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22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前车体结构,其包括:隆起罩,其设置在前车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侧;悬架支撑构件,其用于支撑车辆的悬架,并且设置在隆起罩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凹部,其设置在隆起罩的位于靠近悬架支撑构件的位置的下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车体结构,其具有构成位于前车体的 车辆宽度方向的侧部上的车体侧部的隆起罩(hood ridge);位 于隆起罩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悬架支撑构件,该悬架支撑 构件支撑悬架并且承受来自悬架的向上载荷。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平4-349077号7>才艮7>开了 一种前车体结构,在该 前车体结构中,横Y字状的增强构件被设置到构成位于车辆宽 度方向的侧部上的车体侧部的前侧梁(挡板),前悬架保持架形 成在前侧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当增强构件承受来自车辆前侧的冲击载荷时,增强构件通 过其分支部(bifurcated portion )和乂人该分支部沿两个(上下) 向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分ot支部(branch)传递冲击载荷,并且将 该冲击载荷分布到上部的前柱和下部的侧梁。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前车体结构中,可以由增强构件的前端承受来自车 辆前侧的沖击载荷,通过该增强构件的分支部传递该冲击载荷, 并且使该冲击载荷沿两个向后方向分布。然而,上述前车体结 构被设计成没有考虑当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来自前悬架的向上载 荷。为了抵消该向上载荷,可以为前车体结构设置其它构件。 然而,在该情况下,来自车辆前侧的冲击载荷的吸收特性劣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车体结构,其能够在确保来自 车辆前侧的沖击载荷的吸收特性的同时,抵消当车辆运行时来自悬架的向上载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前车体结构,其包括隆起罩, 其设置在前车体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部上;悬架支撑构件,其 用于支撑车辆的悬架,并且设置在隆起罩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 侧;以及凹部,其设置在隆起罩的位于靠近悬架支撑构件的位 置的下表面上。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l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前车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l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图l所示的前车体结构的侧视图。图4A是示出来自前悬架的作用在隆起罩上的向上载荷的 作用的图。图4B是示出来自车辆前侧的作用在隆起罩上的冲击载荷 的作用的图。图4C是示出在隆起罩由于来自车辆前侧的沖击载荷的作 用开始弯曲并且变形之后,作用在隆起罩延伸部上的载荷的作 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中,箭 头FR表示向车体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的方向,即向车体前侧(下 文中的适当时候简称为前侧)的方向,箭头UP表示向车体上侧 (下文中的适当时候简称为上侧)的方向,箭头LH表示向车辆 的宽度方向的左侧的方向,即车体左方向。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l的前车体结构中, 一对侧梁l被设置成在前车体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下部上沿车体的 前后方向延伸。隆起罩3分别设置在各自的侧梁l的上方,并且 构成前车体的车体侧。前围侧板5被设置在各隆起罩3的后侧的竖立位置。前柱7被连接到前围侧板5的上端。仪表板8被设置 成在左右前围侧板5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仪表板8将车体 内的空间分隔成车辆内部和车辆内部的前方的区域。而且,#黄 梁9被设置在仪表板8的前方下部,用于将左右侧梁l接合在一起。作为悬架支撑构件的支柱(strut tower ) ll被固定到各隆 起罩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每一个支柱ll的下部被连接到 对应的侧梁l。每 一 个隆起罩3具有封闭的截面结构,包括位于车辆宽度 方向的外侧的隆起罩外部13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并且 被接合到隆起罩外部13的隆起罩内部14。每一个隆起罩3的上 部前端具有倾斜面3a,该倾斜表面3a倾斜成与前柱7的倾斜前 表面对准的光滑连续表面。换句话说,倾斜面3a具有与前柱7 的倾斜角度几乎相同的倾斜角度。如代表沿图l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的图2所示,每一个 隆起罩外部13包括与倾斜面3a对应的上表面壁13a;位于上下方向延伸从而使上表面壁13a和下表面壁13b的车辆宽度方 向的外侧端部相互连接的外侧表面壁13j;以及从下表面壁13b 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向下延伸的下部外侧接合凸缘 13k。同时,每一个隆起罩内部14包括与隆起罩外部13的外侧 表面壁13j相对的内侧表面壁14a;上部接合凸缘部14b,其从 内侧表面壁14a的上端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弯曲,并且被接合到隆起罩外部13的上表面壁13a的下表面;从内侧表面壁14a 的下端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弯曲的支柱承受面14c;以及下部 内侧接合凸缘14d,其从支柱承受面14c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 端部向下延伸,并且被接合到下部外侧接合凸缘13k。下部内侧接合凸缘14d形成为比下部外侧4妄合凸缘13k长。 下部内侧接合凸缘14d的上端比下部外侧接合凸缘13k的上端 稍向上突出,由此与支柱承受面14c一起形成角部14e。装配位 于支柱11的上端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外侧角部llc以使其 接合和固定到该角部14e的内部。也就是说,位于支柱ll的车 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上表面lla被接合到隆起罩内部14的 支柱承受面14c的下表面,而从该部分上表面lla的车辆宽度方 向的外端向下延伸的外侧弯曲部llb被接合到下部内侧接合凸 缘14d。而且,如图3的侧视图所示,每一个隆起罩13包括位于下 表面壁13b的车体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凹部13c,该凹部 13c靠近支柱11。凹部13c主要包括前倾斜面13e、凹状曲面13f 和后倾斜面13g。前倾斜面随着从隆起罩外部13的车体的前后 方向的前端13d沿向后方向延伸而向后上方延伸。凹状曲面13f 的前端被连接到前倾斜面13 e的上端。后倾斜面13 g被连接到凹 状曲面13f的后端,并且随着乂人凹状曲面13f的后端沿向后方向 延伸而向后下方延伸。凹状曲面13f与连4妻到该凹状曲面13f的 前倾斜面13e和后倾斜面13g—起形成光滑连续的下表面壁 13b。在本实施例中,凹状曲面13f的上端(图3中的点13fi)比 前端13d的顶端(图3中的点13di)上的上表面壁13a高。同时, 后倾斜面13 g被倾斜成形成与位于隆起罩3后方的仪表板板侧 板5的前方下部对准的光滑连续的端部。而且,隆起罩外部13具有包括以下部分的连续形状位于后倾斜面13g的更靠后的后下端13h;上述上表面壁13a的上端 13i;以及在二者之间延伸的直立壁。尽管隆起罩外部13在其 下端包括凹部13c,但是,从侧视图看时,隆起罩外部13形成 大致三角形。也就是说,隆起罩外部1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随着 沿向后方向离凹部13c的凹状曲面13f的位置的距离的增加而逐 渐增加。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后下端13h的下端比前端13d 的下端稍低。同时,后下端13h、上端13i以及二者之间的直立 壁被接合到前围侧板5。而且,作为增强构件的隆起罩延伸部15被安装在每 一 个隆 起罩3的倾斜面3a(每一个隆起罩外部13的上表面壁13a)上的 位于凹部13c的几乎正上方的区域上。隆起罩延伸部15包括 沿着倾斜面3 a被接合到隆起罩3的倾斜接合部15 a;从倾斜接合 部15a的下端大致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的用作载荷承受部的载 荷承受面15b;以及从载荷承受面15b的上端向后延伸以使其连 接到倾斜接合部15a的上端的部件安装面15c。还包括用于在 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将倾斜接合部15a、载荷承受面15b、以 及部件安装面15c的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车体结构,其包括:隆起罩,其设置在前车体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部上;悬架支撑构件,其用于支撑车辆的悬架,设置在所述隆起罩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凹部,其设置在所述隆起罩的位于靠近所述悬架支撑构件的位置处的下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宍户友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