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794 阅读:6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其可以简单的构成及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大面积的触压部分,而使摩托车骑乘者可迅速且容易地将后脚踏板收起或弹出,以达到使用的便利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具备:踏板;固定构件,将上述踏板固定于车体上;弹性元件,用以将上述踏板弹开车体侧;上述固定构件上设有扣合用构件,且上述踏板上设有扣合用凸起部,将上述踏板向车体侧推压靠近后,上述扣合用构件可与上述扣合用凸起部扣合,再次将上述踏板向车体侧推压后,上述扣合用构件可释放上述扣合用凸起部,且由弹性元件将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以供骑乘者放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特别是关于小型摩托车的后脚踏板。
技术介绍
先前的摩托车,为了方便后座骑乘者放脚的舒适性,于摩托车座垫下方车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后脚踏板以供后座骑乘者放脚用。此种先前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如图6的先前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分解图所示,其后脚踏板100的构造,是以螺栓105螺栓5首先穿过连结部103及踏板102上的孔,接着穿过套筒106同时穿过包围套筒106的螺旋弹簧104,再穿过踏板102及连结部103上的孔,最后再以一栓107加以穿插固定,如此将踏板102连结固定于固定构件101上。此种结构长久以来为摩托车业界所沿用,然而其虽可达到使摩托车后座骑乘者便于置放双脚的舒适性,但由于螺旋弹簧104保持变形而使踏板102向外弹开,因此停车时会占用两侧过多的空间,或于停车或推车时因凸出的后脚踏板造成碰撞周围物件或人的脚部的情形发生,使用上相当地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台湾第553130号新型专利公告的「摩托车后脚踏板结构改良」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请参考图7,图7(a)是其后脚踏板结构的分解图,图7(b)是其后脚踏板收折状态时的剖面图,图7(c)是其后脚踏板弹开状态时的剖面图。其是在定位元件131处通过一螺丝135及一回复弹簧136嵌插—踏板132,使踏板132具有自动弹出的功能。并利用弹性元件143抵顶于板体141相对的壁面,以将滑块142往前顶,使滑块142的外侧端头由定位元件131对应面的槽孔134伸入抵卡于踏板132的缺槽133,以将踏板132限制为贴靠于侧车壳的收折状态。当骑乘者欲弹出踏板132时,是以脚踩压按钮151,使弹性元件152被压挤成收缩状,而使按钮151的底侧端头向下移位。由于在按钮151的底侧端头设有斜面153,因此当斜面153顶触压到滑块142上方的斜面144时,滑块142即会向内侧移动,而使得其外侧端头由缺槽133退出,此时踏板132即被回复弹簧136的弹力弹出成可放脚的状态。而当骑乘者欲收折踏板132时,随着脚离开按钮151,弹性元件152的弹力可使按钮151回复原位,此时滑块142的外侧端头抵顶于踏板132的缺槽133的弧面处,因此当以脚将踏板132向侧车壳推压使踏板132接近侧车壳后,踏板132的缺槽133会对齐滑块142的外侧端头,使滑块142的外侧端头再度嵌入踏板132的缺槽133中,将踏板132限制为收折状态。如上所述,此种先前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必须以脚部去踩压该驱动构件的按钮,才能将踏板132弹开而使其弹出使用。然而在面积狭窄的后脚踏板上设置的驱动机构的按钮151自然相当的小,后座骑乘者的脚部必须经过一番摸索才能踩压到按钮151,而且大部分的人所穿著的皮鞋或高跟鞋,由于鞋底形成为高低差很大的凹凸面,因此更加难以顺利地以鞋底顺利地踩压到按钮151。此外,该后脚踏板通常是配合摩托车车型的设计,设置于与放脚板与侧车壳之间附近形成的凹部空间内,因此当后座骑乘者欲以脚部踩压该微小的按钮151时,会受到放脚板与侧车壳的影响,而可能难以取得最好的脚部踩压位置,以致增添踩压动作的困难性。此外,上述构成中,必须具备按钮151、弹性元件152、及斜面153等构件,才可达成其作用,因此其构成复杂,成本较高。而按钮151下方的斜面153与滑块142上方的斜面144对位较为困难,且使用时间长久后,因弹簧松弛变形,对位产生偏差,造成通过踩压使踏板132弹出的动作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专利技术人针对先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中所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加以致力研发,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其可以简单的构成,提供较大面积的触压部分,而使摩托车后座骑乘者可迅速且容易地将后脚踏板收折或弹出,以达到使用的便利性。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其具备踏板;固定构件,将上述踏板固定于车体上;弹性元件,保持施予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的弹力;其特征为通过朝向车体侧推压上述踏板,可收折上述踏板或将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不仅构成简单,成本较低,而且骑乘者可以脚部朝向车体侧推压可接触面积相当大的上述踏板与车体侧相反的侧面,因而可容易地收折上述踏板。于上述踏板的收折状态中,骑乘者再次以脚部朝向车体侧推压可接触面积相当大的上述踏板与车体侧相反的侧面,即可容易地使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因此不会有如先前技术般难以踩踏可接触面积相当小的按钮或受到车体其它部分的妨碍,因而无法迅速顺利地将踏板弹开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其中上述固定构件上设有扣合用构件,且上述踏板上设有扣合用凸起部,将上述踏板朝向车体侧推压靠近后,上述扣合用构件可扣合上述扣合用凸起部,再次将上述踏板朝向车体侧推压后,上述扣合用构件可释放上述扣合用凸起部,且由弹性元件将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不仅构成简单,成本较低,且骑乘者的脚部以较小的力量,即可轻易地释放上述扣合用凸起部并通过弹性元件将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因此不会有如先前技术般必须以很大的力量踩踏按钮才可抵抗弹簧的弹性力的情形。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其中上述踏板的受推压面上形成有一推压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可例如以树脂或橡胶等软质材料于上述踏板的受推压面上形成上述推压部,使骑乘者的脚部推压踏板时的触感更为舒适。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其中于车体的侧车壳上形成有一凹入部,上述踏板于收折的状态时,至少可部分收纳于上述凹入部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通过将收折的上述踏板的至少部分收纳于上述形成于车体的侧车壳上的凹入部,可使收折状态的后脚踏板更不会造成碰撞周围物件或人的脚部的情形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则可获得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后脚踏板的功效的摩托车。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的分解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的收折状态示意图,图4(b)是其弹开状态示意图。图5是显示图1的A-A线部分剖面放大图。图6是先前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的分解图。图7(a)是先前的另一摩托车的后脚踏板结构的分解图,图7(b)是其后脚踏板收折状态时的剖面图,图7(c)是其后脚踏板弹开状态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3,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1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1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的后脚踏板1的分解图。图1中显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后脚踏板1配置于一小型摩托车的情形,其处于收折的状态下。再参考图2的后脚踏板1的放大图,本专利技术的后脚踏板1包含有供后座骑乘者脚置放用的踏板2,用以将踏板2固定于车体上的固定构件3。踏板2与固定构件3的结合方式,是以螺栓5连结固定,如图3的分解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具备:踏板;固定构件,将上述踏板固定于车体上;弹性元件,保持施予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的弹力;其特征为:通过朝向车体侧推压上述踏板,可收折上述踏板或将上述踏板自车体侧弹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崴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