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944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包括安装盒,按钮,旋转机构以及脚踏部;安装盒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所述按钮整体为柱状且其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另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所述脚踏部整体为长条形,脚踏部的一端穿过第三开口可转动连接在旋转机构上,使得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能够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且脚踏部的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自动旋转弹出,不需要乘客手动弹出脚踏部,使用方便,且在不使用脚踏部时,可将脚踏部收至第三开口的位置,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
技术介绍
摩托车上为了方便后座乘客乘坐,让乘客的双脚有踏放之处,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有脚踏板。现有的摩托车上采用两种方式安装脚踏板,一是固定设置,脚踏板始终处于完全弹出的状态,这样,乘客不需要将脚踏板弹出后再使用,使用方便,但是当不使用脚踏板时,脚踏板仍占用一定的空间,如果车辆存放距离较近时,在挪车时,容易划伤其他车辆。第二种是手动弹出的折叠式脚踏板,该脚踏板使用时,需要乘客手动扳下脚踏板,才能使脚踏板成完全弹出状态。这样,在不使用脚踏板时,可以将脚踏板收好,节省占用的空间。但是,脚踏板需要手动弹出,操作麻烦,且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脚踏板,由于生锈等原因,需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将脚踏板弹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弹出,占用空间小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托车脚踏板存在的不能自动弹出,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包括安装盒,按钮,旋转机构以及脚踏部;所述安装盒整体具有由底板、顶板以及相邻的4个侧板包围形成的容纳空腔,旋转机构设置在安装盒内,安装盒的一侧板正对旋转机构的位置沿侧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水平延伸开口至侧板的边沿,与第二开口相邻的侧板上从第二开口的位置水平延伸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按钮整体为柱状且其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另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所述脚踏部整体为长条形,脚踏部的一端穿过第三开口可转动连接在旋转机构上,使得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能够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且脚踏部的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进一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动杆,压缩弹簧以及扭转弹簧;连动杆设置在安装盒内,且其侧面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安装盒的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与连动杆连接的侧板上正对连动杆的位置;所述按钮的一端固定在连动杆上;所述脚踏部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安装盒内靠近连动杆的位置;所述脚踏部的转轴上套设有扭转弹簧,脚踏部靠近连动杆的端面为圆弧形,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脚踏部和安装盒连接,使得脚踏部能够在扭转弹簧的扭转力的作用下从第三开口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两侧。进一步,所述连动杆上正对脚踏部的转轴的位置设有凸起,当所述脚踏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脚踏部的长度方向与按钮的长度方向平行时,脚踏部的端部正对连动杆的凸起的位置还设有与凸起卡接的第一缺口;当所述脚踏部旋转至第三开口中,脚踏部的长度方向与连动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时,脚踏部的侧面正对连动杆的凸起的位置还设有与凸起卡接的第二缺口。进一步,所述安装盒内与所述连动杆垂直的方向还设有两个滑道,所述连动杆两端嵌入滑道中滑动。进一步,所述脚踏部具有一向上的踩踏面,踩踏面上设有防滑纹。进一步,所述脚踏部的踩踏面上还设有一个支架,支架包括两个垂直固定在踩踏面上的侧柱和连接在两侧柱端部之间的横柱。进一步,所述脚踏部凸出安装盒外表面的端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挡块,脚踏部远离所述按钮的一侧靠近挡块的位置向上凸起的挡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自动旋转弹出,不需要乘客手动弹出脚踏部,使用方便,且在不使用脚踏部时,可将脚踏部收至第三开口的位置,占用空间小。2、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旋转机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且还设有相应的凸起和缺口,使得脚踏部旋转至相应的位置时,能够更好地卡紧。3、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脚踏部设有防滑纹、挡片和挡块,起到了很好的防滑效果。还设有支架,使用时,乘客可将脚放置在支架的横柱与踩踏面之间,能更好地防止行车过程中,由于颠簸导致鞋子掉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脚踏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如图1、2所示,包括安装盒1,按钮2,旋转机构以及脚踏部3;所述安装盒1整体具有由底板、顶板以及相邻的4个侧板包围形成的容纳空腔,旋转机构设置在安装盒1内,安装盒1的一侧板正对旋转机构的位置沿侧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所述第二开口5远离第一开口4的一侧水平延伸开口至侧板的边沿,与第二开口5相邻的侧板上从第二开口的位置水平延伸设有第三开口6;所述按钮2整体为柱状且其一端穿过第一开口4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另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所述脚踏部3整体为长条形,脚踏部3的一端穿过第三开口6可转动连接在旋转机构上,使得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3能够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5中,且脚踏部的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自动旋转弹出,不需要乘客手动弹出脚踏部,使用方便,且在不使用脚踏部时,可将脚踏部收至第三开口的位置,占用空间小。具体实施时,第三开口的宽度方向应保证脚踏部收至第三开口的位置时,脚踏部的侧面不能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贯穿,才能保证脚踏部正常弹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动杆7,压缩弹簧8以及扭转弹簧;连动杆7设置在安装盒1内,且其侧面通过压缩弹簧8连接在安装盒1的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设置在与连动杆7连接的侧板上正对连动杆7的位置;所述按钮2的一端固定在连动杆7上;所述脚踏部3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安装盒1内靠近连动杆7的位置;所述脚踏部3的转轴上套设有扭转弹簧,脚踏部3靠近连动杆的端面为圆弧形,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脚踏部3和安装盒1连接,使得脚踏部3能够在扭转弹簧的扭转力的作用下从第三开口6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5中。所述压缩弹簧8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4两侧。具体实施时,应在脚踏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时,安装常规状态下的扭转弹簧,这样当脚踏部旋转至第三开口中时,扭转弹簧给脚踏部施加扭转力,脚踏部才能从第三开口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压缩弹簧给连动杆提供回复力。所述连动杆7上正对脚踏部3的转轴的位置设有凸起,当所述脚踏部旋转至第二开口5中,脚踏部的长度方向与按钮的长度方向平行时,脚踏部的端部正对连动杆的凸起的位置还设有与凸起卡接的第一缺口;当所述脚踏部旋转至第三开口6中,脚踏部的长度方向与连动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时,脚踏部的侧面正对连动杆的凸起的位置还设有与凸起卡接的第二缺口。设有相应的凸起和缺口,使得脚踏部旋转至相应的位置时,能够更好地卡紧。所述安装盒内与所述连动杆垂直的方向还设有两个滑道9,所述连动杆两端嵌入滑道9中滑动。这样,保证了连动杆滑行的轨迹不会发生偏移。所述脚踏部3具有一向上的踩踏面,踩踏面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盒,按钮,旋转机构以及脚踏部;所述安装盒整体具有由底板、顶板以及相邻的4个侧板包围形成的容纳空腔,旋转机构设置在安装盒内,安装盒的一侧板正对旋转机构的位置沿侧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水平延伸开口至侧板的边沿,与第二开口相邻的侧板上从第二开口的位置水平延伸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按钮整体为柱状且其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另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所述脚踏部整体为长条形,脚踏部的一端穿过第三开口可转动连接在旋转机构上,使得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能够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且脚踏部的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盒,按钮,旋转机构以及脚踏部;所述安装盒整体具有由底板、顶板以及相邻的4个侧板包围形成的容纳空腔,旋转机构设置在安装盒内,安装盒的一侧板正对旋转机构的位置沿侧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水平延伸开口至侧板的边沿,与第二开口相邻的侧板上从第二开口的位置水平延伸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按钮整体为柱状且其一端穿过第一开口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另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所述脚踏部整体为长条形,脚踏部的一端穿过第三开口可转动连接在旋转机构上,使得当按下按钮时,脚踏部能够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自动旋转至第二开口中,且脚踏部的一端凸出安装盒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托车的自动弹出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动杆,压缩弹簧以及扭转弹簧;连动杆设置在安装盒内,且其侧面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在安装盒的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与连动杆连接的侧板上正对连动杆的位置;所述按钮的一端固定在连动杆上;所述脚踏部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安装盒内靠近连动杆的位置;所述脚踏部的转轴上套设有扭转弹簧,脚踏部靠近连动杆的端面为圆弧形,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脚踏部和安装盒连接,使得脚踏部能够在扭转弹簧的扭转力的作用下从第三开口自动旋转至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宝华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