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政何专利>正文

多功能省力安全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92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省力安全台车。为一种使用安全、推移省力、便于控制及定位的手推车,它包括一端两侧设有把手的主体;把手顶端结合设有推掣部;主体底部设有两组以定位轮轴固定定位轮的定向轮架及枢设转向轮的转向轮架;两侧把手呈分离状;于呈分离状两侧把手与定位轮轴之间设有包括分别与两侧把手连接两动力输入件及与定向轮轴连接的动力输出件的省力结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推车,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省力安全台车。目前使用的台车其结构通常均为传统的形态,即于台车的底部设有四组轮体,其两组轮体为固定方向的定向轮体,另两组轮体为可转动的转向轮体,于台车的一端向上伸出供使用者推移的把手。这种习用结构的台车在使用时具有以下诸多缺点1、台车载有重物时移动不易由于传统台车其移动的力量均源自于使用者的推移,其推移的力量自是有限,当载重量过大时,使用者常无法推动,尤其是由静止状态推动至移动状态的瞬间,其静摩擦力大,必须有足够推动力克服静摩擦力,故于此时,必须由数人推动,使用上多有不便;若于推动过程中,遇地面不平或斜坡时,则必须以更大的推力推动,如此,必须再增加人手,尤其对于力量较小的女士,若欲推动载有重物的台车,其困难性较大。2、台车载有重物时停止无法立即定位由于传统台车上的轮体呈自由转动的形态,故其无法停止以定位轮体,更难以保持不转动刹车状态,故当台车载有重物又需在斜坡上进行装、卸货作业,必须确实停止定位时,使用者多半于轮体下挡设障碍物,如此方能将台车定位而不致移动,使用上多有不便。3、安全性差如前所述,由于推动台车时,必须由多人同时施力,而于多人施力时,各人施力的方向、角度,甚至施力的大小难以控制而无法达到协同一致,极易将整体台车及载运的重物推向偏移的方向,从而伤及偏移路径上的人员或物品,影响场区安全,而且,于搬货过程中,若载有重物的台车以障碍物阻挡停于斜坡上时,于装、卸重物的过程中,使用者的脚部极易踢及障碍物,而使其无法止挡台车的轮体,致使台车极易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移动,使搬货无法继续进行,甚至发生台车移动撞及其他人员或物品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推移省力、便于控制及定位的多功能省力安全台车。本技术包括一端两侧设有把手的主体;把手顶端结合设有推掣部;主体底部设有两组以定位轮轴固定定位轮的定向轮架及枢设转向轮的转向轮架;两侧把手呈分离状;于呈分离状两侧把手与定位轮轴之间设有包括分别与两侧把手连接两动力输入件及与定向轮轴连接的动力输出件的省力结构。其中主体组设把手端两侧设有枢设把手的枢接部;底部枢设于主体枢合部的把手的底端延设穿过枢合部与延设于主体下方的驱动端结合;两把手驱动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并驱动省力结构的两动力输入件;两动力输入件分别延伸与把驱动端连接的动作杆;两动力输入件末端与设有动力输出杆的动力输出件连接;动力输出杆组设有嵌设于导架上并与其一体连动的驱动体;定向轮轴上组设有与驱动体啮合并带动的为棘轮的驱动轮;驱动轮的侧方设有换向部;驱动轮伸入换向部内部分构成内齿圈;换向部上设有弧形槽及固设有轴杆;换向部包括滑动设置于其弧形槽内的控制轴杆、与控制轴杆固定连接并连动的动作盘、惰轮、弹簧及以单向轴承组设定向轮轴上的被动轮。两动力输入件及动力输出件分别为枢接及固定于主体下方的油压缸结构体;两动力输入件与把手驱动端连接的动作杆伸入两动力输入件内端分别组设有藉以推动动力输入件内液压油的活塞;两动力输入件末端分别以管路与动力输出件的两端连通;动力输出件内设有中央组设于动力输出杆上的活塞。动力输出件活塞直径大于动力输入件活塞直径。导架系呈凹口向下的结构体,并固定于主体的底部;驱动体系为齿条,其齿面向下啮合并带动固设于定向轮轴上的驱动轮。驱动轮为与移动方向控制结构配合的双向棘轮;换向部包括分别以不同方向传动的单向轴承组设定向轮轴上的两被动轮。方向控制结构包括换向臂、控制索、设置于主体下部的索架、固定于主体端水央呈水平状的固定座板、垂直延设于固定座板上的固定座及控制杆;换向臂一端设有枢套于定向轮轴上的枢孔,并其与换向部之间设有以两端分别钩持于两者上以使换向臂形成回复力的的弹性元件;换向臂的另一端依序设有供换向部控制轴杆穿置的控制孔及钩槽;控制索包括被索架止挡撑架的索套及穿设于索套内的索芯;索芯伸出索套端穿过索架并形成钩卡于换向臂的钩槽内的钩部,以一体带动换向臂;控制索后端设有止挡索套而仅供索蕊穿过的固定座板;控制杆枢设于垂直延设于固定座板上的两片式固定座之间;控制杆底部与穿过固定座板控制索索蕊连接;固定座相对侧设有卡制穴;控制杆内设有呈拱形且具有弹性的两端分别设有突穿过控制杆壁并卡制定位于固定座卡制穴内卡制部的弹卡件。于两呈分离状的把手上设有利于两把手适时相互分离或套合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分别套设于两把手推掣部末端的两套合件、拉引索、设有锁槽的闭锁件、弹性元件、形成导槽的导轨件及延设端部形成钩头的定钩部;两套合件相对端面分别设有相对应并相互套合的套合槽及套合部,套合槽及套合部分别相对设有凸出的卡制点及凹陷的呈U字形的卡制槽;拉引索设置于两把手内部,其端部分别结合于两套合件;拉引索的另一端延伸至把手底部;弹性元件接设于闭锁件的底部,闭锁件插设于导轨件的导槽内,并使弹性元件另一端钩持于导轨件;导轨件固定于把手底部并贴靠于把手管壁内;定钩部固定于主体面上,并贴靠于把手管壁外,其上钩部穿入设于把手管壁,并穿入闭锁件的锁槽,并以其向下形成于钩部端部的钩头钩设于导轨外。由于本技术包括一端两侧设有把手的主体;把手顶端结合设有推掣部;主体底部设有两组以定位轮轴固定定位轮的定向轮架及枢设转向轮的转向轮架;两侧把手呈分离状;于呈分离状两侧把手与定位轮轴之间设有包括分别与两侧把手连接两动力输入件及与定向轮轴连接的动力输出件的省力结构。使用时,前、后扳动两组呈分离的把手,并依序经省力结构的两动力输入件经动力输出件驱动定向轮轴转动,以使固定于定位轮轴两端的定向轮体亦随之转动;使用者只需扳动把手无须出力推动主体便可移动本技术,主体不但可顺利的行走,更可将使用者小出力输入,而变为大出力输出,即可使本技术成为自行式结构形态且可负载较使用者单纯推动的力量为大的重量。不仅使用安全、推移省力,而且便于控制及定位,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把手动作示意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把手动作示意仰视图。图6、为图2中A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7、为图6中B-B剖视图。图8、为图7中C-C向视图。图9、为图3中D-D剖视图。图10、为图2中E向视图。图11、为本技术局部侧视图。图12、为本技术把手与定位结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把手与定位结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把手底部与定位结构结构示意立体图。图15、为本技术定位结构套合件套合动作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定位结构相互卡合并定位把手动作示意侧视图。图17、为本技术定位结构相互卡合并定位把手动作示意正视图。图18、为本技术定位结构相互卡合并定位把手动作后示意侧视图。图19、为本技术定位结构相互卡合并定位把手动作后示意正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呈方形的主体10、省力结构1A、方向控制结构1B及定位结构1C。主体10的一端两侧设有枢接部101,并于枢接部101上枢设有供使用者推移的两个侧把手11,并于把手11顶端延设相互结合以供使用者手推的推掣部110。于主体10的底部设有两组定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省力安全台车,它包括一端两侧设有把手的主体;把手顶端结合设有推掣部;主体底部设有两组以定位轮轴固定定位轮的定向轮架及枢设转向轮的转向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把手呈分离状;于呈分离状两侧把手与定位轮轴之间设有包括分别与两侧把手连接两动力输入件及与定向轮轴连接的动力输出件的省力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政何
申请(专利权)人:赖政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