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两功能省力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499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两功能省力支架,其特征在于:A.横管2经连接体3固接半圆形弯管4,弯管4左端头经横向U形铰链26铰接左支腿22,弯管4右端头经纵向U型铰链26铰接右支腿21;B.左支腿22一侧焊接有下摇臂23,下摇臂23经连杆24连接上摇臂10,上摇臂10焊接在曲柄6上,曲柄6的一头与曲柄支座7活套,另一头安装有胶套5,曲柄支座7焊接在弯管4的上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侧、直立功能为一体,且两支腿的安装及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形成互锁,其结构合理,操作省力,稳定性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是两轮摩托车两功能省力支架。二
技术介绍
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两轮摩托车的驻车支架一般都是由主、付两个支架组成,其主支架用于摩托车的直立支撑,付支架用于摩托车的侧立支撑,使用这种结构的支架直立支撑摩托车时,驾驶员必须下车操作,且手脚并用才能完成摩托车的直立支撑,其操作过程是驾驶员下车后,一只手握住车把,另一只手用力将摩托车后轮抬升到一定高度,使其后轮悬空并稳住,然后用脚将主支架打倒直立支撑时才能松手,完成摩托车的直立支撑,这种操作方法往往令驾驶者感到费力和困难,因为一般型号的摩托车自重就达一百公斤以上,如果是大排量车或车上载有货物,操作起来就更加困难。中国专利00245083.6公开了一种“车用二合一半自动站架”,这种站架虽然把停车和付支架二者合为一体,驾驶员在回收主停车驾的同时也回收了付支架,不易发生因未回收侧支架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但这种结构的站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驻车操纵机构功能单一,只能打开付支架;(2)当摩托车转向机构左、右摆动时,因活动关节的同向运动而使摩托车向前或侧边倾到,驻车稳定性差;(3)这种支架的两个支腿没有互锁功能,即使将摩托车支撑好后,若遇外力,支架会自动回收,从而使摩托车失去支撑而倾倒,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两功能省力支架,通过改变现有摩托车支架的结构,解决现有摩托车支架无互锁功能,稳定性差,操作费力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一种摩托车两功能省力支架,包括止位板、横管、弹簧挂钩、销轴、扭簧、挡圈、左支腿、右支腿,其特征在于A.横管经连接体固接半圆形弯管,弯管左端头经横向U形铰链铰接左支腿,弯管右端头经纵向U型铰链铰接右支腿;B.左支腿一侧焊接有下摇臂,下摇臂经连杆连接上摇臂,上摇臂焊接在曲柄上,曲柄的一头与曲柄支座活套,另一头安装胶套,曲柄支座焊接在弯管的上部。上述方案中的左支腿和右支腿上都焊接有倒T形铰链,该铰链与弯管左、右端头的U形铰链配合后由销轴连接,并由扭簧和挡圈限位,左支腿绕销轴左、右摆动,右支腿绕销轴前、后摆动,两支腿的安装及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形成互锁,驻车稳定性好,同时利用曲柄连杆机构使左支腿横(斜)向摩托车的左外方伸出而斜撑于地面,完成摩托车的侧立支撑,当左支腿收回复位后与右支腿共同组成一个主支架,从而完成摩托车的直立功能。采用上述方案集侧立、直立功能为一体,且具有互锁功能,其结构合理,操作省力,稳定性好。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请看图1、图2,本技术主要由止位板1、横管2、连接体3、弯管4、胶管5、曲柄6、曲柄支座7、开口销9、上摇臂10、弹簧挂钩11、销轴12扭簧13、挡圈15、右支腿21、左支腿22、下摇臂23、连杆24、U形铰链26、T形铰链27等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A.横管2经连接体3固接半圆形弯管4,弯管4左端头经横向U形铰链26铰接左支腿22,弯管4右端头经纵向U型铰链26铰接右支腿21;B.左支腿22一侧焊接有下摇臂23,下摇臂23经连杆24连接上摇臂10,上摇臂10焊接在曲柄6上,曲柄6的一头与曲柄支座7活套,另一头安装胶套5,曲柄支座7焊接在弯管4的上部。其中连杆4经开口销9铰接在下摇臂23上。由曲柄6、上摇臂10、连杆24、下摇臂23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当摩托车停驻车时,不需借助液压、电动等方式,驾驶者只需轻踏曲柄6外端的胶管5,便可克服支架复位簧的弹力,开动支架使左腿到达侧立支撑位置。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左支腿22和右支腿21上都焊接有倒T形铰链27,该铰链27与弯管4左、右端头的U形铰链26配合后由销轴12连接,并由扭簧13和挡圈15限位,其中左支腿22绕销轴12左、右摆动,右支腿21绕销轴12前、后摆动,两支腿的安装及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形成互锁。从图1可以看出,焊接在左支腿22一侧的下摇臂23上端延伸至U形铰链26处,下摇臂23与U形铰链26之间有间隙,当左支腿22到达设定的支撑倾角,下摇臂23被焊接于弯管左端的U形铰链26挡住而止动,摩托车即完成侧立支撑。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下摇臂23上的连杆孔至销轴12的距离小于上摇臂10的两孔中心距。使曲柄6及上摇臂10只转动较小的角度便能产生较大行程,而又使左支腿22在相同的行程获得较大的转动角度,使操作更加省力。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取消原车主,付支架,用原车的主支架销轴穿过该技术的横管2,再装上原车的平垫圈,开销并将原车主支架弹簧挂在弹簧挂钩11上,弹簧另一端挂在原车的原有位置,使整个支架受弹簧拉力和止位板1的限位而处于水平位置,摩托车处于行驶状态。当需停驻车时,驾驶者用左脚踩踏胶套5,使曲柄6在曲柄支座7中顺时针转动,焊接在曲柄6上的上摇臂10随之转动,并经连杆24带动下摇臂23,下摇臂23带动左支腿22,左支腿22克服扭簧13的弹力沿销轴12中心向摩托车左外方转动并斜撑于地面,完成摩托车侧立。与此同时,曲柄6经曲柄支座7将踩踏力传递给整个支架,使支架克服与大架相连的复位簧的弹力而沿横管2中心由水平位置顺向转动到稳定支撑位置,完成整个支架及左支腿22同时到位的动作。若此时需将摩托车直立,则只需将摩托车方向手把略微左、右轻摇一次,使右支腿21、左支腿22和曲柄连杆机构在各自扭簧13的作用下复位,即完成摩托车的直立。若需恢复摩托车的行驶,不论此时摩托车处于侧立或直立状态,均只需将摩托车略向前推动,解除稳定支撑角,支架在复位簧的作用下,自动脱离支撑而恢复到行驶时的水平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两功能省力支架,包括止位板(1)、横管(2)、弹簧挂钩(11)、销轴(12)、扭簧(13)、挡圈(15)、左支腿(22)、右支腿(21),其特征在于A.横管(2)经连接体(3)固接半圆形弯管(4),弯管(4)左端头经横向U形铰链(26)铰接左支腿(22),弯管(4)右端头经纵向U型铰链(26)铰接右支腿(21);B.左支腿(22)一侧焊接有下摇臂(23),下摇臂(23)经连杆(24)连接上摇臂(10),上摇臂(10)焊接在曲柄(6)上,曲柄(6)的一头与曲柄支座(7)活套,另一头安装胶套(5),曲柄支座(7)焊接在弯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龙机电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