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搁脚板的轮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80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式车辆,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车架部分的车架。第一车架部分基本垂直延伸。第二车架部分从第一车架部分的顶部基本水平向后延伸。车座由第二车架部分支撑。动力单元为车辆提供动力。动力单元布置在车座之下。侧封盖覆盖第二车架部分。侧封盖沿着第二车架部分延伸,以界定侧封盖的底部和动力单元的顶部之间的空间。撑条从第一车架部分大体向后延伸。撑条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空间中。搁脚板从撑条延伸。撑条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布置成高于第一部分。撑条在第一部分处安装到第一车架部分。搁脚板安装到撑条的第二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具有搁脚板的轮式车辆,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用于车辆驾驶员的搁脚板的轮式车辆。
技术介绍
例如,诸如小型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之类的轮式车辆通常具有支撑前后轮的车架、发动机、车座和其他部件。发动机耦合到变速器而界定出发动机单元。发动机单元和后轮可摆动地悬挂在车座之下。车座可以是前后二人座,主驾驶员和副驾驶员跨乘在其上。通常,小型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车架用多个封盖覆盖。这些封盖中的一个界定出用于小型摩托车的踏板。主驾驶员在驾驶小型摩托车的时候将他或她的双脚放在该踏板上。此外,一对脚踏板在轻便摩托车的两侧上从封盖延伸,并且主驾驶员在驾驶轻便摩托车的时候将他或她的双脚放在该脚踏板上。小型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包括用于副驾驶员的一对搁脚板。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P2001-97267A公开了用于副驾驶员的搁脚板的示例。如该公开中所示,搁脚板与踏板或脚踏板连续形成。搁脚板从踏板或脚踏板向上并向后延伸,以避免与位于车座下方的发动机单元干涉。于是,副驾驶员可能在受限的空间中感到拘束。在其他布置中,搁脚板可以与踏板或脚踏板分开设置,并且可以附装到封盖下的车架。但是,由于封盖而使得只有很少的几个位置可用于搁脚板。于是,副驾驶员可能不舒适,因为搁脚板的位置不适合于驾驶员。例如,搁脚板可能没有与驾驶员的臀部位置充分隔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式车辆,其包括为车辆的副驾驶员提供了舒适位置的搁脚板,以将他或她的双脚放在上面,而不会被车辆的任何封盖所妨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车架的轮式车辆,该车架具有第一车架部分和第二车架部分。所述第一车架部分基本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车架部分从所述第一车架部分的顶部基本水平向后延伸。车座由所述第二车架部分支撑。动力单元布置来为所述车辆提供动力。所述动力单元位于所述车座之下。侧封盖布置来覆盖所述第二车架部分。所述侧封盖沿着所述第二车架部分延伸,以界定所述侧封盖的底部和所述动力单元的顶部之间的空间。撑条从所述第一车架部分大体向后延伸。所述撑条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空间中。搁脚板从所述撑条延伸。所述撑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高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撑条在所述第一部分处安装到所述第一车架部分。所述搁脚板安装到所述撑条的所述第二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一种轮式车辆包括具有第一车架部分和第二车架部分的车架。所述第一车架部分基本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车架部分从所述第一车架部分的顶部基本水平向后延伸。车座由所述第二车架部分支撑。动力单元布置来为所述车辆提供动力。所述动力单元位于所述车座之下。侧封盖布置来覆盖所述第二车架部分。所述侧封盖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二车架部分延伸。撑条从所述第一车架部分延伸以位于所述侧封盖之下并在所述动力单元之上。搁脚板从所述撑条延伸。从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元件、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构造的轻便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图示了图1的轻便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其中虚影部分示出了副驾驶员;图3图示了轻便摩托车主要部分的相似的侧视图,其示出了用于副驾驶员的搁脚板的合适位置; 图4图示了图1的轻便摩托车的后视图;图5从左前侧图示了轻便摩托车的车架部分、搁脚板组件和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其中搁脚板主体未在该图中示出;图6图示了包括搁脚板组件和脚导向件在内的图5的车架部分的俯视图,其中搁脚板主体未在该图中示出;图7图示了轻便摩托车的部分侧视图,其示出了安装到车架部分的搁脚板组件和安装到动力单元的脚导向件;图8图示了图7的搁脚板组件的放大侧视图,其中搁脚板主体未在该图中示出;图9图示了图7的搁脚板组件的俯视图,其中搁脚板主体未在该图中示出;图10图示了示出搁脚板组件和脚导向件的轻便摩托车的立体图,其中搁脚板主体未在该图中示出;和图11图示了轻便摩托车的立体图,其示出了轻便摩托车的左手侧上的下封盖、脚踏板和搁脚板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7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构造的轻便摩托车30的整体结构。轻便摩托车30仅仅给出了一种轮式车辆的例子。下述脚导向件结构适合于其他类型的轮式车辆,例如摩托车和小型摩托车。考虑到这里的说明,这样的应用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很清楚。如整个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向前”和“前”意味着位于或向着轻便摩托车30最前端这一侧,而术语“向后”和“后”意味着位于或向着与前侧相反的一侧,除非相反地指明或从上下文的使用很清楚的。另外,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水平地”意味着所指的部分、构件或部件在轻便摩托车30直立时大体平行于地面延伸。术语“垂直地”意味着该部分、构件或部件大体与水平延伸的那些垂直地延伸。参考图1和4-6,轻便摩托车30包括界定出轻便摩托车30基本结构的车架32。图5和6示出了车架32的中间部分和后部。车架32优选地包括一对支架部分34、主车架部分36、子车架部分或下管38、一对车座轨40、一对脚踏板底座(未示出)、下横梁44、上横梁46、中横梁48和横构件49。支架部分34两者都大体垂直延伸,并通过下横梁44和上横梁46彼此连接。支架部分34支撑动力单元和后轮50。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动力单元优选地是发动机单元51,其包括内燃机和变速器。但是,例如电动机可以代替发动机单元51。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后轮50优选地是驱动轮,并且发动机单元51向后轮50提供动力。图示发动机单元51的中心大体布置在当轻便摩托车30直立在地面上时垂直并从前向后延伸的轻便摩托车30的纵向中心平面LCP(图4和6)上。但是,发动机单元51的后部相对于纵向中心平面LCP向左手侧偏移。如图7中最清楚的,发动机单元51优选地绕着摆动轴66上下摆动或枢轴转动,该摆动轴66在支架部分34的各个底端处横向延伸。发动机单元51的后部优选地经由例如发动机单元51的输出轴来容纳后轮50的轮轴。优选地,悬架68在轻便摩托车30的左手侧上在发动机单元51和车座轨40之间延伸。图7的假想线示意性示出了发动机单元51枢轴运动的上限UL。主车架部分36优选地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水平部分在右手侧上从支架部分34的顶端向前延伸。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垂直部分从水平部分的前端向上延伸。头管焊接到垂直部分的顶部。头管在其底部容纳包括一对前叉52的转向轴。前轮的轮轴置于前叉52之间。车把56从转向轴的顶部大体水平延伸。车把56在其各个端部包括握持把手58。驾驶员通过转动车把56来使轻便摩托车30转向。车把56优选地包括控制发动机动力的油门调节设备、以及用制动设备来使前轮54和后轮50停止旋转的制动器手柄。图示的子车架部分38包括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水平部分优选地从主车架部分36的水平部分之下的横梁44向前延伸。垂直部分从水平部分的前端向着主车架部分36的垂直部分向上延伸。子车架部分38的垂直部分耦合到主车架部分36的垂直部分。脚踏板底座优选地从支架部分34的各个底端向前延伸,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优选地,从子车架部分38的水平部分横向延伸的支架支撑每个脚踏板底座的前部。车座轨40优选地通过其中部处的中横梁48,并通过其后端部分处的横构件49而彼此连接。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包括:包括第一车架部分和第二车架部分的车架,所述第一车架部分基本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车架部分从所述第一车架部分的顶部基本水平向后延伸;由所述第二车架部分支撑的车座;布置来为所述车辆提供动力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 单元布置在所述车座之下; 布置来覆盖所述第二车架部分的侧封盖,所述侧封盖沿着所述第二车架部分延伸,以界定所述侧封盖的底部和所述动力单元的顶部之间的空间;从所述第一车架部分大体向后延伸的撑条,所述撑条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空间 中;和从所述撑条延伸的搁脚板,所述撑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布置成高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撑条的所述第一部分安装到所述第一车架部分,所述搁脚板安装到所述撑条的所述第二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贵彦高桥晴仁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