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933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顶带自动纠偏单元,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平托辊和侧托辊,两个所述侧托辊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平托辊的左右两侧并朝向所述平托辊倾斜,皮带铺设在所述平托辊和所述侧托辊的上表面,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两个立托辊,两个所述立托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托辊的外侧并高出所述侧托辊;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一传动组件,当所述皮带偏向一侧的所述立托辊时,一侧的所述立托辊向外偏转,一侧的所述立托辊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一侧的所述侧托辊向内偏转,一侧的所述侧托辊推动所述皮带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重量轻、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皮带输送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 目.0
技术介绍
目前,皮带输送机广泛应用到电力、矿山、食品及港口等行业。它作为物料输送的主要设备,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并具备良好的弹性,过载时皮带与皮带轮会出现打滑以保护其他零部件。但也正因为它的这种简单结构特点,在煤矿井下皮带由于输送的距离较远,所承载的物料不均匀,容易引起皮带跑偏(包括顶皮带和底皮带跑偏),造成物料外泄、输送带损坏、皮带架磨损、停工怠料,不利于远程控制,影响生广效率的提尚。目前国内外在防止皮带跑偏方面的改进主要是改变承载滚筒位移来改变皮带在轨道中的位置,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不能有效解决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顶皮带和底皮带的双重跑偏为题。然而在我国大型煤矿,输送带作为井下输煤系统的主要设备,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中,常因为跑偏问题,影响煤炭的正常开采进度,使输送机效率下降,导致设备降低出力运行并缩短皮带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不能运行或者损坏。同时,皮带跑偏也会增加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和维护难度。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和科研论文中存在有一些用于皮带纠偏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客观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可以实现自动纠偏,适合承载滚筒等的纠偏,但机构一般占用空间很大,应用十分局限。当皮带上下间距非常小时,例如伸缩式皮带输送车等一类利用皮带输送物料的专用车辆就不能适用。另外,还有利用液压装置驱动,电机驱动皮带纠偏的装置,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纠偏效果,但是这些装置制作复杂,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而且由于这类装置存在一些液压部件、电气开关等,在煤矿井下等特殊场合,例如环境恶劣,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就更不利于液压元件的的布管、电气设备的走线等。使得这类设备实际应用代价高,效益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重量轻、适用性强,适合于煤矿井下物料输送巷道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重量轻、适用性强,适合于煤矿井下物料输送巷道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顶带自动纠偏单元,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平托辊和侧托辊,两个所述侧托辊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平托辊的左右两侧并朝向所述平托辊倾斜,皮带铺设在所述平托辊和所述侧托辊的上表面,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两个立托辊,两个所述立托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托辊的外侧并高出所述侧托辊;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一传动组件,当所述皮带偏向一侧的所述立托辊时,一侧的所述立托辊向外偏转,一侧的所述立托辊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一侧的所述侧托棍向内偏转,一侧的所述侧托棍推动所述皮带复位。优选地,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第二传动组件,当所述皮带偏向一侧的所述立托辊时,一侧的所述立托辊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平托辊转动,同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另一侧的所述立托辊向内偏转,另一侧的所述立托辊再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另一侧的所述侧托辊向外偏转。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立托辊上的滑轮,以及安装在所述侧托辊上的导槽板,所述导槽板上开设有圆弧形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外端的高度高于内端的高度,所述滑轮能够在所述滑槽中滑动。优选地,所述侧托辊安装在侧托辊支架上,所述导槽板从所述侧托辊支架上延伸出来。优选地,所述侧托辊支架的内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侧托辊能够绕铰接点向内或向外偏转。优选地,所述侧托辊支架的外端设有侧托辊调节螺母。优选地,所述立托辊通过直角型的支撑杆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立托辊能够绕铰接点向内或向外偏转,所述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横杆,分别位于横杆两端的两根竖杆,以及两根斜杆,所述竖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所述竖杆的中段铰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托辊铰接,所述横杆的中部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平托辊底部的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齿条的两端设有齿条调节螺母。优选地,所述自动纠偏装置还包括底带自动纠偏单元,所述底带自动纠偏单元包括皮带支撑架、底托辊、底托辊支架、摆架、第三传动组件,以及分别位于皮带两侧的底立托辊;所述底立托辊与所述皮带支撑架铰接,所述摆架的中部与所述皮带支撑架铰接,所述摆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托辊支架连接,所述摆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接触;所述皮带偏向一侧所述底立托辊时,一侧所述底立托辊向外偏转,一侧所述底立托辊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摆架摆动,所述摆架再带动所述底托辊支架摆动,所述底托棍支架带动所述底托棍的一侧向内偏转,所述底托棍推动所述皮带复位。优选地,所述底托辊的两端均设有从内向外逐渐变粗的防跑偏嘴。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两根立辊摆杆、两根前竖杆、一根平衡横杆、两根后竖杆、两个楔形滑块和两个固定导轨;所述立辊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皮带支撑架铰接,所述立辊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立托辊连接,所述前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立辊摆杆的中段连接,两根所述前竖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衡横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平衡横杆的两端还与两根所述后竖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后竖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楔形滑块,所述楔形滑块能够沿所述固定导轨滑动,所述楔形滑块的下端向外倾斜,所述固定导轨固定在所述皮带支撑架上。优选地,所述摆架包括联动主轴和位于所述联动主轴两端的第一三角架和第二三角架,所述第一三角架与所述底托辊支架连接,所述第二三角架的两个角分别与所述楔形滑块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二三角架的两个角上均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楔形滑块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皮带偏向一侧的立托辊时,一侧的立托棍向外偏转,一侧的立托棍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一侧的侧托棍向内偏转,一侧的侧托辊推动皮带复位。本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重量轻、适用性强,适合于煤矿井下物料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顶带自动纠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顶带自动纠偏单元的齿条与齿轮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带自动纠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带自动纠偏单元的底托辊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顶带自动纠偏单元11-底座12-平托辊13-侧托辊14-立托辊15-第一传动组件16-第二传动组件121-平托辊支架 131-侧托辊支架132-侧托辊调节螺母133-侧托辊立杆 141-支撑杆142-立托辊立杆151-滑轮152-导槽板153-滑槽161-横杆162-竖杆163-斜杆164-齿条165-齿轮166-齿条调节螺母2-底带自动纠偏单元21-皮带支撑架22-底托辊23-底托辊支架24-摆架25-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顶带自动纠偏单元,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平托辊和侧托辊,两个所述侧托辊分别位于一个所述平托辊的左右两侧并朝向所述平托辊倾斜,皮带铺设在所述平托辊和所述侧托辊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两个立托辊,两个所述立托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托辊的外侧并高出所述侧托辊;所述顶带自动纠偏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一传动组件,当所述皮带偏向一侧的所述立托辊时,一侧的所述立托辊向外偏转,一侧的所述立托辊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一侧的所述侧托辊向内偏转,一侧的所述侧托辊推动所述皮带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培荣任海坤廖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