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辉专利>正文

折叠式自行车篮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423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折叠的自行车篮筐,小导套、中导套以及大导套由内而外依次相套接,在小导套的内腔装有弹簧,小导套与上定位芯子相固定,大导套与下定位芯子相固定,横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定位芯子和纵连杆相铰接,支承杆的两端分别与下定位芯子和横连杆以及斜连杆相铰接。与定位滑套通过直角拉杆相固定的小定位杆可与固定于圆形定位板上的定位套相插接,盛装物品时可将篮筐展开,不用时可将篮筐收拢并折向自行车车体一侧,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篮筐,尤其是能够折叠的自行车篮筐。目前,公知的自行车篮筐形状不论盛装物品与否均是固定不变的,它通过支承架固定于车把前面,当篮筐发生碰撞时,容易破损,同时也给骑自行车带来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篮筐,它不仅能展开,以盛装物品,而且能方便地折叠成一体,以减少体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座,球形定位块置于球形座内,并被带有限位凸榫的球形定位架所固定,周围设置有凹槽的下定位芯子及与之相固定的支承环和球形定位块上的支承杆相固定,大导套的下端与下定位芯子相固定,小导套、中导套以及大导套由内而外依次相套接构成一体,并且套与套相对滑动终端有限位装置。弹簧置于小导套的内腔,小导套的上端与固定在圆形定位板上的上定位芯子相固定,定位套固定于圆形定位板上,固定板与固定上板以及固定下板固定成一体,大定位杆的下端用螺栓将固定上板、固定板及固定下板固定成一体。固定套座与大定位杆相套接构成一体,定位套杆的一端与固定套座相固定,带有定位卡的转动定位套和带有定位卡槽的定位滑套相互套接再套接于定位套杆的外侧,小定位杆的一端套接于定位滑套的内腔,其另一端可与固定在圆形定位板上的定位套相插接,直角拉杆的一端穿过小定位杆,可与定位滑套相固定,弹簧置于定位套杆的内腔,其一端与小定位杆相接,在定位套杆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销,直角拉杆的另一端可与大导套相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直角拉杆和大导套相固定,横连杆的一端通过环形定位圈与上定位芯子的凹槽相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纵连杆下部的定位孔相铰接,支承杆的一端通过环形定位圈与下定位芯子的凹槽相铰接,其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横连杆上的定位孔相铰接,斜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销与支承杆和纵连杆相铰接并且纵连杆的上端用两端带环的钢丝绳连接成一体,将圆柱形的布套套接于纵连杆及钢丝绳上,通过纵连杆压板把布套压入纵连杆的凹槽内,并被螺钉所固定。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盛装物品时可将篮筐展开,当不需要盛装物品时,可将篮筐收拢成一体,并折向自行车车体一侧,其体积小骑车安全、美观、协调。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展开时工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时工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纵连杆构造图。图6是本技术的纵连杆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纵连杆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上定位芯子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上定位芯子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下定位芯子主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下定位芯子俯视图。图中1.纵连杆压板2.纵连杆3.横连杆4.斜连杆5.支承杆6.环形定位圈7.圆形定位板8.上定位芯子9.定位套10.定位滑套11.定位销12.定位套杆13.弹簧14.圆头螺栓15.定位鼻板16.螺母17.固定套座18.大定位杆19.螺栓20.固定上板21.固定板22.转动定位套23.固定下板24.直角拉杆25.弹簧26.小定位杆27.下定位芯子28.球形定位块29.大导套30.中导套31.小导套32.支承环33.球形定位架34.弹簧35.转动销36.螺钉37.钢丝绳38.螺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球形座设置于固定板(21)的一端,球形定位块(28)被置于球形座内,并被带有限位凸榫的球形定位架(33)所固定,限位凸榫能够使篮筐在展开时处于垂直位置,周围设置有凹槽的下定位芯子(27)与支承环(32)相固定并通过球形定位块(28)上的支承杆使之相互固定,大导套(29)的下端与下定位芯子(27)相固定,小导套(31)、中导套(30)以及大导套(29)由内而外依次相套接构成一体,弹簧(34)置于小导套(31)的内腔,小导套(31)的上端与上定位芯子(8)相固定,上定位芯子(8)通过螺钉(38)与圆形定位板(7)相固定,定位套(9)固定于圆形定位板(7)上,固定板(21)与固定上板(20)以及固定下板(23)固定成一体,大定位杆(18)的下端用螺栓(19)将固定板(21)、固定上板(20)、固定下板(23)固定成一体。固定套座(17)与大定位杆(18)相套接并构成一体,定位套杆(12)的一端与固定套座(17)相固定,带有定位卡的转动定位套(22)和带有定位卡槽的定位滑套(10)相互套接再套接于定位套杆(12)的外侧,并使转动定位套(22)上的定位卡在定位滑套(10)上的定位卡槽中随转动定位套的转动而转动。小定位杆(26)的一端套接于定位滑套(10)的内腔,其另一端可与固定在圆形定板(7)上的定位套(9)相插接,直角拉杆(24)的一端穿过小定位杆(26),可与定位滑套(10)相固定成一体,弹簧(13)置于定位套杆(12)的内腔,其一端与小定位杆(26)相接触,在定位套杆(12)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销,直角拉杆(24)的另一端可与大导套(29)相接触,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直角拉杆(24)和大导套(29)相固定,横连杆(3)的一端通过环形定位圈(6)与上定位芯子(8)的凹槽相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纵连杆下部的定位孔相铰接,支承杆(5)的一端通过环形定位圈与下定位芯子(27)的凹槽相铰接,其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横连杆(3)上的定位孔相铰接,斜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销(35)与支承杆(5)和纵连杆(2)下端的定位孔相铰接,纵连杆(2)上端通过带环钢丝绳(37)连接成一体,将园柱形布套套接于纵连杆(2)及钢丝绳(37)上,用纵连杆压板(1)把布套压入纵连杆(2)的凹槽内,并被螺钉(36)所固定,定位鼻板(15)通过螺母(16)和圆头螺栓(14)固定于大定位杆(18)上,定位鼻板(15)与车把轴相固定,定位板(21)的下部两端分别与自行车前叉相固定。使用方法为当需要展开篮筐时(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用右手将园形定位板(7)压下,使小导套(31)、中导套(30)、大导套(29相互套接,并使弹簧(34)被压缩,由图4位置变到图3位置,左手扭动转动定位套(22),使其转动定位套(22)上的径向开口与定位销(11)处于相互脱离位置,放开左手,在弹簧(13)的作用下,将小定位杆(26)弹出,随着小定位杆(26)的运动将带动定位滑套(10)及转动定位套(22)和直角拉杆(24)一起运动,并使小定位杆(26)一端与定位套(9)相插接,放开右手,弹簧(13)及弹簧(25)处于放松状态,直角拉杆(24)的一端与大导套(29)相接触,并通过球形定位架(33)上的限位凸榫使大导套(29)及与之相关部件保持在垂直位置。这时纵连杆(2)、横连杆(3)、支承杆(5)、斜连杆(4)同时处于如(图1)所示张开状态、当篮筐需要折叠时,如(图1)所示用右手压住园形定位板(7)使之压力与弹簧(34)所产生的弹力相抵,用左手扭动并向左拉动转动定位套(22),将带动定位滑套(10)及通过直角拉杆(24)与之固定的小定位杆(26)与定位套(9)相脱离。放开右手,定位芯子(8)、小导套(31)、中导套(29),在弹簧(34)的作用下,依次处于伸长状态。这时纵连杆(2)、横连杆(3)、斜连杆(4)、及支承杆(5)同时处于收拢状态。当转动定位套(22)运动到定位销(11)处时,通过转动定位套(22)上的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篮筐,其特征是:在固定板(21)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座,球形定位块(28)置于球形座内,并被带有限位凸榫的球形定位架(33)所固定,周围设置有凹槽的下定位芯子(27)与球形定位块(28)上的支承杆固定,大导套(29)的下端与下定位芯子(27)相固定,小导套(31)、中导套(30)以及大导套(29)由内而外依次相套接构成一体,弹簧(34)置于小导套(31)的内腔,小导套(31)的上端与固定在圆形定位板(7)上的上定位芯子(8)相固定,定位套(9)固定于圆形定位板(7)上,固定板(21)与固定上板(20)以及固定下板(23)固定成一体,大定位杆(18)的下端用螺栓(19)将固定上板(20),固定板(21)及固定下板(23)固定成一体,固定套座(17)与大定位杆(18)相套接构成一体,定位套杆(12)的一端与固定套座(17)相固定,带有定位卡的转动定位套(22)和带有定位卡槽的定位滑套(10)相互套接再套接于定位套杆(12)的外侧,小定位杆(26)的一端套接于定位滑套(10)的内腔,其另一端可与固定在圆形定位板(7)上的定位套(9)相插接,直角拉杆(24)的一端穿过小定位杆(26),可与定位滑套(10)相固定,弹簧(13)置于定位套杆(12)的内腔,其一端与小定位杆(26)相接,在定位套杆(12)的两侧设置有定位销(11),直角拉杆(24)的另一端可与大导套(29)相接,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直角拉杆(24)和大导套(29)相固定,横连杆(3)的一端通过环形定位圈(6)与上定位芯子(8)的凹槽相铰接,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纵连杆(2)下部的定位孔相铰接,支承杆(5)的一端通过环形定位圈与下定位芯子(27)的凹槽相铰接,其另一端通过转动销与横连杆(3)上的定位孔相铰接,斜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销(35)与支承杆(5)和纵连杆(2)下端的定位孔相铰接,纵连杆(2)的上端通过钢丝绳(37)连接成一体,将圆柱形的布套套接于纵连杆(2)及钢丝绳(37)上通过纵连杆压板(1)把布套压入纵连杆(2)的凹槽内,并被螺钉(36)所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王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