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中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908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轿车中柱,包括侧围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上的中柱内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中柱加强板;所述中柱加强板安装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强轿车中柱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的轿车中柱,解决侧面碰撞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中柱,特别涉及一种轿车中柱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轿车的速度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就是发生碰撞意外几率的增 加,给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汽车的安全性逐渐成为消费者关 注的重点。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生产商将一系列的诸如预紧式安全带,防锁死刹车系统(汽车生产商ABS)、电子稳定装置(ESP)、安全气嚢等 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以平面交叉为主,根据统计数 据表明,1998年汽车侧面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占整个交通事故的31.65%, 严重受伤人数占30.15%,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正面碰撞事故相应的数据。因 此,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侧面碰撞法规。国内轿车行业随着相应侧碰法规的出台,以及用户对车身安全结构要求的 提高,提供车身中柱安全结构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轿车中柱不但支撑车顶盖,还要承受前、后车门的支承力,同时还形 成了门框。在中柱上还要装置一些附加零部件,如前排座位的安全带,以及电 线线束。现有轿车中柱大多包括中柱内板和中柱外板,通过焊接形成中柱。轿 车中柱横截面形状是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工艺复杂。并且由于现有轿车中 柱只采用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因此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都不能满足侧面碰 撞带来的冲击力。因此,在轿车中柱结构中如何增强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解决侧面碰撞 安全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轿车中柱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解 决侧面碰撞安全。具体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轿车中柱,包括侧围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围 外板上的中柱内板,还包括至少一个中柱加强板;所述中柱加强板安装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所述中柱加强板具体为第一中柱加强板和第二中柱加强板;所述第一中 柱加强板安装在侧围外板上;所述第二中柱加强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上。所述中柱加强板采用含磷钢板材料。 所述中柱加强板采用B250P1材料。 所述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呈"n"形或"几"字形。 所述中柱内板横截面呈"几"字形。 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中柱加强板包括第一橫梁、第二橫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 第二横梁的筋板。所述第二中柱加强板底部宽度大于其上部宽度。所述第二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呈"n"形,所述横截面至少具有两个凸台。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轿车中柱,在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加装了至少 一个中柱加强板,这样就增强了轿车中柱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侧面碰撞安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轿车左中柱爆炸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主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侧视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横截面剖视图5本专利技术左侧围外板主视图6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一中柱加强板主视图7为本专利技术左第 一 中柱加强板侧视图8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一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剖视图9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二中柱加强板主视图10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二中柱加强板侧视图ll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二中柱加强板橫截面剖视图。200610030073.0说明书第3/5页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轿车中柱,增强了中柱的刚度和抗弯抗扭的能力。 由于轿车总柱分为左中柱和右中柱,并且左中柱和右中柱为左右对称结 构。所以下面以轿车左中柱为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l所示,该图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轿车左中柱爆炸图。本专利技术所述轿车左中柱包括左侧围外板1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围外板1上的左中柱内板2;所述左中柱加强板安装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 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是在左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安装两个左中柱加 强板,分别为第一中柱加强板4和第二中柱加强板5。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左中柱内 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加装的加强板,因此增强了轿车中柱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第一中柱加强板4和第二中柱加强板5可以采用焊接的安装方式固定在左 中柱内板2和左侧围外板1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与左中柱内板2 和左侧围外板1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轿车中柱,左中柱和右中柱为左右对称结构,下面以左中柱为 例进行说明,所述轿车中柱可以采用顺序焊接的方式进行组装。本专利技术第 一种组装实施方式首先把左侧围上边梁加强板6和第 一 中柱加 强板4分别焊接在左侧围外板1的橫梁和支撑柱的内侧;然后再把第二中柱加 强板5焊接在第一中柱加强板4上;最后把中柱内板2和左顶盖内板3分别焊 接在左侧围外板1的支撑柱和横梁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组装实施方式首先把第一中柱加强板4和第二中柱加强板 5按照位置对应关系进行焊接;然后再把第一中柱加强板4和第二中柱加强板 5焊接到左侧围外板1的支撑柱内侧上;最后把中柱内板2焊接在左侧围外板 1的支撑柱内侧。本专利技术所述焊接优选实施方式采用点焊或者二氧化碳保护焊方式进行焊 接。由于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仅采用这两种常用的方法,显然可以提高设备的 通用性,减少了生产企业设备的投入,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费用。当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轿车中柱,采用一块中柱加强板的组装实施方式首先把中柱加强板焊接在左侧围外板1的支撑柱内侧;最后把中柱内板2焊接在左侧围外 板1的支撑柱的内侧。所述焊接优选实施方式采用点焊或者二氧化碳保护焊方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轿车中柱的零部件材料及壁厚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所述中柱加强板采用含磷钢板材料,具体为B250P1材料。B250P1材料 屈服强度最大可达360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440MPa。由于所述中柱加强 板采用这种性能良好的含磷钢板材料,因此可以提高轿车中柱经受侧面碰撞的能力。第一中柱加强板厚度为1.5±0.2;第二中柱加强板厚度为1.5±0.2;中柱 内板厚度为1.0±0.2;侧围外板厚度为0.8±0.1。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具体说明每个零部件的结构。参见图2至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中柱 内板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横截面剖视图。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橫截 面呈近似的"几"字形,并且具有较浅的拉伸深度。参见图3中A2-A2剖视 图、B2-B2剖视图、C2-C2剖视图、D2-D2剖视图。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A2-A2 处橫截面为"几"字形,具有一个凸台。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B2-B2处横截面 为两个凸台,横截面形状为近似的"几"字形。本专利技术左中柱内板C2-C2处 横截面和D2-D2处横截面具有很浅的凸台。参见图5,该图为本专利技术左侧围外板主视图。本专利技术所述左侧围外板可以参考图5理解。所述左侧围外板可以为现有技 术的左侧围外板。参见图6至图8,图6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一中柱加强板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左第 一中柱加强板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左第一中柱加强板横截面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所述左第一中柱加强板为"工"字形结构。左第一中柱加强板包括 第一橫梁41、第二横梁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筋板43。参见 图6中A6-A6剖视图、B6-B6剖视图、C6-C6剖视图、D6-D6剖视图。本发 明左第一中柱加强板A6-A6处横截面为倒置"几"字形,具有一个凸台。本 专利技术第一中柱加强板B6-B6处横截面近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车中柱,包括侧围外板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围外板上的中柱内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中柱加强板;所述中柱加强板安装中柱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振涛狄成林白昆程张东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