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6756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所述的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以20-300nm银纳米粒子为内核,包覆上致密、均匀的二氧化硅为外壳,其二氧化硅壳层在1-30nm范围内可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粒径为8-20nm的金纳米粒子:2)合成粒径为20~300nm的银纳米粒子:3)在步骤2)中所合成粒径为银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上1-30nm的二氧化硅壳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二氧化硅包银纳米粒子,壳层由具有化学惰性、电学绝缘以及光学透明的二氧化硅组成,而且极薄、致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壳结构银纳米粒子的壳层包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极薄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学。
技术介绍
20世纪末开始,纳米技术出现飞速发展,对纳米科学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的研究愈发深入,具有不同粒径、形貌的币族金属(金、银、铜)纳米粒子,被广泛研究,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活性基底。在以往的传统技术中,是在拉曼光谱基底上通过电化学或物理方法沉积以及组装贵金属纳米颗粒,以此得到较强的电磁场增强因子,但是在现实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几个影响真实信息的因素:(探针)分子接触、溶液接触、电子学接触。在2010年时,田中群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的技术,用惰性的二氧化硅或者氧化铝壳层包覆在金纳米粒子外部,这样可以防止上述的影响因素的同时,亦获得较高的局域电磁场增强因子。(Li,J.etal.Shell-isolatednanoparticle-enhancedRamanspectroscopy.Nature464,392-395(2010))但是对于金纳米粒子而言,因为在530nm左右出现带间跃迁,只能在红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以20~300nm银纳米粒子为内核,包覆上致密、均匀的二氧化硅为外壳,其二氧化硅壳层在1~30nm范围内,其寿命长达16个月,寿命期衰减不超过20%,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粒径为8‑20nm的金纳米粒子:2)合成粒径为20~300nm的银纳米粒子:3)在步骤2)中所合成粒径为银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上1~30nm的二氧化硅壳层:取步骤2)中合成得到银纳米粒子溶胶用超纯水稀释1~10倍,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分别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至终浓度0.01‑0.05mM,硼氢化钠溶液或抗坏血酸或草酸至终浓度4‑6M,以及硅酸钠或正硅酸乙酯...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以20~300nm银纳米粒子为内核,包覆上致密、均匀的二氧化硅为外壳,其二氧化硅壳层在1~30nm范围内,其寿命长达16个月,寿命期衰减不超过20%,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粒径为8-20nm的金纳米粒子:2)合成粒径为20~300nm的银纳米粒子:3)在步骤2)中所合成粒径为银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上1~30nm的二氧化硅壳层:取步骤2)中合成得到银纳米粒子溶胶用超纯水稀释1~10倍,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分别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至终浓度0.01-0.05mM,硼氢化钠溶液或抗坏血酸或草酸至终浓度4-6M,以及硅酸钠或正硅酸乙酯溶液至终浓度0.01-0.2wt%,并调节反应溶液的pH至9.2-9.7;搅拌均匀后,移入100℃水浴中50-70min,之后再转入50-70℃水浴中,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得到不同壳层厚度的二氧化硅壳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合成的8-20nm粒径金纳米颗粒的具体方法为:50ml的氯金酸溶液0.2-0.3M,加热回流后,加入柠檬酸钠溶液0.5-2wt%,继续回流0.5-2小时,冷却后,得到粒径为8-20nm的金纳米颗粒溶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禹蒙萌刘国坤李剑锋田中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