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70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轻易地允许外观改变来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摩托车。在整流罩(4)上提供一个能更换配件的外罩(35)。外罩(35)包括外罩前缘部(35a)和外罩后部(35b),外罩前缘部(35a)形成为与头灯(3)的外周边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大致连续的表面,外罩后部(35b)可拆卸地连接到整流罩(4)并从外罩前缘部(35a)延伸至后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其具有车架、安装于车架上的头灯以及 布置成围绕头灯外周的整流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摩托车为了在行驶时改善外观以及特别是提高风挡效 应,而将转向车把的前侧由整流罩覆盖。这类整流罩大致包括覆盖头 灯外周部分的前壁,以及从前壁连续延伸至后部的左右侧壁(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JP-A-2005-35526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公知的摩托车整流罩的情况中,要考虑到适合每种 使用的摩托车的最佳设计。因此,通常的情况是不能轻易改变整流罩 的结构。近来,商业市场上需要应用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能允许更 换成具有迎合使用者偏好的设计的整流罩。然而,整流罩是一个相当 大且昂贵的部件。因此,如果更换整流罩,那么就需要一笔可观的费 用以及棘手的更换操作。总之,更换整流罩不切实际,并且不可能满 足使用者的较大范围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情况设计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摩 托车,它能方便地改变其外观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头灯以及设置成覆盖头灯外周的整流罩。该摩托车的特征是包含连在整流罩上的外 罩。该外罩包括外罩前缘部和外罩后部,外罩前缘部形成为围绕头灯 外周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外罩后部形成为从外罩前缘部分延伸到后 部。另外,外罩后部可拆卸地连接到整流罩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摩托车,外罩可拆卸地连接到整流罩上。因此, 比如说外罩可被更换成具有不同颜色、设计或形状的配件,从而能很 容易地产生具有很大变化幅度的外观,来满足使用者的大范围的需求。同整流罩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外罩尺寸小,能很轻易地安装和拆下。 因此,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很容易地给观察者制造出印象不同 的外观。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中的外罩包括围绕头灯外周的外罩前缘部, 以及从外罩前缘部延伸到后部的外罩后部。总之,形成外观的关键特 征点。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外罩是一个比较小的部件,它能轻易地引起 观察者的注意。从而,通过将外罩更换成具有不同设计的外罩,能够 很容易地给观察者提供不同的印象。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外罩后部可拆卸地连接到整流罩上,因此能很 容易地实现外罩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罩的摩托车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的前视图。图3是摩托车外罩部分的前视图。图4是摩托车外罩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摩托车头灯部分的后视图。图6是摩托车整流罩部分的前视图。 图7是外罩的前视图。图8是连接上外罩时的剖面侧视图。图9是沿图3上线IX-IX的剖视图。 图IO是沿图3上线X-X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3上线XI-XI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3上线XII-XII的剖视图。 图13是带备件说明书的外罩的前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 1摩托车 2车架 3头灯 4整流罩4a整流罩侧灯开口 (开口孔)4a'上部边缘部分(内周边缘部)4f, 4f5接合孔11转向车把lla, lib左右把手24d台阶部分(外周边缘部分)35, 40外罩35a外罩前缘部35a'模制侧灯开口 (头灯围绕部分) 35b,40b外罩后部 35g,35g'接合钩 35j连接凸起 35i凸缘37橡胶镶边(弹性部件)39自攻螺钉(固定部件,螺钉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00710161346.X说明书第4/9页图1至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示意图。注意, 在该实施例中,术语前后、左右是指驾驶者坐在座位上所看到的前后、 左右。在图中,l指摩托车。摩托车1设置有车架2,左右头灯3和整流 罩4,左右头灯3设置在车架2上的转向车把前方,整流罩4被设置成 盖住左右头灯3的外周。车架2包括以悬挂式支撑发动机5的主车架6,以及一个从主车架 6的后端上部部分向后延伸的座椅横挡9。前叉7经由头管6a设置在主车架6的前端部分,能够左右转动。 后臂8经由枢转轴8a设置在主车架6的后端下部,并能上下摆动。前轮10可转动地支撑在前叉7的下端部分,转向车把11设置在 前叉7的上端部。后轮12可转动地支撑在后臂8的后端部分。另外,燃料箱13设置在主车架6的上面,鞍形座椅14设置在座 椅横挡9上方,延伸到燃料箱13的后侧。在摩托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管15设置在主架6的头管6a的前 部。前管15的两个端部部分通过左右U型支架15a、 15a由螺栓紧固 在主车架6上。各种型号的金属片支柱19连接到前管15上。这些金属片支柱19 支撑着左右头灯3、 3、整流罩4、内部面板20、左右侧视镜16、 16、 左右闪灯17以及仪表单元18。仪表单元18设置在整流罩4的后部,从左右头灯3之间的中央部分向上。左右闪灯17从整流罩4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另外,左右侧视镜16、 16定位成从整流罩4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内部面板20设置成盖住头灯3上方和整流罩4后侧的仪表单元18 的外周部分。内部面板20可拆卸地连接在整流罩4和支柱19上。左右头灯3左右对称,各自包括壳体23、透镜24、反射镜25和 灯泡26(参看图8)。从剖面上看,壳体23做成底部是圆柱形的形状。 从剖面上看,透镜24具有碗状形状并连接在壳体23上的透镜开口 23a 上。反射镜25也具有碗状形状,并设置在壳体23内。灯泡26可拆卸 地连接在反射镜25的底部部分。从前面看,左右透镜24具有大致椭圆的形状。在摩托车横向方向 上,左右透镜24的内边缘24a位于摩托车车体中心线C的附近,摩托 车横向外边缘24a'成对角向上地位于摩托车横向外侧上。整流罩4包括前壁4b和左右侧壁4c、 4c,在前壁4b中形成左右 整流罩侧灯开口 (开口孔)4a、 4a,左右侧壁4c、 4c与后部连续并从 灯开口 4a的下边缘部分沿对角向下延伸到后部。左右整流罩侧灯开口 4a围绕透镜24的外周。当从摩托车的侧面看过去,左右侧壁4c沿着头管6a的侧部通过 并延伸到直至与燃料箱13的前部边缘部分重叠的位置。两个螺栓29、 29把左右侧壁4c连同内部面板2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固定于主车 架6上的支架6b上。凹槽4d形成在前壁4b的上部部分中,挡风装置30可拆卸地连接 到凹槽4d,从而可以被紧固在其上。左右成对的外罩35可拆卸地安在整流罩4上。因此,这些外罩35、35可以更换成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具有不同设计的配件。对外罩35来说, 例如,可以更换成各种类型的外罩,比如具有与整流罩4不同或相同 颜色的外罩,或者更换成从前边盖住转向车把11的左右把手lla、 lib 的外罩。左右外罩35左右对称,包括外罩前缘部35a和外罩后部35b。外 罩前缘部35a围绕头灯3的透镜24的外周边部分,并与边缘部分形成 了一个大致连续的表面。外罩后部35b从外罩前缘部35a整体延伸到后 部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整流罩4上。下面将介绍更具体的结构。外罩35的外罩前缘部35a形成为围住头灯3的透镜24的上部边 缘24b的整个长度部分,并直至后缘部分24c的后部。当从摩托车的前 面看过去,外罩后部35b延伸到后部,同时在摩托车的横向上从外罩 前缘部35a向外扩展至外部侧边。更具体地说,外罩后部35b具有一个 类似包括上边缘部件35c和侧边缘部件35d的带状形状。上边缘部件 35c从摩托车横向内侧边缘部分35f向摩托车横向外侧方向对角向上延 伸到后部。侧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头灯以及设置成覆盖头灯外周的整流罩,还包括:连接在整流罩上的外罩;其中该外罩包括外罩前缘部和从外罩前缘部延伸到后部的外罩后部,所述外罩前缘部围绕头灯的外周边缘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外罩后部可拆卸地连接到整流罩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徹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