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水德专利>正文

辅助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4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辅助车轮,由主架体、车轮体、弹簧体及控制元件构成。主架体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穿设槽侧设孔槽;车轮体上枢接轮轴与支撑杆,二者上各设固定孔,支撑杆上的突挡块容置在穿设槽中;弹簧体固定在两固定孔上;控制元件的心轴以小径段穿套弹簧至定位座内孔,经螺丝锁接而与拉钮结合,定位座的螺纹段锁合孔槽,心轴大径段伸入突挡块的圆孔中。此辅助车轮使用稳定、组装拆卸简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车轮。众所周知,辅助车轮是设置在自行车的后车轮位置,分置在后车轮两侧定位支撑,使车轮保持稳立,为自行车初学者掌握车体重心的必备用具,因此,它已成为自行车基础学习不可缺少的附件。但是,常见的辅助车轮多是利用螺接方式固锁在后车轮中轴的两侧端,组装或拆卸都必须经由工具处理才可完成,操作不方便,而且,中轴为配合锁设必定成适段突露,突露段极易造成勾卡衣裤、它物的困扰,此为其使用上的严重缺失;加上,目前的辅助车轮常会在车行时发生偏位的情形,而车轮偏置时无法正常行驶进,遂形成妨碍车行的高摩擦阻力,以致车行速度缓慢又费力;又因辅助车轮虽与后车轮是同轴定位,但却不是与地面成同一水平状的接触,所以,不免会在使用时发生车轮碰撞的行驶噪音,并因车体不均衡的晃动与摇摆,使得学骑者仍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一旦学骑者过分紧张而用力不当时,用力大于辅助车轮的支撑,将仍可能造成车体的翻覆;总之,以上所述足以证明现有的辅助车轮设计不当、使用功能欠佳,确实有待进一步的改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车轮,其具有使用稳定、组装拆卸简便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车轮,其具有车行顺畅的实用功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车轮,其可避免车轮行驶发出噪音,并使车体易产生高速动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由主架体、车轮体、弹簧体及控制元件所构成。主架体设有恰可嵌合固定在轮盖两侧的开口槽,开口槽侧有一平行的穿设槽,穿设槽侧设一端口有牙纹的孔槽。车轮体上枢接端部设有车轮的轮轴与支撑杆,在支撑杆端部及轮轴上分别设有固定孔,支撑杆端面又有一内设圆孔的突挡块,此突挡块容置在主架体的穿设槽中。弹簧体为端部固有连接部的受力弹簧,弹簧体的两端分别由固定孔固定在支撑杆端部及轮轴上。控制元件是由心轴以小径段穿套弹簧,并嵌入一定位座的内孔中,经由螺丝锁接而与拉钮结合成一体,定位座以其螺纹段锁合孔槽的牙纹,心轴则由弹簧顶推恰以大径段伸入突挡块的圆孔中。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因主架体直接固设在后车轮轮盖上,通过弹簧体的弹力作用使轮轴与支撑杆保持一定夹角,吸收车轮行进所产生的震幅,故使车行时可舒适、平稳;又因控制元件一经拉力使心轴脱离突挡块卡掣,即可实施辅助车轮的拆卸,故组装拆卸十分简便。另外,本技术是利用悬吊方式使辅助车轮行驶不偏置,所以不会形成车轮偏位的高摩擦阻力,可达到车行顺畅的实用功效。再则,本技术与车体后车轮在使用时可有效保持同一水平的地面接触,所以除可避免车轮行驶发出噪音外,更可因形成同步轮动性,而使车体易产生高速动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装使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产生轮体导位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控制元件常态定位挡卡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控制元件脱离挡卡的示意图。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在自行车或滑板车2的后车轮21部分增设足以使车体随时保持稳立状的辅助车轮3,该辅助车轮3是由主架体4、车轮体5、弹簧体6及控制元件7所构成。其中,主架体4设有恰可嵌合轮盖22缘的开口槽41,开口槽41侧有一平行的穿设槽42,且在穿设槽42侧设一端口有牙纹43的孔槽44,开口槽41在车体后车轮21的轮盖22两侧适当位置固设。车轮体5是以枢接方式连接端部设有车轮51的轮轴52与支撑杆53,并在支撑杆53端部及轮轴52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固定孔54,支撑杆53端面又有一内设圆孔55的突挡块56。弹簧体6为端部固有连接部61的受力弹簧,可经由中轴62的端部螺帽621调整弹簧紧度。控制元件7是由心轴71以小径段711穿套弹簧S,并嵌入一定位座72的内孔中,经由螺丝A锁接而与拉钮73结合成一体。上述元件组合时,主架体4以开口槽41嵌固于轮盖22缘,并由穿设槽42容置车轮体5的突挡块56,直到突挡块56的圆孔55与孔槽44对应后,利用定位座72以螺纹段721锁合牙纹43的控制元件7,即可因弹簧S的弹撑作用,顶推心轴71以大径段712伸入突挡块56的圆孔55,形成辅助车轮安装的卡掣定位作用(参阅图4所示),而弹簧体6则是以连接部61分别固于支撑杆53及轮轴52的固定孔54,利用弹簧体6的弹力作用,迫使活动轮轴52与固定式支撑杆53保持一定的夹角a定位(约为90度角,详如图2所示),借助辅助车轮3的安装,使后轮呈三轮并列的车体行进,此尤适合初学者的安全骑乘。本技术使用时,若辅助车轮3的车轮51受外物迫压,其轮轴52即会因枢接而产生偏动,由于夹角a的位限,致使弹簧体6受压后,会以弹力作用承受车轮51重量及顶撑轮轴52回至原位(即车轮导位,如图3所示),并可使车轮体5的震动减至最小程度,达到辅助车轮3具悬吊功能的目的。另外,当使用者不需使用辅助车轮3时,可对控制元件7的拉钮73施以拉力P,即得以直接拉动心轴71脱离与突挡块56的圆块55卡掣(此时弹簧S呈受压缩状,如图5所示),再将突挡块56由穿设槽42取出,遂完成辅助车轮3的拆卸操作,使自行车或滑板车2成为单轮式后轮的正常行驶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辅助车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架体、车轮体、弹簧体及控制元件所构成;主架体设有恰可嵌合固定在轮盖两侧的开口槽,开口槽侧有一平行的穿设槽,穿设槽侧设一端口有牙纹的孔槽;车轮体上枢接端部设有车轮的轮轴与支撑杆,在支撑杆端部及轮轴上分别设有固定孔,支撑杆端面又有一内设圆孔的突挡块,此突挡块容置在主架体的穿设槽中;弹簧体为端部固有连接部的受力弹簧,弹簧体的两端分别由固定孔固定在支撑杆端部及轮轴上;控制元件是由心轴以小径段穿套弹簧,并嵌入一定位座的内孔中,经由螺丝锁接而与拉钮结合成一体,定位座以其螺纹段锁合孔槽的牙纹,心轴则由弹簧顶推恰以大径段伸入突挡块的圆孔中。专利摘要一种辅助车轮,由主架体、车轮体、弹簧体及控制元件构成。主架体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穿设槽侧设孔槽;车轮体上枢接轮轴与支撑杆,二者上各设固定孔,支撑杆上的突挡块容置在穿设槽中;弹簧体固定在两固定孔上;控制元件的心轴以小径段穿套弹簧至定位座内孔,经螺丝锁接而与拉钮结合,定位座的螺纹段锁合孔槽,心轴大径段伸入突挡块的圆孔中。此辅助车轮使用稳定、组装拆卸简便。文档编号B62H7/00GK2390769SQ9924207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蔡水德 申请人:蔡水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车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架体、车轮体、弹簧体及控制元件所构成;主架体设有恰可嵌合固定在轮盖两侧的开口槽,开口槽侧有一平行的穿设槽,穿设槽侧设一端口有牙纹的孔槽;车轮体上枢接端部设有车轮的轮轴与支撑杆,在支撑杆端部及轮轴上分别设有固定孔,支撑杆端面又有一内设圆孔的突挡块,此突挡块容置在主架体的穿设槽中;弹簧体为端部固有连接部的受力弹簧,弹簧体的两端分别由固定孔固定在支撑杆端部及轮轴上;控制元件是由心轴以小径段穿套弹簧,并嵌入一定位座的内孔中,经由螺丝锁接而与拉钮结合成一体,定位座以其螺纹段锁合孔槽的牙纹,心轴则由弹簧顶推恰以大径段伸入突挡块的圆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水德
申请(专利权)人:蔡水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