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通式(I)的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其中残基R1、R2、R3、X1和X2如权利要求所定义。所述具有通式(I)的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可以有利地在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体系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包含所述氧代氮化络合物的催化体 系和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oxo-nitrogenatedcomplexofcobalt)。 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并且涉及其在用于使共轭二烯(共) 聚合的催化体系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述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的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催化 体系。 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共轭二烯(共)聚合的工艺、特别地用于使1,3-丁二烯 或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所述催化体系。 已知的是,共轭二烯的立体专一性(共)聚合在用于获得最广泛使用的橡胶中的 产品的化学工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工艺。 还已知的是,在可以从1,3-丁二烯(SM,4-顺式、1,4-反式、1,2间同立构、1,2 全同立构、1,2无规立构、具有可变的1,2单元含量的混合的1,4-顺式/I,2结构)的立体 专一性聚合获得的多种聚合物中,仅仅1,4-顺式聚丁二烯和间同立构的1,2聚丁二烯在工 业上被生产且被商业化。涉及这些聚合物的另外的细节可以例如在:TakeuchiY.等,"New IndustrialPolymers",''AmericanChemicalSocietySymposiumSeries"(1974),第 4 卷,第 15 页-第 25 页;HalasaA.F.等,Kirk_OthmerEncyclopediaofChemical Technology"(1989),第 4版,KroschwitzJ.I.编辑,JohnWileyandSons,NewYork, 第 8 卷,第 1031 页-第 1045 页;TateD?等,"EncyclopediaofPolymerScienceand Engineering(1989),第 2版,MarkH.F.编辑,JohnWileyandSons,NewYork,第 2卷, 第537 页-第 59〇 页;KernsM?等,''ButadienePolymers〃,在''EncyclopediaofPolymer ScienceandTechnology" (2003)中,MarkH.F.编辑,Wiley,第 5卷,第 317 页-第 356 页中发现。 1,4_顺式聚丁二烯为通常具有等于96 %-97 %的1,4-顺式单元含量、约-2°C的 熔点(Tm)、约_25°C的结晶温度(T。)和-100°C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合成弹性体, 所述合成弹性体的性质与天然橡胶的那些非常类似且所述合成弹性体的主要用途为生产 用于机动车辆和/或卡车的轮胎。特别地,在轮胎的生产中,使用具有高的1,4-顺式单元 含量的聚丁二烯。 1,4-顺式聚丁二烯通常通过聚合工艺制备,所述聚合工艺使用包含基于钛 (Ti)、钴(Co)、镍(Ni)、钕(Nd)的催化剂的多种催化体系。包含基于钴的催化剂的催 化体系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立构专一性,且可以被认为是如上文列出的那些中最通用 的,通过改变其配方,其能够提供上文指示的聚丁二烯的所有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如例 如在:PorriL.等,〃ComprehensivePolymerScience" (1989),EastmondG.C?等编 辑,PergamonPress,Oxford,UK,第 4 卷,第II部分,第 53 页-第 108 页;Thiele S.K.H?等,"MacromolecularScience.PartC:PolymerReviews" (2003),C43,第 581 页-第 628 页;Osakada,K?等,"AdvancedPolymerScience" (2004),第 171 卷,第 137 页-第 194 页;RicciG.等,''AdvancesinOrganometallicChemistry Research"(2007),YamamotoK.编辑,NovaSciencePublisher,Inc.,USA,第 1 页-第 36 页;RicciG?等,''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s"(2010),第 254卷,第661 页-第676 页;RicciG?等,''Cobalt:Characteristics,Compounds,andApplications"(2011),Lucas J.Vidmar编辑,NovaSciencePublisher,Inc.,USA,第 39 页-第 81 页中所描述。 例如,催化体系双乙酰丙酮钴/氯化二乙基铝/水提 供具有等于约97%的1,4-顺式单元含量的聚丁二烯,且其通常被用于工业生产此聚合 物,如例如在:RacanelliP?等,〃EuropeanPolymerJournal〃(1970),第6卷,第 751 页-第761页中所描述。催化体系三乙酰丙酮钴/甲基铝氧烷也提供 具有等于约97 %的1,4-顺式单元含量的聚丁二稀,如例如在:RicciG.等,"Polymer Communication" (1991),第 32 卷,第 514 页-第 517 页中所描述。 在另一方面,催化体系三乙酰丙酮钴/三乙基铝/水提供 具有混合的1,4-顺式/I,2等二元结构的聚丁二稀,如例如在:FurukawaJ.等,"Polymer J〇Urnal〃(1971),第2卷,第371页-第378页中所描述。在另一方面,所述催化体系 在二硫化碳(CS2)的存在下在用于工业生产高度结晶的1,2间同立构聚丁二烯的工艺中 使用:涉及这些工艺的另外的细节可以例如在:AshitakaH?等/'JournalofPolymer Science:PolymerChemistryEdition" (1983),第 21 卷,第 1853 页-第 1860 页;Ashitaka H.等,〃JournalofPolymerScience:PolymerChemistryEdition"(1983),第 21 卷,第 1951 页-第 1972 页;AshitakaH?等,''JournalofPolymerScience:PolymerChemistry Edition"(1983),第 21 卷,第 1973 页-第 1988 页;AshitakaH?等,''JournalofPolymer Science:PolymerChemistryEdition〃(1983),第 21 卷,第 1989 页-第 1995 页中发现。 用于制备1,2-间同立构聚丁二烯的极其有活性和立体专一性的催化体系可以通 过使例如由NattaG?等,"ChemicalCommunications" (1967),第 24期,第 1263 页-第 1265页描述的钴的烯丙基络合物(n4-c4h6)(n5-c8h13)Co与二硫化碳(cs2)组合获得,如例 如在:RicciG?等,"PolymerCommunication" (1988),第 29 卷,第 305 页-第 307 页中所 描述。所述催化体系能够使1,3-丁二烯在室温下二聚,如例如在美国专利US5, 879, 805中 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式(I)的钴的氧代氮化络合物:其中:‑相同或不同的R1和R2代表氢原子,或它们选自任选地被卤化的直链或支链C1‑C20烷基、任选地被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地被取代的芳基;‑R3代表氢原子,或其选自任选地被卤化的直链或支链C1‑C20烷基、任选地被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地被取代的芳基;或R3代表具有以下的式的酮亚胺基团:其中相同或不同的R'和R”代表氢原子,或它们选自直链或支链C1‑C20烷基、任选地被取代的环烷基、任选地被取代的芳基;‑相同或不同的X1和X2代表卤素原子比如氯、溴、碘;或它们选自直链或支链C1‑C20烷基、‑OCOR4基团或‑OR4基团,其中R4选自直链或支链C1‑C20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娜·索玛斯,乔瓦尼·里奇,弗朗西斯科·马西,朱塞佩·利昂,
申请(专利权)人:维尔萨利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