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31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二轮车10的前导风罩构造,将门型的前叉201配置于头管111的下方,由前导风罩覆盖该前叉201的上部和头管111。用跨在前叉201的叉桥201a上的分隔板60沿上下分隔于前导风罩内,左右剖分该分隔板60,同时,形成使液压制动软管81、82通过设于该剖分部60a的开口60b的构造。这样,可由简单的构造极力减少吹到前导风罩下部的行走风的影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可是,在有的场合,机动二轮车将前导风罩的下部堵塞,例如书籍有日本实开昭63-199890号公报“鞍座型车辆的前挡泥板装置”(以下称“现有技术”)。上述现有技术如该公报的附图说明图1和图3所示那样,由具有通孔16a(符号引用公报中记载的符号。以下同。)的前挡泥板16封闭前罩14下端,由剖分式的罩18覆盖通孔16a。在罩18的剖分部开设通孔18a,在该通孔18a穿过叉轴9。这样,可防止前轮7弹起的泥进入到前罩14内。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仅是使得前轮7弹起的泥不进入到前罩14内。由于仅是防泥,所以,间隙可大一些,不能防止行走风。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将门型的前叉配置于头管的下方,由前导风罩覆盖该前叉的上部和头管;其特征在于用跨在前叉的叉桥上的分隔板沿上下分隔于前导风罩内,左右剖分该分隔板,同时,形成使液压制动软管通过设于该剖分部的开口的构造。当机动二轮车行走时发生的行走风吹到前导罩的下部时,可由分隔板挡住行走风。为此,行走风不会通过前导风罩内。这样,即使在增大前导风罩下部的开口面积的场合,也可使行走风不进入到前导风罩内。结果,可由简单的构造极力减少吹到前导风罩的下部的行走风的影响。另外,由于将分隔板左右剖分,同时,形成为使液压制动软管穿过设于该剖分部的开口的构造,所以,可在对液压制动软管进行配管后安装分隔板。因此,可提高液压制动软管的安装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通过导风罩撑条将前导风罩的上部和前部安装到车架。当行走风吹到前导风罩的下部时,可由导风罩撑条牢固地支承前导风罩。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右侧外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侧面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上部侧面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前导风罩周围的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饰罩周围的侧面断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仪表板的正面图。图8为图7的8-8线断面图。图9为图8的9向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手把罩的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手把罩的构成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叉、撑条和分隔板周围的正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分隔板的分解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仪表板周围的侧面断面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前导风罩周围的作用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前导风罩周围的作用图(其中之1)。图17为本专利技术前导风罩周围的作用图(其中之2)。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左侧外观图,如图所示,机动二轮车10为具有低底盘式踏板25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覆盖机动二轮车10的车架全体的车罩20由覆盖后述的车架前部和前轮上部的前导风罩21、覆盖前导风罩21上部开口的上罩22、覆盖前导风罩21后部的内罩23、从内罩23后端朝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长度方向中央的中间罩24、从中间罩24下端外缘朝外方延伸用于放置驾驶者的脚的低底盘式踏板25、从踏板25的外缘朝下方延伸的踏板裙26、从中间罩24朝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后侧部的后侧罩27、及从后侧罩27的端部朝后方延伸对车架的后部进行覆盖的后罩28构成。前导风罩21在上部具有透明的挡风玻璃31。内罩23具有覆盖驾驶者脚部前部的护腿罩91。另外,机动二轮车10在车身前部具有转向手把203,同时在车身后部具有车座208和脚蹬支架300。车座208为由驾驶者乘坐的车座前部208a和搭乘人员乘坐的车座后部208b构成的双人车座。脚蹬支架300邻接着中间罩24的后部配置,可收容和露出地安装乘坐人员搁脚的搭乘者用脚蹬310。图中,符号261为前照灯,符号262为闪光式方向指示灯,符号263、263为反射镜,符号264为前挡泥板,符号265为车座锁定用锁,符号266为空气阻流板,符号267为尾灯,符号268为后挡泥板,符号269为副停放支架,符号320为主停放支架。符号271、272为主液压缸,由制动摇臂273、274的操作产生制动用液压。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右侧外观图,如图所示,在前导风罩21的上部的挡风玻璃31的后方具有仪表板92。如以上说明可知,在车身前部可设置挡风玻璃31、护腿罩91、及仪表板92。另外,该图示出在机动二轮车10的右侧也配置了具有搭乘者用脚蹬310的脚蹬支架300。符号275为排气用消声器。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的侧面断面图,从左侧方观看的机动二轮车10。机动二轮车10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其主要构成为车架110、可左右摇动地安装于车架110的头管111的前叉201、安装于前叉201的前轮202、连接于前叉201的上述转向手把203、安装于车架110的后部的发动机211、与发动机211独立地以发动机211的曲柄轴为中心上下摇动的动力传递机构212、安装于动力传递机构212后部的后轮205、在车架110悬挂动力传递机构212后端部的后缓冲装置206、安装于车架110后部上部的收容箱207、配置于收容箱207上可开闭地安装的上述车座208。车架110从头管111朝后下方垂下左右一对上构架113,在一对上构架113的下方从头管111朝下方垂下左右一对下伸管114。前叉201为配置于头管111下方的门型叉。由前导风罩21覆盖该前叉201的上部和头管111。发动机211为水冷式双缸发动机,朝前上方稍倾斜地大体水平配置左右2个气缸盖215。动力传递机构212为带离心离合器的皮带转换器式无级变速器,可将发动机211的动力传递到后轮205。收容箱207为可前后收容2个头盔Hf、Hr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的细长的箱,由下部箱207a和重合于该下部箱207a后上部的上部箱207b构成。这样的机动二轮车10在踏板25(参照图1)的后部配置发动机211,在踏板25的前部配置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221,在发动机211与散热器221之间配置燃料箱230。如该图所示,由前下罩93覆盖散热器221的前方,同时,由下罩94覆盖散热器221和燃料箱230的下方,在车罩20具有在通过供油口234向燃料箱230供给燃料时打开的供油用盖330和检测发动机211的火花塞(图中未示出)时打开的检修用盖360。图中,符号281为配置于收容箱207侧方的空气滤清器,符号282为连接管,符号283为配置于收容箱207前方的空气腔室,符号284为节气门,符号285为进气管,符号286为蓄电池。图4为本专利技术机动二轮车前部上部的侧面断面图,为从左侧方观看机动二轮车10前部上部的图。如该图所示,在前导风罩21的前面的左右具有2个导风口21a,由装饰罩32覆盖挡风玻璃31相对前导风罩21的安装部分的周围,在装饰罩32的前面中央具有导风口32a,在挡风玻璃31与仪表板92之间至少于车身前面具有导风口96。导风口32a与导风口96连通。具体地说,前导风罩21的导风口21a为将行走风导入至前导风罩21内的前后贯通的孔。装饰罩32的导风口32a为将行走风导入至挡风玻璃31的背面的前后贯通的孔。仪表罩95为罩构件,从仪表板92的上部朝向挡风玻璃31的下部沿着挡风玻璃31的内面延伸。挡风玻璃31与仪表板92之间的导风口96为在挡风玻璃31的背面与仪表罩95上面之间将从装饰罩32的导风口32a导入的行走风引导至挡风玻璃31的背面的导风路。转向手把203为使握把203a、203a较高并且退到后方的形状。由转向手把罩101覆盖该转向手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其中将门型的前叉配置于头管的下方,由前导风罩覆盖该前叉的上部和上述头管;其特征在于:用跨在上述前叉的叉桥上的分隔板沿上下分隔前导风罩内,左右剖分该分隔板,同时,形成使液压制动软管通过设于该剖分部的开口的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木泽胜一近藤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