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挡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4883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挡车装置,包括压风管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气缸,第二立柱上设置有支肘,气缸包括缸体及活塞杆,缸体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通过两联阀连接在压风管路上,活塞杆的端部与支肘的一端转动连接,支肘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车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井下压风管路提供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挡车横梁的起落,操作人员只需在躲避硐内操作两联阀就可控制挡车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挡车装置的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节约了运输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挡车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煤矿的斜巷运输系统中通常设置有挡车装置,这种挡车装置在车辆运输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推动挡车闸的拉杆来实现挡车闸的开启及关闭。因此,这种手动挡车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手动挡车闸的操作不安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开启或关闭挡车闸,因此容易碰伤操作人员,造成运输安全事故。(2)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手持挡车闸,进行手动操作,现有技术中的挡车闸的操作拉杆通常较长,因此导致挡车闸的动作不灵活且操作费力,进而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3)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挡车闸占用运输空间,影响安全运输,且外形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挡车装置,该气动挡车装置能够提高操作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节约运输空间。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动挡车装置,包括压风管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气缸,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支肘,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及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通过两联阀连接在所述压风管路上,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支肘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肘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车横梁。进一步地,所述挡车横梁垂直于所述支肘设置在所述支肘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两联阀与所述压风管路之间设置有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两联阀与所述压风管路之间设置有调压阀。进一步地,所述两联阀与所述压风管路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润滑油的油杯。进一步地,所述两联阀上还连接有泄压管。本技术利用井下压风管路提供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挡车横梁的起落,操作人员只需在躲避硐内操作两联阀就可控制挡车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挡车装置的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节约了运输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气动挡车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优选的气动挡车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气动挡车装置包括压风管路1、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之间设置有气缸4,所述第二立柱3上设置有支肘5,所述支肘5为杆状结构,所述支肘的中间部位与所述第二立柱3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气缸4包括缸体及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缸体优选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2的柱脚上,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7,所述第一气管6和所述第二气管7的另一端通过两联阀8连接在所述压风管路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所述气缸4的缸体被活塞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第一气管6和所述第二气管7分别设置在所述缸体的两端,即所述第一气管6和所述第二气管7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两侧,从而便于对两个独立腔体进行充气和排气,通过活塞两侧气压的不同来推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缸体内的滑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塞杆移动。具体地,本技术压风管路1内的压力气体经过所述两联阀8柱塞控制两条通路,一条为进气通路,另一条为排气通路,在所述两联阀8的控制下,通过把手抬起和按下,所述两条通路可以互相转换,例如,一条进气通路内的气体经一条气管推送至气缸的一侧,增加气体压力,进而推动气缸内活塞的移动,在活塞的推动作用下,气缸内活塞另一侧的压力气体经另一条气管排出。本技术气缸4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支肘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肘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车横梁9,所述挡车横梁9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之间,从而实现阻挡车辆继续行驶的目的。当所述活塞杆从而所述气缸4的缸体内伸出时,推动所述支肘5的一端转动,所述支肘5转动带动连接在所述支肘5另一端的挡车横梁9在竖直方向上产生摆动,所述挡车横梁9沿着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所在的平面摆动,从而打开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之间的通道,使车辆通过;反之,使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缸体内移动时,所述支肘5带动所述挡车横梁9反向转动,从而使所述挡车横梁9再次恢复至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之间。本技术利用井下压风管路提供的压缩空气为动力源,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挡车横梁的起落,操作人员只需在躲避硐内操作两联阀就可控制挡车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挡车装置的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节约了运输空间。本技术的挡车横梁9优选地垂直于所述支肘5设置在所述支肘5的端部,为了保证所述支肘5与所述挡车横梁9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更优选地将所述挡车横梁9的一端与所述支肘5的顶端焊接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焊接连接仅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固定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技术在所述两联阀8与所述压风管路1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0,在所述两联阀8与所述压风管路1之间设置有调压阀11,在所述两联阀8与所述压风管路1之间设置有用于提供润滑油的油杯12。本技术设置的过滤器10可以保证压风气体洁净、无杂物,从而避免杂质影响气缸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设置调压阀11可以在进气侧直接调压保证气动系统压力调节,设置的油杯能够为气动系统提供润滑油,保证系统各部位润滑。在上述是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在所述两联阀8上还优选地连接有泄压管13,所述泄压管13能够保证压风管路1内的气体的气压过大时或者两联阀8的气道发生堵塞时,能够将气缸内的气体顺利地排放,从而保证活塞的正常移动,避免由气缸内气压问题而导致的挡车横梁无法顺利地开启或者关闭。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管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气缸,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支肘,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及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通过两联阀连接在所述压风管路上,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支肘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肘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车横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风管路、第一立柱和第
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气缸,所述第二立柱
上设置有支肘,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及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所述
缸体与所述第一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管和
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通过两联阀连接在所
述压风管路上,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支肘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
肘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车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柏顺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