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36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后叉(15),通过将沿车体中心线左、右分割为左、右枢轴部分(2b、3b)及左、右横梁部分(2c、3c)而成的铝合金压铸制造的左、右臂成形体(2、3),在所述枢轴部分和横梁部分处焊接接合来形成,左、右臂部分(2a、3a)从侧面看为大致三角形,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侧开口的大致コ字形,所述左、右横梁部分(2c、3c)形成为从所述三角形状的顶点(2g、3g)延伸到底边的闭合剖面形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相对于车架可自由上下摆动地支撑后轮,具体而言涉及在确保高刚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轻量化并降低制造成本的后叉。
技术介绍
作为自动二轮车的后叉,以往,例如有将轻合金制成的铸造成形体的左右梁部的分割表面相互对接焊接所形成的后叉,所述轻合金制铸造成形体是将在横梁在中间分割而成的左、右梁部分别与所述左、右臂一体形成的。(参考日本专利特开昭62-122887号公报)。此外,在自动二轮车中,从改善操作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将后叉做成轻量且高刚度是重要的,所述以往的由焊接接合轻合金制铸造成形体所制造的后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但是,近来要求后叉通过进一步的轻量且高刚度以使得可以实现进一步地降低制造成本,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满足近来这种要求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
技术实现思路
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包括左、右臂部分;将所述左、右臂部分的前端部分接合的呈闭合剖面形状的枢轴部分;将所述左、右臂部分的枢轴部分与后轮前缘之间的部分接合的呈闭合剖面形状的横梁部分,所述枢轴部分可上下自由摆动地被车架枢轴支撑,所述后叉将所述后轮轴支撑在所述左、右臂部分的后端部分之间,所述自动二轮车的后叉的特征在于,通过将沿车体中心线将所述枢轴部分及横梁部分分割为左、右部分而成的由铝合金压铸制成的左、右臂成形体,在所述枢轴部分及横梁部分处焊接接合来形成所述后叉,所述左、右臂部分从侧面看为大致三角形,从剖面看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侧开口的大致コ字形,所述横梁部分形成为从所述三角形状的顶点延伸到底边的闭合剖面形状。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部分包括沿着所述后轮的前缘延伸的圆弧状的后纵壁;与所述后纵壁沿前后方向的间隔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最小并且越向其上、下越宽的前纵壁。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将左、右任一个所述横梁部分配合插入到另一个横梁部分内,并焊接所述配合插入部分。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部分的底部上一体形成有支撑凸台部分,所述支撑凸台部分连接了后轮悬架装置的连接部件;通过将在所述左、右横梁部分的相对面上一体形成的左、右凸台部分接触且焊接接合来构成所述支撑凸台部分。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臂部分具有构成所述三角形底边的主臂部分和构成所述三角形斜边的加强臂部分,所述三角形通过在与所述横梁部分相比的后侧上设置开口来形成,并且所述左、右臂部分至少在所述主臂部分的与所述横梁部分相比的后侧部分上接合有加强板以封闭所述剖面为コ字形的开口。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臂部分的所述コ字形的侧壁上一体形成有多个相互交叉的加强肋,在所述加强肋的交叉部分上固定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介于所述加强板之间并被所述加强板压住。权利要求7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臂成形体是通过使用压铸模来沿横切所述三角形的方向提供熔液而被铸造成的,所述压铸模具有沿所述左、右臂部分的三角形底边或斜边配置的多个熔液入口和与其对应配置的熔液出口。权利要求8的专利技术是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剖面为コ字形的开口边缘部分设定成比其他的部分壁厚,且在构成所述底边的主臂部分的开口边缘部分上形成熔液入口,在构成所述斜边的加强臂部分的开口边缘部分上形成熔液出口。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后叉的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图2是所述后叉的平面图;图3是所述后叉的左臂部分的左视图;图4是所述左臂部分从内侧看的侧视图;图5是所述后叉的右臂部分的左视图;图6是所述右臂部分从内侧看的侧视图;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3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9是图3的IX-IX线剖视图;图10是图3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图3的XI-XI线剖视图;图12是图3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3的XIII-XIII线剖视图;图14是图5的XIV-XIV线剖视图;图15是图5的XV-XV线剖视图;图16是图3的XVI-XVI线剖视图;图17是图3的XVII-XVII线剖视图;图18是图3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图3的XIX-XIX线剖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用于制造所述后叉的模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图2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的后叉的图。在各图中,10是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后叉15的自动二轮车。此自动二轮车10具有这样的示意结构通过车架11前端的头管来可左右自由转向地支撑前叉13,前叉13在下端部轴支撑前轮12;通过中央部分的后叉支架11b来可上下自由摆动地枢轴支撑后叉15,后叉15在后端部轴支撑后轮14;此外,由主架11c悬挂支撑发动机单元16;在该发动机单元16的上方安装有燃料箱17,该燃料箱17之后安装有车座18。此外,从所述车架的前叉13周围到发动机单元16的周围的一部分被车罩19覆盖。所述后叉15通过铝合金压铸成形,其结构为将具有沿车辆中心线左右分割枢轴部分和横梁部分而成的形状的左、右臂成形体2、3在所述分割部分上焊接接合。所述左、右臂成形体2、3在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臂部分2a、3a的前端部分上一体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左、右枢轴部分2b、3b,并且在该枢轴部分2b、3b和后轮14的前缘14a之间一体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左、右横梁部分2c、3c。所述左、右臂部分2a、3a从车辆侧视大致呈三角形,并在与所述横梁部分2c、3c相比的后侧处具有大致为三角形的开口2d、3d。因此,所述左、右臂部分2a、3a可被认为是由所述三角形的构成底边的部分和构成斜边的部分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底边构成部分称为主臂部分A,将斜边构成部分称为加强臂部分B。此外,所述左臂2a的开口2d形成为从前部外侧向后部内侧通过驱动链20的张紧侧部分的开口,所述驱动链20将固定在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链轮和固定在后轮14上的从动链轮14连接起来。此外,所述左、右臂部分2a、3a从剖面上看形成为大致呈コ字的形状,所述コ字形状是通过在沿纵向延伸的侧壁4a的上下边缘处一体形成沿横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方向)延伸的上壁4b、下壁4c而形成的,该コ字形状的开口朝向车辆内侧。此外,在所述侧壁4a的内表面一体形成有加强肋。此加强肋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延伸的横肋5a、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所述上壁4b和下壁4c的纵肋5b以及倾斜连接所述上壁4b和下壁4c的斜肋5c等各种肋。所述左、右枢轴部分2b、3b中与所述左、右臂部分2a、3a相比沿车辆宽度方向靠内侧的部分,从剖面上看形成为大致呈饭团形状的筒体(参考图4、图6),该左、右筒体2e、3e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之间被焊接接合。更具体而言,在左、右筒体2e、3e的内侧端部内,向前露出的外壁部分之间以及朝向后方的后壁部分之间被焊接成相互对接的状态,顶壁部分及底壁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后叉,包括:左、右臂部分;将所述左、右臂部分的前端部分接合的呈闭合剖面形状的枢轴部分;将所述左、右臂部分的枢轴部分与后轮前缘之间的部分接合的呈闭合剖面形状的横梁部分,所述枢轴部分可上下自由摆动地被车架枢轴支撑,所述后叉将所述后轮轴支撑在所述左、右臂部分的后端部分之间,所述自动二轮车的后叉的特征在于,通过将沿车体中心线将所述枢轴部分及横梁部分分割为左、右部分而成的由铝合金压铸制成的左、右臂成形体,在所述枢轴部分及横梁部分处焊接接合来形成所述后叉,所述左、右臂部分从侧面看为大致三角形,从剖面看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侧开口的大致コ字形,所述横梁部分形成为从所述三角形状的顶点延伸到底边的闭合剖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原久士狩野康伸高畑竜実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