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437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包括:吊紧钢丝,设于座椅靠背的发泡体内,吊紧钢丝位于所述发泡体正面和发泡体背面之间的居中位置;第一吊紧槽,设于发泡体正面,第一吊紧槽内设有第一面套固定部件;第二吊紧槽,设于发泡体背面,第二吊紧槽内设有第二面套固定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同时固定在同一根吊紧钢丝上,相比传统的分别采用专门用于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的吊紧钢丝来固定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省去了一半的吊紧钢丝,降低了座椅靠背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既能满足面套吊紧的性能要求,又降低重量和成本达到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靠背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对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低成本化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各个零部件在保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对每个零件用途的研宄,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零件,以达到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要求。参见图1和图2所示,目前,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面套的吊紧结构是:座椅靠背正面、背面的面套21、22分别通过吊紧零件PWP 23和C形环24固定在座椅靠背的发泡体20正面201、背面202的吊紧钢丝25、26上,吊紧零件PWP 23的宽度一般为27mm,并且仅在发泡体20正面201对应吊紧钢丝25设置吊紧槽27来安装座椅靠背正面的吊紧零件PWP 23和C形环24,这种吊紧结构的吊紧槽27位置发泡体20厚度d为40?50mm,而且吊紧钢丝设置较多,无法满足市场竞争对产品提出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面套吊紧的性能需要,又降低成本和重量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包括:吊紧钢丝,设于座椅靠背的发泡体内,所述吊紧钢丝位于所述发泡体正面和所述发泡体背面之间的居中位置;第一吊紧槽,设于所述发泡体正面,所述第一吊紧槽内设有用于将设于所述发泡体正面的面套固定于所述吊紧钢丝上的第一面套固定部件;第二吊紧槽,设于所述发泡体背面,所述第二吊紧槽内设有用于将设于所述发泡体背面的面套固定于所述吊紧钢丝上的第二面套固定部件。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吊紧槽与所述第二吊紧槽沿所述吊紧钢丝错开分布。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吊紧槽与所述第二吊紧槽位置的所述发泡体的厚度为30mm?40mmo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面套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吊紧零件PWP和第一 C形环,所述第一 C形环设于所述第一吊紧槽内,所述第一吊紧零件PWP的第一端与所述发泡体正面的面套连接,所述第一吊紧零件PWP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 C形环连接,所述第一C形环进一步设于所述吊紧钢丝上。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吊紧零件PWP的宽度为32mm。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面套固定部件包括第二吊紧零件PWP和第二 C形环,所述第二 C形环设于所述第二吊紧槽内,所述第二吊紧零件PWP的第一端与所述发泡体背面的面套连接,所述第二吊紧零件PWP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 C形环连接,所述第二C形环进一步设于所述吊紧钢丝上。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吊紧零件PWP的宽度为32mm。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吊紧钢丝的直径为I?3_。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同时固定在同一根吊紧钢丝上,相比传统的分别采用专门用于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的吊紧钢丝来固定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省去了一半的吊紧钢丝,降低了座椅靠背的成本。同时采用在发泡体正面和背面分别错位布设吊紧槽,用来安装面套固定部件的C形环,并将吊紧零件PWP的宽度由原来的27mm增加到32mm,可以提高面套吊紧结构的强度,满足产品性能。使得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既能满足面套吊紧的性能要求,又降低重量和成本达到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座椅靠背吊紧结构的靠背发泡体及吊紧钢丝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位置的面套与吊紧钢丝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的发泡体及吊紧钢丝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截面位置的面套与吊紧钢丝的示意图。图5为图3的C-C截面位置的面套与吊紧钢丝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前,座椅靠背面套的吊紧结构是分别采用专门用于固定座椅靠背的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的吊紧钢丝来固定面套,采用这种结构使用的吊紧钢丝较多,导致发泡体重量较大,且该种结构制作而成的发泡体的厚度也较大,一般为40?50mm,不符合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趋势。因此,本技术采用一种新型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来取代现有结构,目的是在满足面套吊紧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座椅靠背的发泡体的重量和成本,从而满足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制作要求。具体参阅图3?5所示,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包括发泡体14及套设于发泡体14表面的面套15,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10主要由设于发泡体14内的吊紧钢丝11、设于发泡体14正面的第一吊紧槽161、设于发泡体14背面的第二吊紧槽162、设于第一吊紧槽161内用于将发泡体14正面141的面套15固定于吊紧钢丝11上的第一面套固定部件、以及设于第二吊紧槽162内用于将发泡体14背面142的面套15固定于吊紧钢丝11的第二面套固定部件。其中,吊紧钢丝11的直径为I?3mm,优选为2mm,设置于座椅靠背的发泡体14的正面141和背面142之间靠中间的位置。对应吊紧钢丝11,在发泡体14正面141设置第一吊紧槽161,在发泡体14背面142设置第二吊紧槽162,该第一吊紧槽161和第二吊紧槽162分别用于安装第一面套固定部件和安装第二面套固定部件,且第一吊紧槽161与第二吊紧槽162沿吊紧钢丝11错开分布,以保证吊紧钢丝11在发泡体14内的稳定性,第一吊紧槽161和第二吊紧槽162的上下位置可根据项目需要排布。如图4所示,第一面套固定部件由第一吊紧零件PWP 171和第一 C形环172构成,第一吊紧零件PWP 171的宽度由原来的27mm增加到32mm,来加强连接强度。第一吊紧零件PWP 171的第一端与发泡体14正面141的面套15连接,第一吊紧零件PWP 171的第二端与第一 C形环172连接,第一 C形环172安装于第一吊紧槽161内,且第一 C形环172进一步挂设于吊紧钢丝11上,从而通过第一吊紧零件PWP 171和第一 C形环172将发泡体14正面141的面套15吊紧固定在吊紧钢丝11上,将发泡体14正面141的面套15稳定地固定在汽车座椅的正面。又如图5所示,第二面套固定部件由第二吊紧零件PWP 181和第二 C形环182构成,第二吊紧零件PWP 181的宽度由原来的27mm增加到32mm,来加强连接强度。第二吊紧零件PWP 181的第一端与发泡体14背面142的面套15连接,第二吊紧零件PWP 181的第二端与第二 C形环连接182,第二 C形环连接182安装于第二吊紧槽162内,且第二 C形环182进一步挂设于吊紧钢丝11上,从而通过第二吊紧零件PWP 181和第二 C形环182将发泡体14背面142的面套15吊紧固定在吊紧钢丝11上,将发泡体14背面142的面套15稳定地固定在汽车座椅的背面。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10采用将发泡体14正面141和背面142的面套15同时固定在同一根吊紧钢丝11上,相比传统的分别采用专门用于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的吊紧钢丝来固定发泡体正面和背面的面套,省去了一半的吊紧钢丝,降低了座椅靠背的成本。并且采用本技术的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10后,第一吊紧槽161和第二吊紧槽162位置的发泡体14的厚度D降低约10mm,降低后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靠背面套吊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紧钢丝,设于座椅靠背的发泡体内,所述吊紧钢丝位于所述发泡体正面和所述发泡体背面之间的居中位置;第一吊紧槽,设于所述发泡体正面,所述第一吊紧槽内设有用于将设于所述发泡体正面的面套固定于所述吊紧钢丝上的第一面套固定部件;第二吊紧槽,设于所述发泡体背面,所述第二吊紧槽内设有用于将设于所述发泡体背面的面套固定于所述吊紧钢丝上的第二面套固定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清刘明峰罗忠伟许伟吴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