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693 阅读:4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安装在侧围外板外侧的A柱外板,A柱外板靠近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两个侧部先朝向弯折,再相背弯折形成翻边,侧围外板具有延伸至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接合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接合边焊接。进一步,还包括密封住接合边与前挡风玻璃、侧前窗之间间隙的密封体。靠近前挡风玻璃的翻边具有焊接部与间隙部,焊接部与接合边焊接,间隙部与接合边之间具有间隙。相对于以往的汽车A柱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在保证一定外观和精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产品的设计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A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侧围,具体涉及一种汽车A柱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体侧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汽车的 设计生产当中。整体侧围就是将侧围的门槛、立柱、横梁和后翼子板等零 件整合为一个侧围外板。整体侧围的优点是表面质量好,焊接精度高,满 足现代汽车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要求。图1示出了汽车整体侧围结构前部, 其中包括A柱24与B柱25,整体侧围的前部安装前挡风玻璃14,顶部安 装车顶22,而侧部安装前车门23与后车门(图中未示出),A柱24是侧围 位于前挡风玻璃两侧即前挡风玻璃与汽车侧前窗之间的柱体,B柱25是侧 围位于前车门23和后车门之间的柱体。汽车侧前窗包括前车门23上部门 框,其上安装有前车窗,对于带前三角玻璃ll的汽车,侧前窗还包括前三 角玻璃11,前三角玻璃11可以如图1与前车门23上部门框一体设置,也 可与前车门23分离设置。A柱24作为车身钣金中的重要结构之一,对车 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汽车整体侧围的A柱目前主要有两种设计结构, 一是利用侧围外板设计成一体的整体式A柱结构。此种结构的特点是表面 质量好,尺寸精度高,但由于A柱部位的特有结构,模具需要设计有侧整 形的机构,造成冲压模具相对复杂,操作繁琐,工序多,生产成本相对较 高;二是外装饰板式结构,此结构在侧围外板上增加一A柱外板,称为外 饰板,通过卡扣将A柱外饰板与侧围外板连接,共同构成如图1所示的A 柱24。这种结构虽然能避免的整体式结构制作工艺上的一些缺点,但由于 有更高要求的A柱外饰板,既要保证良好的外观,又要保证A柱的防水密 封性,因此要用大量高精度的小零件来保障,这就需要增加设计制造上的 成本,否则不易达到外观和精度上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成本低廉且易于达到外观和精度要求的汽车A柱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 和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外侧(即相对于汽车来讲位于汽车外部)的A柱外 板,所述A柱外板靠近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两个侧部先朝向所述侧围外 板弯折,再相背弯折形成翻边,所述侧围外板具有延伸至前挡风玻璃和侧 前窗的接合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接合边焊接。 所述翻边与所述接合边以点焊焊接。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接合边与前挡风玻璃、侧前窗之间间隙的密封所述接合边包括比所述翻边边缘长出的延伸部,所述密封体至少一部 分位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侧前窗包括前三角玻璃和前车门上部门框,所述接合边与前车门 上部门框之间的密封体为条形,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延伸部,并遮住对应 翻边上的点焊部位。所述靠近前挡风玻璃的翻边包括焊接部与间隙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 接合边焊接,所述间隙部与所述接合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间隙部沿所述A柱外板纵向相间分布,所述间隙部形成若干高于所述焊接部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沿所述A柱外板横向延伸的宽度小于所述接合边的宽度。还包括背向所述侧围外板、依序设置于其靠车身一侧的A柱内板和加 强板,所述A柱内板和加强板具有与所述接合边相对应的焊接边。所述A柱外板靠车头方向的一端延伸有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 有定位孔,所述A柱外板朝车尾方向的端部与所述侧围外板通过形面相配 合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A柱结构,A柱外板靠近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两 个侧部先朝向侧围外板弯折再相背弯折形成翻边,侧围外板则具有延伸至 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接合边,A柱外板的翻边与侧围外板的接合边焊接, 如优选以点焊方式焊接,因此,相对于整体式A柱外板结构,本技术 不需要设计和采用复杂的冲压模具,并大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度,提高了 冲压效率;相对于现有外饰板通过繁多的精细零件来实现A柱外板与侧围 外板的配合,本技术结构大大简化,并且易于实现冲压、涂装等生产 工艺,在保证一定外观和精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的设计制造成 本。此外,A柱外板的侧部翻边弯折设计还确保并加强了零件的强度与刚 度。附图说明图1为汽车整体侧围车身前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A柱结构的外观侧视图3a为A柱结构的a向视图3 b为图3 a的焊接部分及焊点位置放大示意图4为A柱结构的b向视图5为A柱结构漏液筋处的A — A截面示意图6为A柱结构漏液筋处的B — B截面示意图7为A柱结构焊接面处的C — C截面示意图8为A柱结构焊接面处的D — D截面示意图9为A柱结构相关配合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至图9,汽车A柱包括侧围外板2和A柱外板1, A柱外 板1叠合设置在侧围外板2的外侧,A柱外板1通过其两个侧部弯折与侧 围外板2相接合,该两侧部分别为靠近前挡风玻璃14 一侧和靠近汽车侧前 窗一侧,汽车侧前窗可以仅包括前车门上的前车窗,也可以包括前车门前 的前三角玻璃11和前车门上的前车窗。A柱外板1侧部先向侧围外板弯折, 再互相背向弯折,分别形成前挡风玻璃翻边4和侧前窗翻边8。侧围外板2 相应具有延伸至前挡风玻璃14的接合边20和延伸至侧前窗的接合边21, 接合边与前挡风玻璃14和侧前窗的接合处均设置有密封体。上述翻边与侧 围外板2的接合边对应焊接,优选采用点焊,A柱外板1与侧围外板2的 非焊接处则留有一定空隙的分缝。图3a和图3b展示了 A柱外板1于前挡风玻璃一侧的结构形式及焊点 的布置方式。A柱外板1的前挡风玻璃翻边4沿纵向覆于侧围外板2的接 合边20上,二者通过纵向单列的焊点3焊接。例如,以两个焊点为一组焊 接,组内的两个焊点间距较小,各组之间的焊点间距较大。请参见图3a、图3b和图7,为了保证前挡风玻璃14的密封防水性能, A柱外板1的前挡风玻璃翻边4相对较窄,前挡风玻璃14处的密封体采用 粘胶15。接合边20长于前挡风玻璃翻边4,其从与前挡风玻璃翻边4焊接 的部位延伸出来,形成一长出前挡风玻璃翻边4边缘的延伸部201,粘胶 15位于接合边20的延伸部201上,不与A柱外板1的翻边4相重叠,这 样,粘胶15的密封性将不会受到前挡风玻璃翻边4上的焯点3的影响。焊点3可以通过特殊定制的焊枪来保证精确打点。图4展示了A柱外板1于侧前窗一侧的结构形式及焊点的布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前车窗和前三角玻璃11都位于前车门23上,前车窗位于前 车门23上部门框内,前三角玻璃11与前车门23上部门框一体设置。A柱 外板1在侧前窗一侧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为靠近侧前窗的前三 角窗玻璃11的部分,后部为靠近前车门23上部门框的部分。A柱外板1 前、后部的侧前窗翻边8沿纵向覆于侧围外板2的接合边21上,侧前窗翻 边8分别通过纵向单列的焊点与接合边21的对应部分焊接,不同于前挡风 玻璃一侧的布置方式,侧前窗翻边8与接合边21的各焊点之间为等距设置。请参见图5, A柱外板1侧前窗翻边8与前三角窗玻璃11有粘接配合 关系。前三角窗玻璃11处的密封体12采用粘胶12,基于同样的原因,为 给前三角窗玻璃11提供一定的粘胶宽度,侧前窗翻边8相对较窄,接合边 21从与侧前窗翻边8焊接的部位延伸出来,形成一长出侧前窗翻边8边缘 的延伸部211。焊点6焊接好后,在侧前窗翻边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外侧的A柱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外板靠近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两个侧部先朝向所述侧围外板弯折,再相背弯折形成翻边,所述侧围外板具有延伸至前挡风玻璃和侧前窗的接合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接合边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胜陆博李兴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