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634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1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加热装置(1),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该加热装置(1)设计为红外线(IR)-辐射器,具有设置在反射壳体(2)中的基于织物的加热带(3)。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放脚空间的车辆,在该放脚空间中设置有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尤其是用于车辆的放脚空间的加热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设置在车辆的放脚空间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DE 20 2006 007 548 Ul公开了一种本类型的加热装置,用作放置在车辆放脚空间中的足部加热。该加热装置由基础部件、与基础部件相连的、可电操作的表面加热机构和与该表面加热机构通过控制单元连接的连接缆线,该连接缆线具有用于插入到车辆的车载插座中的端侧的连接插头。在此,该基础部件可以被设计为柔性脚垫或楔形放置的搁脚架。所公开的用于车辆放脚空间的足部加热装置的缺点在于,利用应用于此的表面加热机构主要只能够产生接触热,接触热被传递到车辆乘客的踩在这种脚垫上或搁脚架上的脚上。但这并不能总是足以快速地为车辆乘客实现足够的热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尤其是用于车辆的放脚空间的加热装置,利用该加热装置快速地为车辆乘客实现高的热舒适度并且为此仍仅需要小的功率。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加热装置得以实现。这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加热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设计为IR-辐射器,具有设置在反射壳体中的基于织物的加热带。这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是一种高温IR辐射器系统,该系统通过在身体附近放置在车辆的放脚空间中而根据需要为乘客调温。该加热带在此是IR(红外线)加热织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中,作为IR加热织物,所述基于织物的加热带由玄武岩-不锈钢(Edelstahl)-混纺纱制成。这种材料的使用使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热惰性小并且由此使得能够使其具有快速响应特性,也就是说,车辆乘客能够在短时间后感受到热量。优选的是,所述玄武岩-不锈钢-混纺纱由纤度在50和10tex之间,优选为68tex的玄武岩复丝和直径为0.02mm至0.05mm,优选为0.035mm的不锈钢纤维制成。通过织物结构和材料比例可以调整加热带的功率需求量或表面温度。由此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热特性或辐射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中,织物的加热带布置在由横截面为抛物线状的反射壳体所接纳的加热元件支承件上。因为该基于织物的加热带能够实现直至500°C的温度,所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反射壳体由防护格栅覆盖。在此当然可以使用所有形式的合适的覆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以有利的方式适合设置在车辆的放脚空间中。【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示出: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结构性设计的示意透视图,图2示出加热装置根据图1的截面1-1的截面图,和图3示出载有车辆乘客的车辆的接纳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的放脚空间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加热装置I是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高温IR辐射器系统,并包括反射壳体2,该反射壳体接纳设置在加热元件支承件4上的、产生红外线辐射的加热带(IR加热织物)3。该反射壳体2以及覆盖其敞开侧的防护格栅5都被安装在支承元件6上。该反射壳体2具有横截面为抛物线状的内表面,从而使加热带3所产生的IR辐射——如图2所示——作为定向的热辐射沿几乎与加热带3垂直的方向离开反射壳体2。利用这种定向的IR热辐射能够远距离高效利用热量。图3示出了这种加热装置I在载有车辆乘客——在此是驾驶员12——的车辆10中的布置结构。该加热装置I在驾驶员12的放脚空间11中布置在其上部区域中。加热带3的材料由玄武岩纤维-不锈钢-混纺纱构成,该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相对较高的、0.8的IR-辐射率。为该玄武岩纤维-不锈钢-混纺纱使用纤度为68tex的能够导电的玄武岩复丝,以及0.035mm的不锈钢纤维。该不锈钢纤维在此与玄武岩复丝以40圈/m的缠绕频率缠绕。利用这种由玄武岩纤维-不锈钢-混纺丝制成的加热带3,加热装置I的热惰性小并且由此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热量由此能在短时间后被车辆10的驾驶员12感受到。这缩短了冷起动阶段并且随之提升了驾驶员12的舒适度。这种加热装置I的最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输送介质、例如空气来获得热量,而是直接通过这种加热装置I的IR辐射给车辆乘客供热。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热量输送,大大提升了车辆乘客的热舒适性,也就是说,提高了内室舒适度。此外,该加热装置I的特征在于,由于使用玄武岩纤维-不锈钢-混纺纱,所以功率需求量非常小,并因此尤其实现了在车辆10的能耗方面的效率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I当然不仅可以设置在车辆的放脚空间中,而且也适于放置在车厢内室的其他区域中。附图标记列表:I加热装置2反射壳体3加热带4加热元件支承件5防护格栅6支承元件10 车辆11车辆10的放脚空间 12车辆乘客,驾驶员【主权项】1.一种用于车辆(10)的车辆内室(11)的加热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I)设计为IR-辐射器,具有设置在反射壳体(2)中的基于织物的加热带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织物的加热带(3)由玄武岩-不锈钢-混纺纱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不锈钢-混纺纱由纤度在50和10tex之间、优选为68tex的玄武岩复丝和直径为0.02mm至0.05mm、优选为0.035mm的不锈钢纤维制成。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I),其特征在于,织物的加热带(3)布置在由横截面为抛物线状的反射壳体(2)所接纳的加热元件支承件(4)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壳体(2)由防护格栅(5)覆盖。6.—种具有放脚空间(11)的车辆(10),在该放脚空间中设置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I)。【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加热装置(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该加热装置(1)设计为红外线(IR)-辐射器,具有设置在反射壳体(2)中的基于织物的加热带(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放脚空间的车辆,在该放脚空间中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1)。【IPC分类】B60H1-22【公开号】CN104755291【申请号】CN201380055406【专利技术人】S·容, K·里希特, D·胡施克 【申请人】奥迪股份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3年10月12日【公告号】DE102012020870B3, EP2911899A1, WO2014063792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车辆内室的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10)的车辆内室(11)的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设计为IR‑辐射器,具有设置在反射壳体(2)中的基于织物的加热带(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容K·里希特D·胡施克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