径方向相对面,其齿形一致而方向相反。在调节环2与定位块5接触端开设有两个缺口9,两缺口9位于调节环2直径方向相对面且应避开调节环2端的齿10,缺口9的两侧边与减震器轴线方向平行。在防尘外壳6上固定有支架7,支架7上安装有蜗杆8,蜗杆8轴线与减震器轴线垂直,且蜗杆8可绕其轴线转动。在防尘外壳6上套有齿环4,齿环4内表面设置有两个与调节环2上缺口9相对应的凸台13,凸台13位于调节环2上的缺口9中并与其间隙配合,且凸台13端面12与防尘外壳6表面吻合,使齿环4与防尘外壳6滑动配合,以防止齿环4轴线与防尘外壳6轴线产生偏移,齿环4下端面开设有齿11,通过该齿11使齿环4与蜗杆8啮合。在调节环2上套有一压力弹簧3,位于调节环2与齿环4之间,以保证齿环4与蜗杆8的良好啮合。调节减震器的减振阻力时,只须转动蜗杆8,则齿环4亦随之转动,齿环4上的凸台13与调节环2上的缺口9作用,从而带动调节环2转动;转动的调节环2在定位块5作用下,沿轴向移动而压缩减振弹簧1,从而完成减震器减振阻力的调节。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调力装置的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防尘外壳(6)、减振弹簧(1)、用于支承和压缩调节减振弹簧的调节环(2),以及固定在防尘外壳直径方向相对面上,用于支承调节环(2)的定位块(5),调节环套在防尘外壳上与其滑动配合,调节环与定位块接触端开设有呈渐变阶梯排列的齿(10),其特征在于在调节环(2)与定位块(5)接触端至少开设有两个缺口(9);在防尘外壳(6)上固定有支架(7),支架上安装有蜗杆(8);在防尘外壳上套有齿环(4),齿环内表面至少设置有两个凸台(13),凸台位于调节环(2)上的缺口(9)中,且凸台端面(12)与防尘外壳(6)表面吻合,使齿环与防尘外壳滑动配合,齿环下端面开设有齿(11),通过该齿使齿环(4)与蜗杆(8)啮合;在调节环上套有一压力弹簧(3),位于调节环(2)与齿环(4)之间,以保证齿环(4)与蜗杆(8)的良好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减震器防尘外壳、减振弹簧、用于支承和压缩调节减振弹簧的调节环,以及固定在防尘外壳直径方向相对面上,用于支承调节环的定位块,在减震器上还设置有由齿环、支架和蜗杆组成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通过对其中蜗杆的转动来实现减震器减振阻力的调节,而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操作方便而且省力。文档编号B62K25/04GK2661560SQ20032011473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日专利技术者姜熙飞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熙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