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168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1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包括前弯管和后弯管,其特征是,所述前弯管和后弯管之间设有抑噪管,所述的抑噪管为套接的双层中空管,其内管和外管间的空间径向设有若干道隔离环,分隔成数个互不连通的环形降噪舱;所述内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连通环形降噪舱和内管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抑噪消音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发动机的进气管,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抑噪功能的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发展,涡轮增压发动机日益普及,它在传统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废气推动的涡轮进气系统,让更多的空气可以被吸入,用相对低的油耗来支持发动机的高功率输出。相应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带来高噪音。其噪音的主要来源,除了涡轮转动的固有噪音,就是涡轮进气系统高速气流通过所导致的声音。在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适配的进气系统里,空气气流由进气管进入谐振箱进行一次降频,然后经过空滤总成进行降噪消声,然后经由前弯管和后弯管流向发动机节气门方向。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相对传统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量大增,流速增大,在前弯管和后弯管处产生高速气流漩涡,对管道产生冲击,会产生明显的噪声。作为抑制此种噪音的技术手段,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 “一种进气导流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告号CN103670838A,公开了一种进气导流管,包括进气口、第一刚性管路、进气软管和第二刚性管路,所述第一刚性管路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进气口、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气软管,所述进气软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刚性管路、另一端连接第二刚性管路;其中,所述进气软管为多孔性无纺布和玻璃丝螺旋缠绕超声焊接形成的类波纹结构中空管路。该设计的进气软管使用无纺布降噪,其原理是声波进入无纺布间隙小孔中,引起小孔内分子振动,将声能被多孔性无纺布吸收而转变成热能。在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管气流不急促的情况下,该进气软管的管壁变形小,进气速度衰减不大,对降噪有积极意义。涡轮增压进气系统气流流量高,流速快,继续采用该方案,软管的变形将显著变大,管壁的振动将显著增强,降噪效果将显著衰退;且该方案本身工艺步骤复杂,所选材料存在分解后吸入发动机的危险。有必要为涡轮增压发动机研制出更有针对性更可靠的进气软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宽频段噪音进行降噪,提供一种适合高流量气流的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包括前弯管和后弯管,所述前弯管和后弯管之间设有抑噪管,所述的抑噪管为套接的双层中空管,其内管和外管间的空间径向设有若干道隔离环,将内管和外管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互不连通的环形降噪舱;所述内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连通环形降噪舱。声音源于空气振动,传统的进气软管无法抑制气流摩擦、撞击管壁产生的振动,采用本方案的内管外管套接设计,可以将空气振动有效地抑制在抑噪管的夹层空间内;该部分空间还设计了若干道径向隔离环,用来形成多个互不联通的环形降噪舱,进一步减小了振动空间,消减了振动能量,抑制了噪音;内管上设置的通孔,可以破坏内管管腔内高速气流的振动频率一致性,产生乱流和扰流消除涡流,有益于减噪。作为优选,所述外管设有一或二个梯度的直径。发动机燃烧所需进气量的多寡是由行车电脑ECU控制的,随油门踏板深度变化而变化,抑噪管内气流速度也随之同步变化,其产生的振动频率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设计出外壳的二或三个梯度的直径变化,形成不同体积的环形降噪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振动频率,做到针对性更强。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的不同梯度的直径,依气流方向由小到大排列。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内,高频噪音主要产生于气流上游段,而低频噪音主要产生于气流下游段,所以在抑噪管内将小直径小容积的环形降噪舱部分布置在靠近上游段,用以过滤高频波,将大直径大容积的环形降噪舱部分布置在靠近下游段,用以消除低频噪音。作为优选,所述每个梯度直径的外管内设的环形降噪舱数量为2或3个。这是为了进一步缩减空气振动空间,进一步发挥小孔扰流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抑噪管的材质为PA6。PA6材质注塑成型的管材有相当的刚性,在高流量气流压力下无变形,管壁振动不明显,降噪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环形降噪舱填充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的孔隙结构可以减缓气流冲击,将部分空气振动动能转化为热能。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排列形状为矩形阵列。矩形阵列排列的通孔在产生扰流和涡流时效果局部效果均匀,降噪效果也更好。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间有夹角A,30° <A<60°。这样设计的通孔,其开口方向迎向来气方向,通过通孔的气流更高效,更有利于空气振动动能转化成热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抑噪消音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抑噪管部分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其中:1前弯管,2抑噪管,3后弯管,11曲轴废气排放软管,21内管,22外管,23隔离环,24环形降噪舱,25通孔,26吸音材料,31泄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包括依气流方向顺序连接在一起的前弯管1、抑噪管2、后弯管3,前弯管上设有曲轴废气排放软管11,后弯管上设有泄压阀31。所述的抑噪管为一双层中空管,包括内管21和外管22,两者套接在一起;抑噪管外管为阶梯管,小直径的部分靠近前弯管,大直径的部分靠近后弯管;内管上设有若干通孔25,通孔形状为圆形,排列形状为矩形阵列,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间有夹角A,30°彡AS 60°,本例中选用的是45° ;内管和外管间的空间径向设有4道隔离环23,分隔成5个互不连通的环形降噪舱24,外管的小直径部分对应有3个环形降噪舱,外管的大直径部分对应有2个环形降噪舱;环形降噪舱内填充有吸音材料26,本例中选用的是硅酸销岩棉。该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除吸音材料和紧固件外,均由PA6注塑成型,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成本低,支持大批量生产,也不会有材料分解吸入发动机的危险。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本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前弯管的一端连接空气滤清器总成,后弯管的下游通向节气门方向。空气气流由进气管进入谐振箱进行一次缓冲降频,然后经过空滤总成进行第一次降噪消声,再到达本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一方面通过多孔结构进行涡流处理,破坏空气振动的频率一致性,一方面通过不同直径的环形降噪舱对不同频率的气流噪音进行降噪,一方面通过填充的吸音材料将气流振动能量转化成热能,从而减少噪音,最终达到消除进气过程中的吸气声、断气声和喘气声的效果。专利技术人对该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进行了基本工况的噪音测定,使用本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匹配在同一台4G13T的涡轮发动机上,其噪音值在怠速、1850转涡轮介入前、1900转涡轮介入后、3000转涡轮高速运转对应时速80千米/小时时,分别比传统进气软管减少6、16、9、13dB。可见本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的宽频噪音抑制能力值得肯定。【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包括前弯管(I)和后弯管(3),其特征是,所述前弯管和后弯管之间设有抑噪管(2),所述的抑噪管为套接的双层中空管,其内管(21)和外管(22)间的空间径向设有若干道隔离环(23),将内管和外管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互不连通的环形降噪舱(24);所述内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连通环形降噪舱(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外管为阶梯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外管的不同段阶梯依气流方向由小到大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包括前弯管(1)和后弯管(3),其特征是,所述前弯管和后弯管之间设有抑噪管(2),所述的抑噪管为套接的双层中空管,其内管(21)和外管(22)间的空间径向设有若干道隔离环(23),将内管和外管间的空间分隔成数个互不连通的环形降噪舱(24);所述内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连通环形降噪舱(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丰王耀辉唐正宇安聪慧冯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