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796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方便,有效防碰撞和防跌的家庭监控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
技术介绍
有了家庭监控机器人,它可以移动监控家庭环境,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清楚家中发生的事情,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是目前机器人在防撞防跌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用于防撞防跌感应的红外线在暖光源的照射下(如白炽灯、太阳光)检测受到很大影响,它会受到所有相近红外信号的干扰,白炽灯和太阳光中含有红外信号成分较多,对红外的影响也较大。红外相互之间也存在干扰,因此导致机器人移动底座没有很好的防撞防跌功能,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容易碰撞到杂物,从而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何开发一种移动方便,有效防碰撞和防跌的机器人,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方便,有效防碰撞和防跌的机器人移动底座。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后盖板底边延伸出一延伸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以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下盖上的安装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下盖由黑胶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下盖还设置有供电电池以及工作电路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工作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池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下盖的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保护盖通过螺丝连接。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下盖前后设置了防碰撞装置,在机器人前进后退时能够成功检测障碍物,探测距离在4-30cm,在红外线传感器外设有外壳,避免了外界光线对红外线造成干扰,大大提高了避障的精确度。2、本技术中下盖前端左右两边固定安装有两个重力锤,在下盖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保证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重心始终保持在前端,防止了机器人跌倒。3、本技术中设置了 2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保证了机器人能够前后左右顺畅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I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2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3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红外线装置的保护盖设计方案4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上盖1、下盖2,主动轮3,从动轮4,驱动电机5,前碰撞感应装置6,后碰撞感应装置7,保护盖8,上盖板9、后盖板10,工作电路板11,重力锤12,充电接口13,延伸板14,安装孔15,螺丝孔16,防跌装置17,出线口 18,第一侧板19,第二侧板20,螺丝孔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包括:上盖1、下盖2,2个主动轮3以及一个从动轮4,两个主动轮3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5,下盖2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6,下盖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17,所述下盖2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7,所述下盖2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12,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6、防跌装置17、后碰撞感应装置7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8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重力锤12保证了底座的重心平稳,与防跌装置17配合达到了更好的防跌效果;设置了两个主动轮3和一个从动轮4,通过该设计,机器人能够前后左右顺畅的转动,移动更灵活。如图3、4、5、6所示,本技术中保护盖8有4种设计方案,其中设计方案I中保护盖8由上盖板9、后盖板10组成,后盖板10的底边延伸出一延伸板14,延伸板14上设置有用以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下盖2上的安装孔15,;设计方案2中,保护盖8的上盖板9上设置有出线口 18,设计方案3中保护盖8由第一侧板19与第二侧板20连接组成,第一侧板19与第二侧板20相互垂直,设计方案4中后盖板10上设置有将保护盖8固定在下盖2上的螺丝孔21,通过在前碰撞感应装置6、后碰撞感应装置7上设置了保护盖,能够把外界光线更彻底的隔绝,排除对红外线的干扰,提高了探测的准确度,更好的检测障碍物,探测距离达到4-30cm,另一方面,该设计能够防尘,延长红外线装置的使用寿命,在防跌装置17上设置保护盖8,起到固定的作用。下盖2由黑胶制成,通过该设计,黑胶下盖相当于红外线接收管,能透过红外线。下盖2还设置供电电池和工作电路板11,驱动电机5和工作电路板11通过导线与供电电池连接,通过该设计,供电电池为机器人移动提供电力,下盖2的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 13,在电源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该充电接口 13补充电力。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中前碰撞感应装置6、防跌装置17、后碰撞感应装置7皆为红外线传感器,其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红外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工作电路板,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波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成功的检测障碍物。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底边延伸出一延伸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以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下盖上的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2个主动轮以及一个从动轮,所述两个主动轮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下盖的前端设置有前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前端底部设置有防跌装置,所述下盖的后端设置有后碰撞感应装置,所述下盖的中间设置有两个重力锤,所述前碰撞感应装置、防跌装置、后碰撞感应装置为红外线装置,所述红外线装置由保护盖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护盖由上盖板、后盖板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争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